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厦门楼市在新一轮救市政策下成交量回暖,但仅强势一个月后便出现调整,新房与二手房价格齐涨但房价仍在调整。
02厦门房价调整的原因包括房价与城市本身的“德不配位”、居民杠杆率较高以及台海局势加剧。
03然而,厦门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第二产业占比下滑,第三产业占比攀升,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04为此,厦门发布《关于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保障实施方案》,试图吸引人才。
05除此之外,厦门急需重振产业以提振经济,吸引人口流入。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余飞
01
厦门楼市,回归冷静
厦门楼市,依旧没有走出“药效顶多三个月”的怪圈。
自9月末一线城市掀起新一轮救市以来,厦门楼市也加入了成交量回暖大军。
从数据来看,10月份厦门全市一手房共成交5586套,其中住宅成交3157套,环比上涨222.14%,同比上涨128.44%;成交面积338761㎡,环比上涨210.54%,同比上涨142.62%。
堪称强势反弹。不过,仅强势了一个月,11月份厦门的新建住宅成交环比转跌,成交了2785套,环比下跌11.8%。
二手方面,10月份厦门二手房成交共2575套,成交面积249671㎡;其中二手住宅成交1975套,环比上涨46.3%,同比上涨41.88%;成交面积196346㎡,环比上涨40.21%,同比上涨35.65%。
反弹势头也相当明显。
11月份,涨势继续,二手住宅成交了2389套,环比上涨21%。
在成交量带动下,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口径中,厦门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在11月份迎来了齐涨,成为全国8个新房与二手房双双上涨的城市之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进入12月份,厦门的二手房成交量也和新房一样,出现了明显颓势。
克而瑞厦门披露:
上周(12月16日至22日),厦门二手住宅成交576套,环比下跌约11.8%,日均成交约96套;成交面积为59935㎡,环比下跌约9.2%,成交持续下跌。
由此可以看到,在新一轮救市之下,厦门新房仅躁动了一个月,二手房也只躁动了两个月,终究还是回归了冷静。
最关键的是,虽然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口径中,厦门新房和二手房在11月份迎来了齐涨,但机构披露的数据,厦门房价仍在调整。
克而瑞厦门披露:
11月份厦门商品房均价3234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5%。同比去年11月份的48615元/平方米,更是下跌了33.5%。
厦门各区,过去一年,房价都在一路下行。
岛内方面:
思明区房价,从年初的最高88136元/平方米,跌至11月份的54094元/平方米。
湖里区,从去年11月份的69787元/平方米,跌至上个月的57338元/平方米。
岛外方面:
海沧区过去一年震荡下跌,去年11月份29307元/平方米,上月为28431元/平方米。
集美区过去一年同样震荡下跌,去年11月份30671元/平方米,上月为28652元/平方米。
翔安区过去一年房价下行很明显,从去年11月的28993元/平方米跌至上月的20708元/平方米。
同安区均价已经跌破了2万元。
02
调整才是常态
在一线与部分强二线躁动之初,我就说过,热行情很难延续,没有宏观经济、就业改善的大环境,根本撑不起中心城市的房地产持续复苏的局面。
厦门房地产行情回归冷静,除了宏观因素方面的经济、就业形势,以及人口红利终结外,还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
比如,这座城市的房价虽然经历了调整,但依旧高不可攀。此外,这座城市的居民杠杆率已经被拉满,很难再拉动。
之前在厦门房价一直领跌的时候,本号就专门分析过厦门房价下跌的主要逻辑:
第一,其调整的根本逻辑,是房价与城市本身的“德不配位”。这也是大多数中心城市房价调整的核心原因之一。
说白了,就是房价太高,严重超越了当地人的购买力。
厦门虽然头顶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头衔,但论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和人口规模,都非常普通。
在产业上与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根本没法比,尤其是与苏州相比,产业与经济实力相差几个量级。
而房价鼎盛时期的厦门,房价收入比接近40。也即当初一个拿着厦门平均收入的人,想要在厦门买一套平均面积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四十年才能够。
之前本号详细介绍了深圳楼市因何而涨,因何而跌。
简单归纳,上一轮牛市中深圳房价率先启动,并从2015年年初的3万多成交价涨到了2021年年初的8万多成交价,挂牌价甚至冲破了9万,背后是两股势力推动。
一个不断涌入的人口带来的硬性需求,另一个是经济、产业、金融、科创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之下引起全国热钱加注深圳,也即炒作。
厦门的房价上一轮上涨也是这两个因素,但侧重点不同。深圳的房价上涨,刚需与炒作四六分成,厦门则是二八分成,也即炒作是其房价的绝对支撑力量。
而相比于深圳,厦门的产业根本撑不起如此高的房价。
第二,厦门的居民杠杆率很高。
在2021年之前,厦门的居民杠杆率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可见其买房热度。
这几年在调整之下,厦门的居民杠杆率下滑至第6,深圳下滑至第五,杭州则位居第一。
虽然排名下降,但杠杆率的绝对数依旧很高,很难再拉动。
可以看下全国整体情况。
全国居民杠杆率在2019年之前一路飙升,2020年9月份达到了60.8%。在2020年9月份之后至今,一直没有什么大变化。
走势已经很好地说明,居民的杠杆已经拉不动了。
第三,台海局势。
台海局势加剧,是厦门楼市下行不可忽视的因素。
连续三年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救市,产生不了作用,而且效果越来越短。根本原因在于,对房价下跌的根本因素,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本号之前多次强调过,房价与收入、预期之间,要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只有出现了新的平衡点,房价才会止跌。
