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是时代的“原始密林”,《青年文学》《江南》走进浙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通讯员 吕晨璐 戴融融

文学如何和时代相处?当代人需要什么样的文学?12月25日下午,一场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期刊”为主题的文学讲座在浙江大学成均苑4幢100举行。

在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力君的主持下,《青年文学》主编张菁、《江南》副主编哲贵、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与广大浙大学子共同探讨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图片

活动现场分享

《青年文学》:与青年作家同行

张菁从《青年文学》的发展谈起,深入探讨了其与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深刻联系。她表示,“青年”“城市”和“现代化”是《青年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作为编辑,最开心的是和作家一起往前走。我们之所以坐在这里谈文学,是因为文学有标准,我们可讨论。但同时,文学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是可以变换的、是丰盈的。《青年文学》希望大家通过大家的笔、大家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表达世界。”

图片

张菁现场分享

张菁回顾了铁凝、史铁生、刘震云、余华、苏童等作家早期在《青年文学》的发表经历时,她强调,《青年文学》期待与年轻作家的相遇,正是希望可以在陪伴作家成长的过程中,观察青年人看待世界、认识自己方式的变化。《青年文学》每年第五期专门推出高校专号,发表高校在读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一形式,《青年文学》鼓励青年人在面对生活的喧嚣与精神困惑时,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文学开辟一条抚慰心灵、直面现实的道路。

《江南》:倾听时代的声音

“我们文学如何跟这个时代相处?这个话题是我们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见面的一个目的。与其说是我们来这里跟大家做交流,不如说是我们来这里向同学们请教。现在这个时代,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你们想在文学期刊里看到什么样的文学?而哪部分是你们不愿意看,或根本就不看的?”

交流现场,哲贵表示《江南》杂志一直在求新求变,其定位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第一是倡导文学跨界;第二是面向全球华语写作。《江南》虽然是一个地方刊物,但文学的意义不仅是面对江南,更重要的是面向整个世界。“现实性”“艺术性”“未来性”也是《江南》选稿的新标准。

图片

哲贵现场分享

文学期刊的当代使命

“这是一个文学式微、纸媒寒冬的时代,但我仍然想说,文学在今天依然重要,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文学的存在。即使有许多人没有打开《青年文学》和《江南》,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们在维系文学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些平台不断发掘文学新人,才使有志于写作的人被我们看到。而在今天,文学刊物仍应该有肩负这一使命的担当:通过制定作品遴选标准,参与当代社会情感结构的塑造。”

谈起文学期刊发展与现实,翟业军表示,文学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塑造人民和时代的情感结构,人们生长过程中情感结构的凝定的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文学。大众是否阅读文学期刊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它们的存在非常重要。就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一生都不会踏足原始密林,但它们仍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着氧气。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