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宝贵要素用到发展关键处 政策发力助推我市经济回升向好

把宝贵要素用到发展关键处

政策发力助推我市经济回升向好



投资增速领跑全省,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工业转型升级势头强劲……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今年,我市全面承接国家系列政策、省“8+4”政策包,聚焦“港”“廊”“链”经济主战场,共梳理市级“8+4”配套政策125项,分为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际陆港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以及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和人才4张要素保障清单。


2024年,全市“8+4”经济政策资金共安排272.65亿元,较去年提高2.8%,把更多政策、资金、要素用到发展最关键、企业最关注、群众最关切的领域。截至11月底,市级资金支出258.99亿元,支出进度94.99%;争取省级资金73.15亿元,占地方可争取资金的11.19%,有力助推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图片




锻长板  


今年,我市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全力巩固投资、出口等优势领域。


——扩投资,稳增长。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居全省首位,连续43个月居全省前三,连续10个季度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


高质量项目是高质量投资的重要支撑。我市落实落细项目常态谋划、动态储备、难题定期协调、考核比拼等十条举措,构建了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在“领导包联、督帮一体、亮灯预警、赛马比拼”组合拳持续发力下,1—11月,全市168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31.9%,97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28%。


投资跑出“加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要素保障。今年,我市抢先抓早全面承接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迭代成立“政策研究+项目谋划+要素争取”总专班和分领域专班,争取各类上级资金500余亿元,创历年新高。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创历年新高,争取“两重”“两新”政策资金居全省第二,获批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85%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相关。


——走出去,天地宽。今年,我市出台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政策,用“真金白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以展会为例,我市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靠前梳理、动态调整年度重点境内外展会目录,今年组织和支持展会320个。对企业参加目录中的重点境内、境外展会,每个标准展位分别给予最高50%、70%的资助。


政策引导有力、部门跟进服务,企业参展热情高。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成功出行116个团组,4575家次企业9758人次出境,既深耕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也拓展“一带一路”、东盟等新兴市场。


图片


目前,进出口额、出口额均已超去年全年水平。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063.4亿元,其中出口7098.9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4和7.1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为33.4%,居全省首位。




补短板  

聚焦我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与短板,“8+4”经济政策体系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扩大消费等方面加力攻坚,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图片


——重创新,强工业。11月初,我市举办2024“廊链汇”·浙中科技市集活动,贯通“廊”和“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浙中科创走廊“创新之钥”作用凸显,十条重点产业链是我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主战场、主阵地。“廊”和“链”相互支撑,彼此赋能。


今年,我市启动“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聚焦十条重点产业链,到2026年,打造10个制造业重大科创平台,与100所大院名校开展合作,实施1000个项目,集聚10000名科研人员,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加速蝶变。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意见》在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结合十条重点产业链专项政策,形成“1+10”政策体系,发挥“链主”企业在产业升级、行业技术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建圈强链”推动产业基础再造。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正形成良性循环。1—11月,十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758.5亿元,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新增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纺织服装两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6.68%。


——扩内需,促消费。紧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我市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图片


大规模设备更新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等各行业领域一体推进。设备更新与惠民利民相结合,将政策落实到群众心坎上。例如,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被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今年我市成功申报965台电梯更新,争取政策资金超1.4亿元。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汽车、家电和家装等市场销售火热。截至12月25日,全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核销资金9.84亿元,带动消费约96亿元居家适老化改造撬动“银发经济”。我市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等5个方面,推进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截至12月22日,补贴资金4583.43万元,撬动消费4925.26万元,惠及老年人家庭4463户。




兴乡村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包中,我市明确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等10条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全面打造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金华样板。


图片


——特色产业强根基。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是我市两大历史经典产业,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两大产业发展涌现新机遇。2024年1—11月金华“两头乌”猪出栏7.79万头,比2023年同期增加33%;2024年金华火腿产量400万条,同比增长14.3%。


本月上旬,首届中国四大名猪发展研讨会在金举行,启动产业发展共商机制。参观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后,江苏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黄瑞华说:“金华猪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值得取经。”据悉,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完成土地流转1000余亩,累计接待游客230万余人次,促进周边村集体增收超亿元。


为加快打造“土特产”振兴示范成果,今年,我市出台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若干政策,每年预排资金2000余万元,为两大产业振兴谋篇布局。预计到2030年,金华两头乌产能达100万头以上,金华火腿产量突破600万条,两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均超百亿元。


——连片发展强韧劲。今年,我市30个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委托开展规划设计,围绕风貌提升、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等6个方面,谋划38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1亿元,截至10月底,开工项目358个,完成投资29亿元。


义乌市“大李祖”片区入选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统筹谋划实施81个强村富民项目,推动李祖及其周边稠岩等8个行政村探索平台共建、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八仙积道”共富片区引入白鹭营地等多个新业态,培植“百县千碗”等40多个新场景,今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超700万元。


图片


“30个和美乡村先行片区覆盖行政村100个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向先行片区倾斜,加大片区内产业发展类项目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等项目,以产业旺促乡村兴。




来源 | 金华日报

作者 | 杜晓萍

图片 | 黄泽振 时宽兵 胡肖飞等

编辑 | 徐月蓉

校对 | 杜晟

一审 | 余影

二审 | 倪寒霞

终审 | 卢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