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泌尿系统生理性狭窄、尿路感染、饮食问题等都是诱因。除此之外,高尿酸人群因代谢异常,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体内也容易产生肾结石。据长沙京石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贻骅介绍,尿酸高引发肾结石的生成,与这4步紧密相关。
尿酸高引发肾结石生成,与这4个步骤有关
张贻骅说道,尿酸是我们身体里的一种废物,来自于食物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嘌呤,它在我们的身体里被分解后,就变成了尿酸。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尿酸通过肾脏滤过,大部分被重吸收,小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主要就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生成结石:
第一步,尿酸结晶析出。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经过肾脏滤过进入尿液中的尿酸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尿液中的尿酸浓度超过了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尿酸就会处于过饱和状态。一旦尿酸处于过饱和状态,尿酸分子就会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的尿酸结晶。
第二步,晶体聚集与沉积。肾小管是肾脏中负责重吸收和分泌物质的微小管道结构。当尿酸结晶随着尿液流经肾小管时,由于结晶的物理特性和肾小管的环境等因素,结晶容易沉积在肾小管壁上。肾小管的直径很小,尿酸结晶的沉积会导致肾小管局部的阻塞。而且,肾小管内的液体成分和酸碱度等条件也会影响结晶的沉积。
第三步,结石生长与形成。随着尿酸结晶在肾小管内不断沉积,当尿酸结晶聚集达到一定大小和数量后,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即“结石核”。结石核一旦形成,还会有更多像钙、磷、草酸等成分沉积上去,导致结石体积不断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石会从肾小管的局部逐渐向肾盂、肾盏等部位移动和扩展。
张贻骅在讲解泌尿科普知识。
第四步,炎症反应促进结石形成。当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时,因结石具有一定的化学刺激性,就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可使肾脏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紊乱,比如导致肾小管对某些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发生改变,尿液中的钙、磷、草酸等结石浓度排泄异常,使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浓度升高。
同时,炎症还可能引起尿液的酸碱度改变,使尿液 pH 值降低,酸性增强,而尿酸在酸性尿液中的溶解度更低,更易形成结晶并沉淀下来,从而促进结石的生成。
如何降低尿酸预防肾结石?专家建议从这4点着手
当结石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可能会堵塞肾盂或输尿管,引起肾积水、肾绞痛等一系列严重的泌尿系统症状。对此,张贻骅表示,降低尿酸,预防肾结石的生成,建议从这4点着手:
第一,减少外源性尿酸摄入。控制嘌呤摄入,减少摄入海鲜、啤酒、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动物内脏。可以选择一些低嘌呤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腐等作为蛋白质的替代来源。控制果糖摄入,果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增加尿酸的生成。应避免饮用可乐、雪碧等富含果糖的碳酸饮料,以及一些添加大量果糖的果汁饮品。
第二,大量饮水。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的排泄。建议每天饮用2000-3000毫升的水,使尿液得到稀释,降低尿酸在尿液中的浓度,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日常可以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来判断稀释程度,尿液颜色越清亮稀释程度越高,越不容易生成结石。
第三,碱化尿液。维持尿液pH值在6.5-6.8,可以在饮食上进行一些调整,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控制酸性食物的摄入。也可通过口服枸橼酸氢钾钠、碳酸氢钠等药物来提高尿液pH值。
第四,抑制尿酸。对于尿酸水平持续偏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可通过服用别嘌呤醇,减少或抑制尿酸的生成,服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的排泄等。
在此,长沙京石医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面对高尿酸对肾结石形成的潜在威胁,预防和治疗双管齐下至关重要。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要定期检测尿酸水平,一般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了解病情变化。同时,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结石及肾脏功能异常,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从根源上预防肾结石的发生!(通讯员 吴诺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