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州常熟虞山街道党工委将“开展党建引领网格精细治理、全面推进‘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深入推进。为全面深化住宅小区(自然村)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基层治理新格局,“福地虞山”推出“‘虞’见幸福”专栏,全面交流可学可比可鉴经验,汇集多元合力,妙开善治良方,绘就网格幸福新图景。
西泾岸社区位于虞山街道古城片区,是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的所在地。辖区内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墙、高低错落的老宅是古城的根脉所系,文化意蕴特色明显。出于古建筑保护的原因,西泾岸辖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长期面临着公共空间不足、志愿力量不足、服务资源不足等困境。
今年以来,西泾岸社区党总支以“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为抓手,围绕“幸福”二字持续擦亮“幸福老墙门”党建服务品牌,统筹推进阵地共用、服务共融、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多元共治,营造出公共卫生有人管、特殊老人有人帮、邻里纠纷有人解、社区娱乐同参与的和谐氛围。
抓队伍绘就幸福同心圆
围绕辖区现状及实际需求,西泾岸社区党总支充分挖掘社区党员专业技能和优势特长,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院户自管小组、许阿姨孝爱服务队、文脉守护行动支部、社区艺术团、百姓说事志愿服务队等自治队伍。同时,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在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近邻”模式,激励党员在环境治理、消防安全、惠民服务等社区治理中的勇担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西门大街小区是一个准物业小区,公共维护的缺失曾长期困扰着这里的居民。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小区组建起实体党支部,推动构建物管会、自管小组、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开展议事协商20余次,妥善解决绿化带亮化美化、悬挂式灭火器安装等民生问题,焕新小区面貌的同时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抓场景构建邻里幸福网
结合历史街区整理更新工作,社区党总支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前提,以“绣花”功夫活化利用更新老宅及边角料空间,打造完成“幸福茶坊·宅剧场”和“夕阳有约”日间照料中心两大共享服务阵地及10处“家门口的海棠花”百姓说事点,持续丰富完善“1510党群服务圈”。社区党总支布点设立“便民共享点”,配备老花镜、血压计、常用药品、轮椅等30多种日用、应急用品,免费提供热水、充电、健身等便民服务,嵌入远程教育“红色课堂”,依托“海棠铺子”惠民市集定期开展公益讲座、磨刀修补等一系列活动,让幸福场景在“微”改造中“精”提升。
“幸福茶坊·宅剧场”自今年9月正式启用以来,依托由辖区党员带头组建的西泾岸社区艺术团,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定期开展文艺会演、才艺交流、体育健身指导等“文化助老”活动,逐步形成了周二京剧、周三评弹、周六越剧以及快板、广场舞等集聚的特色课堂,成为辖区老年人茶余饭后的“必经处”,累计服务2500余人次。
抓关键扮靓幸福老墙门
社区党总支聚焦民意“小切口”,充分发挥海棠先锋、网格长、网格员民情“前哨”作用,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线上沟通、网格下沉等活动,成立“老党员工作室”,实行轮流坐班制,靶向收集社情民意,确保数据“新鲜”。社区党总支着力在“资源”上统筹,在“治理”上商议,在“关爱”上服务,探索开展“历史街区红色管家”工作模式,积极引导辖区职能部门、党建共建单位、社区自治团体、“三新”组织等补充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政策宣传、爱心帮扶、公益便民、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多项为民服务中来。共建单位市委老干部局认领的政策入户宣传、第一人民医院认领的医疗咨询、常福街道压路机村以及生资公司党支部认领的特殊群体关心关爱项目常态开展,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与欢迎。
今年以来,社区累计收集居民合理化建议42条,协调化解邻里纠纷17起,解答群众关心热点问题300余件,有效协商并解决了荷香馆集中充电桩安装等多项“关键小事”,让各方基层治理力量都能在服务基层的同时享受发展成果,共绘老城和谐美好幸福画卷。
接下来,虞山街道党工委还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挖掘辖区内外“红色能量”,串联各类载体,培育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激发“治理合伙人”潜能,真正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服务效能精细化、幸福场景具象化。(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