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体育场为原型的高铁《白玉兰站》在绿茵之中“绽放”;《中华庭院》“倒扣”的山上,伫立着灰瓦红窗白墙的中式房屋,树木庭院围栏,溪流由庭院穿过,落入朵朵白云……最近,每年一届的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赛的保留节目——模型展在上海群艺馆拉开帷幕,展示了40位上海青少年的50余件作品,参展作者模型制作时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展品却涵盖了建筑、航空航天、车辆、航海等各个板块,尽显上海的“模”力少年的实力。
参展作品《中华庭院》
自1999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多个国家机关联合发起了“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截至2024年,这一赛事已成功举办了22届,每年吸引着数十万青少年的热情参与。此次参展模型就是在这项赛事中获奖的作品。
模型《白玉兰站》主题为“火车站”,3名同学以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为原型,将体育场的造型转化为高铁站,白色的高铁站如上海市花白玉兰般纯洁美丽,盛开在一片绿茵之间,几条轨道横贯其中,大气雄浑。《中华庭院》的灵感来源于空中之城,作者金逸衡制作时年仅11岁,这里一棵树、一条围栏,一块“墙体”都是青少年用手构筑起的美好家园。
参展作品《白玉兰站》
展览还展示了固定翼、火箭和无人机项目,孩子们不仅要将这些模型组装出来,还要将他们发射上天,竞速飞行。在航海模型板块,可以看到木质、纸质及金属各类材质的航模,《渡江战役英雄船》《密苏里》《向阳红09》《中国海警船》《阿利伯克》……他们是渡江战役中最先登陆长江南岸的解放军所乘之船、因日本在其主甲板签字投降而闻名于世的船、我国首艘4500吨级远洋科考船、中国海警局海上执法船、美国海军驱逐舰,历史在它们身上具象化。
参展作品《中国海警船》
其中《中国海警船》是进才中学高中生毕昊今年的作品。船体的精细和复杂让他获得裁判赞誉,操纵模型航行的高超技巧使他胜出,原来这些航海航天模型不是“中看不中用”的。在同龄孩子喜欢上游戏的时候,他沉醉在模型的制作中,他说:“无论学习还是制作模型,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卓越”是毕昊对自己学习和爱好的要求。他也十分感谢父母从小到大对他爱好的支持,这是他取得这些荣誉和成就的基础。如今15岁的他已是航海模型国家一级运动员了。
参展作品《北卡罗来纳》
和毕昊不同,参展的其他作者中,年龄最大的是24岁的00后博士杨文昱,小时候父母担心他“玩”模型影响学习,但“头铁”的他和父母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只要能考到年级前几名,就允许他做模型。最终他把自己“逼”成了学霸,现在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博士。杨文昱的参展作品《北卡罗来纳》是美军快速战列舰,是他17岁时参加国际比赛时的作品。为此他连续做了6个多月才完成,他还记得,比赛前2个礼拜,最后喷涂船体侧面油漆的时候消光剂配比出错,导致漆面龟裂,后来连着两天没睡觉一直在返工。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最终获得国际比赛的冠军,精致的作品及流利的英语都让裁判对他印象深刻。杨文昱说:“我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拿到金牌时,不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且首次感受到了将兴趣玩成专业的感觉。”
展览现场还有充满童趣的《夏日奇缘》,院子里机器猫、老虎、大象自得其乐,屋顶开着向日葵,大大的七星瓢虫栖息在树叶上;《国粹变脸》则巧妙地融入了京剧脸谱的元素,墙体成为孩子们的“画布”,在屋子上,他们尽情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情趣以及手绘能力,让心中的家园从梦想走进了现实……
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