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愈发凸显且令人担忧的现象 ——“过度包装”,正悄然在日常购物中 “喧宾夺主”。精美的礼盒,层层叠叠的包装纸,复杂奢华的装饰配件,打开后真正的商品却只占了小小的空间,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从高档化妆品到普通的糕点零食,从电子产品到节日礼盒,过度包装之风愈演愈烈。商家似乎陷入了一种 “包装越精美,产品越高级、越受欢迎” 的怪圈。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他们不惜在包装上大费周章,使用昂贵的材料、复杂的设计,将商品包裹得 “里三层外三层”。比如,市场上一些售价几百元的月饼礼盒,拆开外面那雕龙画凤、质感厚重的包装盒,拿掉一堆塑料、纸质的隔板和装饰,里面的月饼可能价值还不及包装成本的三分之一。
这种过度包装现象危害颇多。从环保角度来看,大量的包装材料,无论是纸张、塑料还是木材等,过度使用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每年因过度包装产生的纸张浪费数量惊人,而这些纸张的生产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树木和水资源。同时,那些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更是成为 “白色污染” 的重要来源,对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造成长期且恶劣的影响。
对于消费者而言,过度包装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 “消费绑架”。消费者购买商品,本应是冲着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去的,但如今却不得不为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买单。看似精美的包装,在商品被使用后,往往就成了累赘,只能被丢弃,徒增了消费者的经济成本和处理垃圾的烦恼。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讲,过度包装也助长了一种不良的消费风气和价值观念。它传递出一种 “重外表、轻内涵”“以包装论高低” 的错误信号,让人们逐渐忽视了产品的实质品质,反而去追求表面的奢华,不利于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文化和社会风尚。
要遏制这一不良现象,需要对方积极行动。商家应转变经营理念,依靠产品自身质量、功能等内在因素赢得市场,而不是靠过度包装来哗众取宠;监管部门更要发挥关键作用,完善相关法规,细化包装标准,加强监督检查,让法律成为遏制过度包装的 “紧箍咒”;消费者也要增强环保和理性消费意识,抵制过度包装,用自己的购买行为倒逼商家做出改变,让 “绿色包装”“环保消费” 成为一种新时尚。
“过度包装” 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到了亟待整治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再任由它继续泛滥,破坏我们的环境、扭曲我们的消费文化。只有全社会各尽其责,共同努力,才能让商品回归本真,让包装真正起到保护和便于携带的作用,而不是成为破坏环境、误导消费的 “累赘”。唯有如此,环保呼声才能真正掷地有声,发挥实效。(郑州大学 程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