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遗产守护人|大运河畔护千年水脉

  新华社合肥12月27日电(记者张端、黄博涵)“古汴河的水,清又甜呀,是咱家乡幸福泉哟……”冬日里的大运河畔,麦苗青青,张永平老人哼唱起歌谣,表达他对古老运河的情感。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现有运河故道28公里,其中5.8公里河道仍保留较为原始的历史风貌。

图片
  这是12月20日拍摄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我从小生活在大运河畔,喝着运河水、吃着岸边粮成长,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运河之上的一座小桥,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鳅、捞鱼虾、打水仗,那时可太开心了。”张永平说。

  今年71岁的张永平曾任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镇党委书记、县文化局副局长。退休前,他参与过运河疏浚工作,收集、积累了大量运河相关史料。

图片
  4月9日,张永平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介绍大运河的历史。新华社发

  时光流转,运河清水一直浸润着张永平的心田。现在,他仍会定期沿着古运河志愿巡看,河畔的草木以及河道水质的变化,张永平都了然于心。

  2017年以来,泗县不断提升运河保护管理水平,先后完成大运河遗产区域内的棚户区整体易地搬迁安置、运河河道及关联水系管网改造、雨污分流处理。

  此外,沿河而建的博物馆、图书馆等陆续开放,运河特色小镇、运河森林公园等文旅项目落地开花,泗县每年开展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图片
  12月19日,家长带着孩子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沿岸休闲。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吴怀玉是泗县河长办负责人,和许多本地人一样,他以前并不知道,身边这条看似普通的河道,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所在地。

  大学毕业后,吴怀玉进入泗县水利部门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与县域内的河流湖泊打交道,参与了通济渠泗县段“恢复运河原始风貌”工程,见证了古老运河蝶变为水体优良的“打卡点”。

图片
  12月20日,泗县河长办负责人吴怀玉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沿线巡查。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我的工作重心包括河道巡查、水环境保护等。每天早晨,我和同事5人一组,分别在岸边和水上进行巡护,发现问题后在工作群中实时沟通,小事立刻解决,大事马上汇报。”吴怀玉说,一想到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深感重任在肩,想要再多做些工作。

  满怀对大运河的热爱,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守护千年水脉的队伍中。“85后”许凯是泗县的一名巡河志愿者,他在工作之余义务捡拾运河沿岸垃圾、查看运河水面是否有漂浮垃圾、向群众宣传大运河保护的重要性。

图片
  12月19日,巡河志愿者许凯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沿线义务巡护。

  “大运河就像自己的老朋友,我盼着它越来越好。如果看到它被污染或是遭到破坏,心里别提多难受。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特别重要、割舍不了的存在。”许凯说。

  如今,运河两岸处处是风景,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跑步健身,尽享美好时光,千年运河已成为泗县百姓引以为傲的“家底儿”。未来,人与河的故事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