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山区孩子的一束光——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崇阳县基层教师王值军

图片

本报记者 袁忧民 刘玉关

通讯员 陈慧君 阮玉洁

掌上咸宁报道

他,扎根崇阳库区教学点执教29年,靠着一艘小船每日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通往知识海洋的“摆渡人”。

他,是让仅有800多人的小山村走出46名大学生的“启蒙老师”,是“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通道”上扎根大山教育的“故事主角”。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荆楚楷模”“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获得者王值军,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基层一线人才)。

今年撤点并校,王值军再次放弃回城机会,自愿来到距离县城最远的中山小学。“偏远山区的孩子,除了教学上课,更需要心理健康辅导,我在这方面拥有近30年的经验。”王值军选择在山区教学是为了发挥自己优势,帮助更多孩子成长成才、实现梦想。

图片

扎根库区,27年为学生免费摆渡

出生在崇阳偏远山区的王值军,求学之路异常曲折,因此他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从未改变。

1995年,从湖北省蒲圻师范学校毕业的王值军被分配到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脚下的楠木坑教学点。这里位于水库深处的“孤岛”之上,四面临水。

当时同一批分到乡镇的8名老师里,没一个愿意去楠木坑教学点,王值军接下了这个任务,扛起了这份责任。

“孤岛”之上,孩子们上学不方便,物资购买也是难题。“孩子们上学只能摇船接送。”1996年,王值军拿出了自己一年的工资2000余元,加上借款1500元,造了一艘小木船,每日免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坚持了27年。

1998年一场大雨,将楠木坑教学点冲垮。为解决附近孩子上学难题,村民们协商决定在沈家合并建立盘山教学点,王值军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建设队伍。

当年6月,王值军和400多名村民全部出动,砍伐树木,拓平场地,购运水泥沙石,再请木匠、泥瓦匠对教室进行修缮。“当时,我们到10公里外的老虎洞伐树,将五六棵树放排捆绑在一起,让树顺着河流从山上流下来。”回忆起修建教室时的场景,王值军历历在目,而他的眼角也因当时不小心掉进潭中磕到石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同年9月初,王值军带着孩子们正式进入新教室上课。“我照顾学生的时间比照顾我自己的孩子都多,二三十个学生里有十几个是我带着吃带着睡的。”王值军告诉记者,妻子十分支持他的工作。可2007年,妻子因病去世,那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对王值军来说,孩子们的笑容就是对他最好的疗伤方法。他们基本上吃住都在一起,上课时是老师,下课后便成了家长。

曾有多次,王值军都有被调进县城教书的机会,但他终究舍不得离开。“老师你不能去,你去了我们就没老师了,我们会听话的。”孩子的不舍,让王值军的身心都扎根在库区。他也成了点亮孩子们生活与希望的那束光。

因材施教,46人考进大学

一间教室两块黑板,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间教室上课,王值军布置完上一个年级的作业,赶忙换块黑板教下一个年级……这就是王值军所在教学点的情况。偏远库区,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和环境条件制约,王值军采取的是复式教学法。乡村教学点条件艰苦,但王值军数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还钻研出了一套针对乡村孩子的教学方法。

2017年,盘山教学点撤点并校,王值军进入尺冲教学点。2024年,尺冲教学点撤点,摆渡接送孩子的日子结束,他再次选择大山深处的中山小学。“我出生在农村,我也知道农村的孩子特别需要我们这些老师来坚守。”王值军表示,他喜欢在农村教书。

现在,王值军带二年级数学课程,这是他带的六门课之一。这个班16名学生,去年期末数学考试,8人不及格,平均分60分。“经过他两个多月的精心施教,这个班在全县期中统考中,仅2人不及格,平均分达到83分。”王值军告诉记者,专注农村教学近三十年,他有经验对偏远山区的孩子进行因材施教。

王值军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小蒋,小时候由于青霉素的不当使用成了聋哑人。小蒋脾气暴躁,在家经常搞破坏,但王值军观察后认为小蒋心智正常且动手能力不错。于是,他将自己曾经习得的电工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了小蒋,让他学得了一些维修技能。小学毕业后,小蒋到县城技能学校学习水电维修,学成后还成立了水电工小组。如今,他已成家立业,幸福圆满。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因材施教是王值军笃行不移的信条。“王丹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李哲考上了武汉大学,沈依考上河北大学,付敏考上福建大学……乡村教育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我能做到的就是用爱心和智慧引导,耐心陪伴他们成长。”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与清透碧绿的水路间,王值军总共教了五六百名学生,有46个学生考上了大学,王值军用自己的坚守撑起了无数孩子热气腾腾的明天。

用爱呵护,启智育心助成材

在教学点从教的20多年中,作为学校唯一的教师,王值军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充当着学生们的“父亲”。

2008年一天夜晚,王值军在给孩子们洗脚时,发现其中一个学生脸色煞白,一直用手捂着肚子。他急忙背着学生上了机动船,连夜送到县城医院,还拿出兜里仅有的1300余元垫付了一部分手术费用。

这份爱和责任,不只是个例。他每年给孩子们买衣服、书包、文具、鞋子等生活用品;每当孩子生病或身体出现异常都带着直接送去诊所或医院;每次孩子家出现紧急情况需援手,他都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王值军的爱,总是沉甸甸的。

“教育不仅仅是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把学生的性格培养好,教导他们怎么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偏远地区,王值军尤其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个学期,王值军主带班上有16个学生,经过深入了解后他发现其中5个孩子存在心理问题。为此,他和一位学生家长开车带孩子们去武汉医院进行检查,得到的结果如他所料。“如今两个孩子在接受药物治疗,其他孩子我也在进行心理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值军告诉记者,每个孩子学习都有明显进步,且都想学习了,有了质的提升。王值军不止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动向,还是这所寄宿学校90多名孩子的心理老师。在三个月时间里,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访了70多个家庭。

被王值军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所感染,如今不少王值军教过的学生也相继回到家乡,投身乡村建设。学生廖崇峰、张艳、王思回到家乡成为了乡村教师;学生沈电张回到当地做了一名村医……

王值军默默无闻地付出,也让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荆楚楷模”“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三十余个荣誉和奖项。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王值军不仅要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还要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乡村土壤也能开出明媚的花朵。”崇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张红雨介绍,党和国家需要这样的好老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责编:马丽

审核:王馨茁 张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