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全力打造“筑才”品牌,围绕“引、育、用、留”促进人才大汇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筑”梦贵阳贵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3位奋斗在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看看他们眼中贵阳贵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王壹: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我叫王壹,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今年38岁,2017年来到贵阳,现在担任贵阳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今年很荣幸入选了新时代的贵州人,以及全球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我们现在团队主要是研究水系锌离子电池。锌在咱们国家储量很丰富,利用水系做锌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也比较高,在同样的重量下,锌离子电池的汽车跑得会更远。目前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的一些期刊上(刊登),像比较著名的《德国应用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化学A》等这些主流期刊上已经发表了我们的系列成果。
2017年来的时候,贵州虽然说有磷矿和锰矿这种资源优势,但是没有一系列国家出台的文件和省里出台的文件作为政策支持,科研工作者也没有这么聚焦,但是从2020年到2021年以后,国发〔2022〕2号文件加快了贵州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的建设,紧接着贵州省和贵阳市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的发展。由于我们有政策和资源上的优势,汇聚了大量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所以给我们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带来了很多的机会。现在省内其他高校也有很多老师、很多科研工作者去做这一方面的工作,这其实就是一大变化。
贵阳是一个发展速度比较快、包容性比较强,而且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这座城市它适合年轻人干事创业。基础研究是一个吸收再创造的过程,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是贵州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新能源电池的某一点上集中发力,不断把技术迭代、科研问题逐步解决,提升贵州和贵阳市科研水平,在基础研究上,我们也继续跟贵州当地企业结合,让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更进一步。
//////////
李世平:希望更多人和我一样
圆梦贵阳贵安
我叫李世平,今年26岁,是贵州工商职业学院2018届数字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也是贵州财印源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清镇市青年代表、城市青春推介官。2018年6月从学校毕业后,我选择留在了贵阳发展,从起初在学校20平方米的创业小店逐步扩张到如今800多平方米的实体广告装饰公司,我迈出了在贵阳“筑”梦青春的重要一步。
目前,我和团队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能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品牌商业综合服务平台——贵州(清镇)创新创业园综合体品牌商业中心。通过这个平台,和我一样选择留“筑”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可以得到场地、资金帮扶、住房补贴等各种资源支持,我们也会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法务咨询、人才招聘等各类服务,协助企业快速成长。
在我眼中,贵阳贵安是一座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城市,留在贵阳贵安创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选择,但也给我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步步的成长历程中,学校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职教城管理委员会、职教城经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也为我们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公司扩大发展的这些年,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选择圆梦贵阳贵安,在我们的团队中,不仅有许多省内的小伙伴,也开始吸引一些省外青年人才加入,与我们携手并进。我切身感受到,贵阳贵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不断加强。未来,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努力,积极发挥出“传帮带”作用,吸引和帮助更多青年人才来到贵阳贵安创业就业,让“筑”城处处有人才,人才处处有机遇。
//////////
罗丁义:从学生到老师
把握职业教育新机遇
我叫罗丁义,今年22岁,毕业于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现在是贵州交通技师学院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的一名实训教师。
六年前,我还是贵州交通技师学院土建工程检测专业的一名学生。对我而言,学好一门技术能够掌握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只有精进技术、打磨技能,才能够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之一,让大家看到中国“00后”青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决心。
2022年,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培养下,我参加了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取得了金牌,并获得了“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我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混凝土建筑”赛项全国唯一的一名女选手,我知道自己的优势不明显,便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比赛中。最终,我和队友为贵州代表团斩获了一枚宝贵的银牌,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且顺利进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
从学生到“全国技术能手”,再到学校教师,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贵州贵阳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学校里,实训条件大幅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现在贵州贵阳承办的省级、国家级赛事也越来越多,不仅为职业技能人才搭建起展示和竞技的平台,也让我们在今后的培养方向上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今年6月23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我的母校成为继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后,贵州省的第二所职业本科高校,让我们看到了贵阳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未来和新机遇。未来,我将继续奋斗在教育一线,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人才数量连续三年增长11万人以上,人才总量达到151.5万人。今年9月,贵阳市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贵阳贵安正在成为人才向往、英才荟萃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支撑。
对人才的态度,既折射出城市人文的温度,更彰显出城市发展的高度。贵阳贵安正以更加积极的举措吸引人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使用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于是,天下英才不断汇聚而来,一支规模更宏大、素质更优良、梯次更合理、作用更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贵阳贵安加速集结,以人才高质量发展夯实“强省会”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