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全文4809字,阅读约需1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发展格局呈现地理集中度高、需求增长强劲等特点,与新能源绑定的结算货币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02与石油美元环流不同,新能源关键矿产货币环流具有底层支撑转变、供给方转变、竞争方式转变和货币环流模式变化等特点。

03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助于形成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新机遇。

04为此,中国应增加新能源矿产勘探、技术开发资金投入,构建围绕新能源关键矿产的期货期权市场,提升贸易竞争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导读

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能源消费占比显著下降,以光伏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为主体的新能源行业迎来巨大发展契机,与新能源绑定的结算货币也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与案例解读系统阐释了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发展格局,并基于理论研究与历史经验分析了大宗商品贸易中货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比较研究视角分析了新能源关键矿产环流与石油美元环流的不同之处,揭示了新能源关键矿产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积极构建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的“多元路径”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IMI财经观察”公众号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从石油美元环流到矿产人民币环流的比较分析


摘要:从美元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宗商品贸易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相互支撑、互相促进。在当前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关键矿产货币的选择问题值得关注。与石油美元形成过程不同,新能源关键矿产供给更趋多元化,各国很难依靠单一且分散的矿产积累大量外汇收入,而要充分利用宝贵资源推动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推动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跨境使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发展格局、大宗商品贸易中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新能源关键矿产货币环流特点,分析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设计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关键矿产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环流


01

引言


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能源消费占比显著下降,以光伏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为主体的新能源行业迎来巨大发展契机,全球能源格局逐步从传统的化石燃料密集型能源系统向矿产密集型能源系统转变。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产业金属密集度高,其开发与生产过程高度依赖锂、镍、钴、铜等关键矿产。在全球绿色转型、地缘政治冲突、新能源矿产前期投资不足的背景下,新能源关键矿产供需平衡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并塑造了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新赛道。随着新能源关键矿产贸易的不断增加,与新能源绑定的结算货币也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新能源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变,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02

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发展格局


(一)新能源关键矿产分布不均,地理集中度高


新能源关键矿产分布在少数资源丰富的国家。从产量与储量占比来看,2023 年,铜、镍、钴、石墨、稀土和锂前三大产量国产量占比之和分别高达46.9%、63.8%、77.8%、85.1%、84.8%和88.6% ,前三大资源国储量占比之和分别为41.0%、60.3%、 77.1%、60.6%、64.9%和73.4%(见表 1)。从地理分布来看,不同新能源矿产的分布存在差异。

图片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英国石油公司(BP)


(二)新能源关键矿产需求增长强劲,亚太地区扮演重要角色


在绿色能源转型进程加快背景下,新能源消费大幅增加。亚太地区是新能源消费的主要区域,2023年亚太地区新能源消费占比为44.7%,其次为欧洲(19.8%)和北美洲(17.5%)(见图1)。新能源消费增加显著抬升了各国对关键矿产的需求。2023年,新能源关键矿产需求强劲增长,锂需求增长30%,镍、钴、石墨和稀土元素需求增长8%至15%。其中,新能源产业对关键矿产需求显著增加,预计2040年,新能源产业对关键矿产的总需求将增加2至4倍。

图片

资料来源:BP

图片

资料来源:BP


(三)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贸易格局初步形成,不同矿产贸易圈存在差异


全球锂矿主要形成了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美洲两个贸易圈。中国和澳大利亚已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锂资源进口国和出口国(见图3左图)。全球钴矿主要形成亚洲—非洲和欧洲—美洲两个贸易圈。其中,欧美国家已具备较完整的钴资源贸易体系,中国则与全球钴主要供应国刚果(金)形成中国—刚果(金)贸易圈。全球镍矿呈现以亚洲—亚洲贸易圈为中心,向周围国家发散的贸易格局。全球铜矿主要形成了亚洲—南美洲、亚洲—亚洲、亚洲—北美洲三个贸易圈。亚洲—南美洲贸易圈规模最大,其次为亚洲—亚洲和亚洲—北美洲贸易圈。全球稀土贸易圈以亚洲—亚洲为核心。全球石墨主要形成亚洲—北美洲、亚洲—亚洲、亚洲—欧洲、亚洲—非洲贸易圈,四大贸易圈贸易规模相对平均。

图片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四)新能源关键矿产价格波动剧烈,供需博弈持续


新能源关键矿产价格呈现先升后降、宽幅震荡的走势。2023年,新能源矿产供给增长超过需求增长,叠加市场对新能源矿产价格上涨过快的调整,导致价格普遍下滑。其中,电池矿物跌幅最大,钴、碳酸锂价格显著下跌,较2022年分别下跌47.2% 和32.2%,镍、石墨等其他关键材料下跌超10%(见图4)。相比之下,铜价保持相对稳定,尽管疫情后需求强劲复苏的预期未实现,但实际产量低于预期供给,导致市场趋紧,尤其是铜精矿。

图片

资料来源:BP


(五)关键矿产开发投资激增,全球资金流向发生转变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的投资为化石燃料的近两倍。从投资力度来看,亚太、北美以及欧洲是新能源产业投资规模最高的区域,预计2024年三者投资额全球占比高达91.4%。从资金流向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全球资金流向呈现新特征,部分新能源矿产集中地区或新能源产业发展落后地区,逐步成为资金流入的地区。

图片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IEA)