而无论是放开限购、放开落户,还是降低首付等其他措施,都做不到这一点。
要快速实现平衡,一方面要不断缩小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要么提升民众的收入,要么不断降低房价。另一方面,恢复信心。
无论是缩小房价收入比,还是恢复信心,都得基于经济回暖、就业回暖。
03
除了楼市,厦门最该牵挂的是产业空心化
房价德不配位的根本,除了房价本身的绝对价格过高外,其支撑能力也是核心。
我多次强调过,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切问题的根本都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的根本则是产业问题。
所以,对厦门楼市困境追根溯源,其实是这座城市的产业,出现了问题。
高房价已经对这座城市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高房价远远超过了这座城市本身的经济、收入承受能力,带来的副作用便是产业挤出,产业空心化。
厦门的产业空心化外在表现最大的特征,就是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滑,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占比不断攀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厦门市统计局
根据厦门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00年厦门三产占比分别是4.2%、52.7%、43.1%。当年厦门经济的一半以上都是工业提供的。
到2010年,厦门的三产占比分别是1.1%、50%、48.9%,这时候,第二产业已经提供了厦门一半的GDP。
再看还没有出现疫情影响的2019年,三产占比分别是0.4%、41.6%、58%。第二产业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8.4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占比则提升了9.1个百分点。
这还没完,2023年厦门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至35.6%,而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64.1%。
如此说,并不是说服务业不重要。工业的尽头是服务业,但服务业的根本是工业。对于工业立市的城市来说,一定不能忘本。
在去年工业、出口跳水,外资不济的背景下,厦门GDP增速明显放缓。
2023上半年,厦门市GDP规模3726.43亿元,增长1.2%。1.2%在目前公布数据的主要城市中处于垫底,且是唯一一个增速在2%以下的主要城市。
2023前三季度,厦门GDP为5784.25亿元,增长2.0%。在主要城市中,增速倒数第一。
2023全年,厦门GDP为8066.49亿元,增速3.1%,增速与哈尔滨一起并列倒数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其中南昌未公布数据。
今年厦门的工业和出口都恢复了增长,前三季度厦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8.4%,出口增速8.8%,厦门的GDP增速也恢复至4.9%。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但厦门产业羸弱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类别中,只有9大类。千亿产业只有1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1年总产值为3042.73亿元。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厦门市统计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一,作为厦门最强的产业,与头部强城相比,不值一提。
在这一产业上的霸主,是深圳。2021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436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苏州(12096亿元),东莞第三(11037亿元)。
第二,作为副省级城市兼计划单列市的厦门,千亿产业只有1个。
看看其他城市,最牛地级市苏州拥有11个,11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34547亿元。深圳6个,上海12个,东莞7个,重庆、佛山、无锡9个,宁波、天津8个,武汉、南京、泉州、广州5个。
厦门工业本就不强,如今本就不强的工业又陷入了困局,厦门靠什么来支撑?
靠房地产吗,如今的房地产不仅支撑不了厦门的经济,反而成了负累。
靠旅游产业吗?疫情之前鼎盛时期的厦门旅游产业,都没能排进前20,当年只位居全国第27位。
产业式微之下,厦门的人口竞争力也在逐渐消退。
最近四年有三年,厦门常住人口增量只有几万人。去年增量跌至1.9万人。厦门已经站在人口负增长的边缘。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厦门市统计局
为此,今年4月份,厦门发布了《关于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保障实施方案》,提出: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享受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
按照方案,毕业3年内来厦门求职、见习,且个人在厦门无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全日制大专(含)以上毕业生(本地大学生集体户视同非本市户籍);来厦门实习的非本市生源全日制大专(含)以上在校大学生,符合条件者均可全程线上申请享受该政策。按照每人“一张床”的住宿标准保障,原则上两人一间,每间最多不超过3人。
显然厦门急了,开始抢人了。但相比于其他中心城市,厦门没有任何优势,尤其是没有产业提供就业的优势。
这种背景下,厦门急需重振产业来提振经济。
产业对于城市重要性无以复加。城市的兴盛,必然是产业的兴盛。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产业衰弱引发的。
至于人口的流向,则是产业作用的果。产业是经济与人口的基石,没有产业,经济发展无从发力,无法提供就业,也就无法吸引人口。
所以,一个在顶层设计上注定无法获得最优质资源的城市,想要出圈,唯有发力产业,才是致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