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韩国近年面临内需疲软和企业倒闭潮,2023年企业停业数创历史新高,商业活动低迷,消费者信心下降。
02内需不足的原因包括物价、利率与负债的三重压力,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性问题。
03尽管韩国出口表现强劲,但出口增长未能有效带动内需增长,暴露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
04学术界对韩国内需疲软问题存在分歧,部分认为出口将推动内需回升,部分认为内需不足已成为结构性问题。
05为解决内需不足问题,韩国需要推动产业转型,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年,即便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繁荣的背景下,韩国的中小企业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企业倒闭潮在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商业活动明显低迷,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韩国的经济看似面临严峻的挑战,实则同样透露出强烈的信号:内需不足,已成为了韩国发展的瓶颈。
这一局面究竟如何形成?韩国的经济神话是否已开始褪色?这不仅是韩国经济的危机,更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警示。
韩国的经济难题:内需疲软与企业倒闭潮
2024年7月,韩国国税厅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共注册了近百万家企业停业,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倒闭的企业中,大部分属于零售和餐饮行业。韩联社分析认为,企业倒闭潮反映了韩国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且这一趋势可能还将持续。尽管有部分企业仍在艰难维持运营,但总体来看,韩国的商业活动已经处于低迷状态,经济表现并不乐观。
其中,一家经营了26年的金属加工小公司目前也正面临困境。由于订单减少,这家公司只能不断裁员,员工人数已比新冠疫情前减少了35%。尽管与许多已经倒闭的公司相比,这家公司还算活得较好,但从民间消费的角度来看,韩国的商业环境已经充满寒意。2024年9月的报告显示,韩国的住宿、餐饮及文娱娱乐行业产值出现明显下滑。即便是过去表现亮眼的电商平台,也因部分大型平台出现欠款事件而遭遇了交易额的减少。
一名27岁的韩国女性坦言,当前她的生活首要任务就是削减开支,没有人约她就不去外面吃饭。与此同时,她也观察到,同龄朋友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的消费主义逐渐被消费降级所取代。曾经盛行的享乐主义逐步转向更加节制和理性的消费模式。这种变化从一方面反映了民众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也反映了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
韩国信用卡公司的一项数据分析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上半年,韩国年轻人刷卡消费用于就餐的笔数比过去大幅下降,百货公司和咖啡店的消费频次也显著减少。整体来看,整个国家的消费正在面临严峻考验。尽管韩国的出口表现依然强劲,但出口增长并未能有效带动内需增长,这种“脱钩”现象揭示了经济背后的深层问题。
内需疲软的深层原因:物价、利率与负债的三重压力
韩国内需不足的根源,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后,韩国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尽管2024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回落,但许多商品的价格仍居高不下,民众的购买意愿显著下降。与此同时,韩国央行在应对通货膨胀时加息,导致基准利率提高,这进一步加重了家庭和企业的负担。
韩国家庭负债水平本就较高,家庭负债占GDP的比重在全球排名第一。新冠疫情期间,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加剧了民众的债务负担,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贷款利息的增加使得经营压力愈加沉重。以仁川市的一位餐厅老板郑西男子为例,他表示,疫情期间他曾通过银行借贷以维持生计,但随着经济低迷和利率上升,餐厅的客流量远低于预期,贷款负担加剧,最终导致他不得不考虑关店。
这一现象在韩国变得愈发普遍。据统计,韩国中小企业的贷款拖欠率在2024年大幅上升,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劣。物价上涨、利率上升和家庭负债的增加,形成了对民间消费和商业活动的三重压力,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内需的恢复。
出口增长未能带动内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性问题
韩国的经济一直依赖出口拉动增长,尤其是半导体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表现一直十分强劲。2024年8月,韩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0%,并已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半导体行业的年增率也表现出色。然而,出口增长与内需疲软之间的“脱钩”现象引发了学者的关注。理论上,出口的增长应该能够增加企业利润,进而带动家庭收入的增长,最终促进国内消费。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韩国的出口主力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对劳动力的需求远低于传统制造业。以半导体产业为例,这类高科技行业虽然利润丰厚,但其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导致从出口增加的利润难以有效转化为民众收入的提升。这样一来,出口的增长并未能直接拉动内需消费的复苏。
韩国经济学者指出,过去该国经济能够通过传统的制造业带动就业和消费,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劳动力需求的下降,这一模式的效果逐渐消失。韩国的出口增长没有像以往那样形成良性循环,反而暴露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
学界分歧与韩国经济转型的难题
对于韩国内需疲软的问题,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韩国的出口最终将会推动内需回升,经济将逐步恢复活力。然而,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当前韩国内需不足已经成为结构性问题,难以通过短期的政策刺激加以解决。首尔大学的经济学者朴向英认为,韩国过去依靠模仿先进国家的经济模式,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腾飞。然而,随着全球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上升,以及来自中国等竞争对手的强力竞争,韩国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数据显示,十年前韩国在全球新兴科技领域有36个领先产业,但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大幅缩水,只剩下4个优势产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劣化让韩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位置日益边缘化。
产业转型困境与政府改革的挑战
韩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但这一过程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韩国过去的经济成功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政府和企业的改革意愿并不强烈,因为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将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其次,韩国长期以来培育和支持的大型财阀,如今已成为传统产业的守旧力量,反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这种“守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韩国经济转型的难度。
韩国政府的官方报告坦承,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网络安全和自动化制造等领域,韩国的技术发展已经落后于中国。这一现实迫使韩国政府不得不加大改革力度,但如何突破传统产业的束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依然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
解决内需不足的路径
总体来看,韩国的内需不足问题不仅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反映了韩国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
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要想有效解决内需不足,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短期内,政策刺激可能会对经济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