03

大宗商品贸易中货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理论研究与历史经验,大宗商品贸易中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际贸易垄断优势与强大的综合实力,增加大宗商品贸易中货币选择的主动权。政经实力强大的国家,企业往往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二是交易成本是货币选择的出发点,货币惯性影响大宗商品贸易货币选择的多样性。国际贸易媒介货币的形成与一国货币的交易成本密切相关。当前,美元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首选计价货币,从货币层面来讲,美元交易成本低是主要原因。货币惯性可能导致格罗斯曼法则失效。在现实中,发展中国家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与出口国,但大宗商品计价货币仍然以发达国家货币为主。在货币惯性的驱使下,发展中国家使用发达国家货币为大宗商品计价可以减少外汇损失,规避本币与发达国家货币的汇兑波动风险。三是币值稳定,信用基础稳固,增强大宗商品贸易中货币选择的吸引力。币值稳定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贸易更加顺畅和可预见。货币信用基础稳固,代表了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和金融体系健全,不仅可以增强市场对该货币的信心,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和贸易伙伴持有。四是对金融市场掌控力成为大宗商品贸易货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国际金融寡头可通过多渠道控制大宗商品流通,掌握大宗商品价格定价权。同时,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为货币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参与者的信心。


04

新能源关键矿产货币环流与石油美元环流比较


与石油美元相比,新能源矿产货币环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底层支撑发生转变。与传统石油美元体系不同,新能源矿产货币国际化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力量。二是供给方发生转变。与石油美元环流不同,新能源矿产供给方不再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不同于石油供应链,新能源矿产供应链上、中、下游产业不同环节聚集于不同国家,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因素复杂,不易形成垄断格局,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削弱美元惯性,新能源矿产丰富的国家可能更多地选择使用本国或其他可信任货币进行能源交易和结算,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三是竞争方式发生转变。从石油美元环流的资源禀赋竞争转向新能源矿产货币环流的产业链竞争。新能源关键矿产分布更为广泛,不同国家不同矿产的资源禀赋不同,南方市场的觉醒也在改变着市场供求力量对比,全球能源格局形成多方制衡局面。此外,各国积极出台新能源矿产相关政策,致力于供给端多元化。四是货币环流模式发生变化。关键矿产货币环流更趋区域化、多元化。新能源矿产供应链更多地体现了区域化特征,不同新能源矿产的贸易圈不同。基于初步形成的贸易格局,新能源矿产货币环流可能呈现区域化、多元化特征,更容易打破国际能源市场“一国独大”的格局。

图片

资料来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


05

新能源关键矿产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新能源技术不断突破以及对不同关键矿产依赖,打破了传统能源供求及金融中介体系,更多的国家参与到新能源矿产环流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有助于形成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新机遇。

一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各国使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增加,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在需求端得以强化。在产业链上游,一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关键矿产;另一方面,中国成为新能源关键矿产进口大国。在产业链中下游,中国主导与电池生产相关的关键矿物加工、负极和正极材料以及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环节。总体而言,中国已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人民币在新能源关键矿产贸易中的使用将不断增加。

图片

资料来源:BP

图片

资料来源:IEA

图片

资料来源:IEA


二是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新能源产业投资领跑全球,新能源关键矿产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话语权显著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在供给端得以强化。2024年新能源产业投资预计是化石燃料投资的近2倍,其中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研发投资规模位居第一。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大对其他国家新能源矿产开发与投资。在中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新能源产业投资领跑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随之提升,在投资和贸易活动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从而强化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

图片

资料来源:IEA


三是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拓展新能源矿产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强化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融资功能。我国金融市场开放领域从股票市场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全方位拓展,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逐步延伸。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 / RQFII / QDII等)、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等)和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为主的金融市场开放格局,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新能源矿产人民币回流渠道得以拓展。这不仅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比例,也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强化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融资功能。

四是人民币币值稳定,国家信用稳固,人民币国际吸引力大幅提升,强化人民币国际货币储备功能。美元主导货币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美国经常账户持续大规模赤字,美联储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美元信用受到冲击。相反,近年来人民币稳定性与安全性凸显。从稳定性来看,在通胀方面,2000年至2023年人民币计价CPI累计上涨63.2%,低于美元、欧元CPI涨幅。在汇率方面,人民币长期呈现稳定升值态,表现优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过去1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月度波动率在主要货币行列处于中低水平。从安全性来看,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外汇储备格局演进的重要考量因素,尽管美元仍将在较长时期延续主导地位,但对各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可能带来较大影响。

图片

资料来源:Wind 数据库


五是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中心转移,弱化美元货币惯性,货币多元化需求攀升。首先,全球政治格局地缘化发展引发“去美元化”浪潮。其次,技术创新与数字货币的发展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再次,现代版“特里芬难题”暗示美元的主导地位无法持续。最后,全球经济重心转移促使了货币多元化需求的攀升。


06

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机制与政策建议


结合新能源矿产货币国际化发展特点以及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中国应多措并举,把握发展机遇,通过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积极构建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的“多元路径”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第一,增加新能源矿产勘探、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引入私募基金,拓展资金来源,巩固我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第二,构建围绕新能源关键矿产的期货期权市场,打造具有深度的关键矿产人民币交易市场。第三,提升贸易竞争力,推动新能源关键矿产所在国以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的新能源关键矿产人民币环流。第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扩大“朋友圈”,优化新能源关键矿产的产业布局,拓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空间。




来源

作者信息:

陈卫东IMI财经观察专家评论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边卫红(IMI财经观察特约评论员、中国银行研究院国际金融团队主管)

初  晓(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应用经济学评论》2023年第3期


观点整理:于蒙蒙、刘力嘉




版面编辑|傅恒恒

责任编辑|李锦璇、阎奕舟

主编|朱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