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超龄劳动者”)由于经济情况、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仍然选择继续劳动来获取报酬。然而,当这些超龄劳动者在工作中遭遇伤害时,谁来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呢?近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工伤待遇纠纷案。
案情
58岁阿姨工作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公司拒担责
2022年5月,58岁的陈阿姨入职伟某公司消杀作业部并签订《劳动合同》。2022年10月6日,公司司机驾驶消杀车辆时突然加速,导致正在车上进行消杀作业的陈阿姨受伤。随后,陈阿姨被送往医院治疗。陈阿姨此次受伤经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为九级。伟某公司未为陈阿姨参加工伤保险。陈阿姨提交的《社会保险情况协查证明》显示,其未在广州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023年12月,经陈阿姨申请,劳动仲裁机构裁决伟某公司支付陈阿姨大部分工伤待遇,但未支持陈阿姨关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主张等。
陈阿姨认为,自己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获得劳动报酬并不冲突。如果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导致自己伤残,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无法提供劳务,会降低再次就业的机会,进而影响获得劳动报酬。因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支付责任等。伟某公司认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陈阿姨已满58周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公司无需承担陈阿姨的工伤待遇。
对此,陈阿姨与伟某公司均诉至法院。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为:伟某公司是否须向陈阿姨支付工伤待遇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焦点1
劳务关系中被认定工伤,可享受工伤待遇吗?
关于工伤待遇,陈阿姨所受伤害经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为伟某公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了属于劳动关系的情形,其中未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用工关系属于劳动关系。故伟某公司主张与陈阿姨之间系劳务关系有理,法院予以采纳。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已经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适用本条例。前款规定的劳动者受聘到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人身伤害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参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有关费用。双方对损害赔偿存在争议的,可以依法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陈阿姨入职时58周岁,属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工作期间受到人身伤害的情形。伟某公司无证据证明陈阿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尽管陈阿姨与伟某公司之间为劳务关系,但陈阿姨已被认定为工伤,故陈阿姨仍有权依照上述规定要求伟某公司参照该条例支付工伤待遇。
焦点2
超龄劳动者能否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关于伟某公司是否需要向陈阿姨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问题,法院经审理认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根据其身体及经济状况选择继续工作,既有助于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又有利于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对于此类人员应当给予相应保障。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确有通过提供劳动以获取报酬的客观需求的,若以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径直剥夺其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权利,显然有违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初衷。
因此,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非确定工伤人员能否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唯一标准。对于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仍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应当给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待遇。同时,伟某公司与陈阿姨均确认陈阿姨在涉案工伤事故发生之后就未再回去上班,可见双方之间的劳务合同关系已实际解除。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结合陈阿姨的劳动能力伤残程度,陈阿姨有权要求伟某公司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综上,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伟某公司向陈阿姨支付工伤待遇合计200627.06元(含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提醒,保障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既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也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完善用工环境、安全保障的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超龄”劳动者,可通过购买雇主责任险等方式降低用工风险及成本,更好推动自身长远发展。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吴媚)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