南京江宁城管:聚力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城乡面貌提“颜”增“质”

“道路越来越干净,环境越来越整洁,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住着舒心,还能做点生意,收入也跟着好起来了。”在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村民欧阳安军高兴地介绍着。今年,龙尚村通过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专人管护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蹚出了一条环境管护推动村庄振兴之路。如今的龙尚村,道路整洁干净,村庄绿化错落有致,村民生活在美丽整洁的环境中,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良好的人居环境每年吸引了约50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4年,江宁区全面提升江宁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人居环境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江宁现代化和建设美丽江宁提供有力支撑。

人居环境管护体系覆盖216个村(社区)

今年初,江宁区组建区、街、村(社区)三级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组织体系,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开展全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督察,每月形成问题菜单约720条,下发各自然村(居民小组)进行整改。每季度开展联合检查,由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文明办、城建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和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对前期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巩固拓展管护成果,推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落地。

为合理管控村(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支出,江宁区出台了《江宁区村(社区)环境长效管护模式及标准工作指南》,把全区216个村(社区)的环境长效管护模式分为自管型、自主型和市场化三种模式,倡导以自管、自主模式为主,经评估后确系管护难度较大的管护项目,考虑采用市场化模式。指南中明确为自管自主型模式、但目前为市场化模式的管护项目,合同到期后转为自管自主型模式。同时,要求在管护模式、标准和力度上不搞形式主义,确保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健康进行。2024年江宁区累计拨付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一般性补助资金3360万元。

图片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覆盖全区“五边”

5月份开始,江宁区全面开展以山边、水边、路边、田边、村边(简称“五边”)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暨常态长效工作,对全区216个村(社区)、1549个自然村、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等三大水系,畅享、秦淮河、运粮河等河道37个,72座中小型水库,19523面塘坝、73.94万亩林木、51.57万亩林地等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兜底全面大排查,制作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常态长效巡查图斑,升级“人巡+机巡”的网格化巡查模式,织密环境整治工作的“天罗地网”。吉山社区志愿者吴爱华说,“这次开展“五边”环境整治工作将范围全面扩大,聚焦各类边界区域,日常容易忽略的边角旮旯这次全部整到位了”。

同时,江宁区不断深化“四清一治一改”,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对公厕、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场所加大清扫力度。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四乱”问题40项,完成整改23项。完成市政污水管网1440公里、雨水管网2276公里排查检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完成市级下达4个“达标区”创建任务目标,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平均浓度232mg/1,较2023年同期提高14.85%。

为不断提升全区人居环境形象、加强城市安全度,江宁区不断加强围挡全周期管理服务,按照非必要不设置的原则,及时整治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围挡同时,做好围挡内部环境整治提升。今年以来,共清理违规、破损围挡368块。开展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行动,完成7690栋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危房整治并在系统销号,完成294户老旧农房改善。

图片

图片

人居环境管护宣传活动组织近4000场

11月19日,在湖熟街道灵顺小区,来自区街两级的城市管理公众委员和社会公众代表,在观摩完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后,纷纷对当前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我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重点可以从一老一小抓起,让居家老人和儿童成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先锋队。”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曾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社会各界力量助推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健全,切实推动全社会民众关心、支持和参与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

为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意识,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2024年,全区组织区街两级公众联络活动169场,开展垃圾分类全媒体专题发布12场,还举办了江宁区首届垃圾分类志愿者广场舞大赛,积极探索试点垃圾分类社会面宣传;组织开展课堂微宣讲、社区微宣传、桶边邻指导等各种形式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志愿服务及宣传活动3600余场次,招募培训垃圾分类志愿者2400名。

江宁区还组织发动千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参加环境管护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知识宣传普及、正向激励机制等方式,做好全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垃圾分类政策知识讲解工作,并不断突出阵地宣传,在村(社区)建设积分兑换超市20座,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纳入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

通讯员 殷会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