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集 小南京” 江苏这里“牛”出圈!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商贸重镇,现如今,它华丽转身,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饰品加工基地。它的“牛气”从哪里来?它有哪些“牛”产业?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行动《奋斗“镇”当时》走进徐州市睢宁县李集镇,小饰品如何拉动就业赚大钱?黄牛养殖业如何壮大“牛经济”富裕养殖户的口袋?让我们一起开启“寻牛”之旅。


图片

图片

徐州市睢宁县李集镇是苏皖边界的商贸重镇,自古商贾云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末清初,李集就有水岸码头,各地大商巨贾纷至沓来,建会馆、开商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旺地,素有“大李集,小南京”之美誉。

图片
李集镇党委书记刘少山(右)

位于李集镇中心的旗杆街,最能反映李集的当年商贸盛况。这条长约150米的街巷,街面是长方形石板铺就,两旁建筑物大多是两层以上阁楼。青砖小瓦,飞檐出厦,雕花门窗,红漆抱柱。

旗杆街因何得名?据说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李氏三兄弟随父亲携巨资来此地经商,不少人也跟着建造商铺、商棚,于是渐渐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就是旗杆街。让旗杆街扬名的旗杆可不是随意可立,也不是有钱就可立。在当时,家门前立起旗杆,是功名的象征。旗杆是一种标志、一种荣耀,一种社会地位,受人景仰。因此旗杆也被称为功名旗杆。

时至今日,旗杆街的商业结构早已被取代,但当年的青石板都留了下来。那一砖一瓦、那斑驳的老物件,那仅有数百米的街巷,承载着李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目前这里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点,未来我们也会在文物保护和利用等方面下功夫。”李集镇党委书记刘少山说。

小饰品成就大产业  

“富民”产业一年卖出30亿元

李集镇有着“东方饰品小镇”的别称。每年,超过30亿元的各种饰品,从这里走向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

图片

在徐州市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生产负责人张侠正领着姐妹们赶制新头饰。杂乱的丝带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化身美丽的蝴蝶结,“大飘”成了它们既直观又接地气的称呼,有长长的发带,正适合长发女士在佩戴。

“我们是第一家入住李集镇饰品电商产业园的企业,在北京、义乌有档口。目前,公司有固定员工五十多人,在镇周围设有30个小分厂,能带动一千多人就业。”张侠说。

从发卡、发带、发圈等各类头饰,到丝巾、挂件,饰品种类繁多。李集镇饰品电商产业园负责人武桂红说,饰品产业是李集镇的富民工程,“历史上李集就有织包网子的传统,这也为现在的饰品产业繁荣发展打下基础。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经纪人会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取订单,回来进行组织生产,一个经纪人能带动一百多户人。当然,老百姓也可以带回家进行加工,每个月少的可以赚一两千元,多的能有三四千元。”

图片

小饰品加工带动了睢宁其他镇,以及安徽、山东、河南等省约12万人就业,日均出货量200多吨,年出货量7万吨。为了更好地发展饰品产业,李集打造了饰品电商园的创业孵化基地,集饰品研发、电商交易、网络直播、公共服务、培训交流于一体,目前在孵企业36家,“大李集东方饰品巧匠”已经创成省级劳务平台。

李集镇党委书记刘少山说:“下一步,我们要提高小饰品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推动饰品产业从传统加工向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转型。附加值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就提高了。”

整合资源发展“牛”经济

打造“哞哞哞”生态农业

李集镇有着悠久的黄牛养殖加工传统,更有“大李集黄牛肉”美誉。近年来,李集镇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富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面推行链长制,以“产业+”模式推进牛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在李集镇兴村肉牛养殖基地,一头头体格健壮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饲草。

图片

目前,基地占地60亩,约1100头牛。李集镇兴村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曹根法分享着“养牛经”,他说:“养好牛有几个关键点,第一是环境资源,第二是当地政府给我们的政策,第三就是品种,我们用的西蒙塔尔牛,这种牛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

不仅如此,肉牛养殖还助力李集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肉牛养殖产生的粪污,通过沼气站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转换成生物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助力农作物生长。”刘少山说。

图片

谈到未来,刘少山说,将延长生态肉牛养殖产业链条,提高养牛产业的附加值,“我们注册了‘DA LI JI’商标,未来,我们将形成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提高养牛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也会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牛产业成为我们主要的富民产业。”


科技护航

希望的田野上好“丰”光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去年,李集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了三产融合的全功能联合播种机项目,目前这台“大铁牛”已经成功实现了下线。曾两次被央视报道,也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图片
图片

“大铁牛”长什么样?在徐州布谷鸟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全功能联合播种机映入眼帘。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为这台全功能联合播种机进行最后的调试和完善。

“我们研发这款播种机的目的就是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农民种地省时省力更省钱。农民在播种时,一台机器解决所有工序,可以说直接为种子盖好了‘房子’。”公司负责人顾大海告诉记者,联合播种机最“牛”的地方就是能一次性完成深翻、碎土、下肥、播种、覆土、镇压、开沟,“不仅如此,每亩地还能节省约30公斤的种子,40到50公斤的化肥。同时,联合播种机采用了最先进的无人驾驶北斗导航系统,实现轻松驾驶无障碍。”顾大海说。

图片
徐州布谷鸟农用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大海(右)

图片

布谷鸟全功能联合播种机项目是李集镇狠抓工业强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李集镇依托历史文化和产业基础,提出了产业强镇、商贸重镇、文教名镇、宜居城镇、活力富镇“五镇并建”的目标定位,打造苏皖边界区域的中心城镇。“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镇区的西部规划了工业集中区,东部建设了食品电商产业园,同时规划了绢丝产业园等几个特色园区。我们坚持把企业和客商当亲人,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务,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良的环境。”刘少山说。

图片

从李集历史的“牛”,小饰品加工的“牛”到助力乡村振兴的“大铁牛”……李集的“牛”还有更多!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聚焦‘五镇并建’,奋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同时,也真诚邀请大家来李集做客,来李集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少山说。

图片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广播  江苏广电徐州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