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一座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走在澳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循着若隐若现的美食香味,偶遇推着美食摊的街头小贩,能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渐渐消失的澳门街头小贩,用他们的热情和勤劳温暖着寻常岁月,记录了澳门变迁和时代脚步。《推不走的回忆:澳门街头小贩口述历史》由对澳门街头小吃摊档十四位摊贩主的访谈整理而成,访谈对象有牛杂摊、糖水摊、糖炒栗子摊、凉茶摊等摊主,在图文交汇中,听一位位人生经历丰富的摊主娓娓道来,为我们勾画出这些街头摊位的新旧面貌,从一个侧面回望澳门几十年来的发展和变迁。
澳门街头的每一个小摊不仅是城市生活的点缀,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关于拼搏和希望的故事。
《近七十年的摊档》中所记录的是权记骨粥摊主李权的人生故事,因为用料好、用心熬、味道好,让摊主李权拥有许多忠诚的老顾客。虽然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他的摊位多次搬迁,“揾食艰辛”,每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但年岁已高的他从未改变初心,拓展了糯米饭、鱼丸等售卖品种,每一样食物即便再费时费力,他都精选材料,精心制作,并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努力做下去。李权的经历,是千万澳门人的缩影,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勤劳肯干、拼搏奋进的精神,是澳门向前奔跑的精神基石。
澳门许多街头摊档都是两代、三代人接续经营的,杨六牛杂档便是如此。1962年,他随父亲从广东来到澳门,父子两代都靠经营牛杂店谋生,在他的回忆中,有家人相聚的温暖记忆、城市的变迁发展、经营过程的辛酸苦辣,更有他所使用的传统瓦盆,但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精心把控选材、清洗到炆制等制作工序所体现出来的匠心,让他炆制出澳门独一无二的白牛杂。从早上第一缕阳光到夜晚最后一盏路灯,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澳门的街头摊档始终在那里,守护着澳门人的记忆和情怀。或许,没有人会因为小摊而选择去澳门,但很多人到澳门,却都会去寻找舌尖上的澳门小摊记忆。
澳门街头每一个小摊的背后,都折射出一部城市变迁和发展的历史。他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感受到了它细微之处的变化,共同绘就澳门不可磨灭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街头摊档或改头换面,或“隐退”到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城市的扩张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样态,可走进他们的记忆深处,却可触摸到澳门永不停歇的脉搏。在永乐鸡丝翅摊主张巨源的记忆中,从最初时随意摆档到城市发展促使政府限制发牌,他所开的“澳门第一家”鸡丝翅几经搬迁,1989年股灾带来经济低迷,大家都舍不得吃鸡丝翅,直到1995年经济渐渐好转,他的鸡丝翅生意变得愈来愈好,“回归以后经济就一直蓬勃发展”,人们愿意消费,街道热闹,呈现出勃勃生机。透过沙梨头荣记炸物车仔档店主冯道得的过往经历,可以看到三十年来饮食观念的变迁,炸鹌鹑和炸春鸡因为市民饮食习惯改变而销量下降,直到最终停售,而能让糯米饭更加爽口的食物添加剂,也因为健康原因不再使用。他见证了澳门回归后的经济发展,“现在的澳门是最繁华的年代,游客和本地人增加,消费力很强”,现在是他做得最开心的时期。
街道上熙熙攘攘,有人在欣赏沿途风光,有人在为了生活四处张望。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推不走的回忆:澳门街头小贩口述历史》的街头小贩正渐渐淡去,而他们却用最简单的方式,见证着时代洪流滚滚,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
作者:李钊 编辑:徐征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