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宋元时期的泉州港(古称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大港的崛起,与妈祖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走进规模宏大的泉州天后宫,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形象,一览无遗。这座天后宫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初建时以“顺济”为名,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天后宫不远处就是市舶司。当时的市舶司,兼有如今的港务局、海关等机构职能。天后宫是出海的必经之地,商人和船民航行前纷纷进庙,祈求妈祖护佑平安。▲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的泉州天后宫,古时是出海必经之地,不远处是市舶司。全媒体记者 许志挺 摄
在这里,妈祖文化与海丝文化交相辉映,让“东方第一大港”魅力无限。16组记者分赴各地探访,处处感受到文化共融共生的力量,体会到妈祖文化“在地化”的长远效应。妈祖文化不仅与海丝文化深度融合,还同大运河文化、郑和文化、民族文化、和平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共享、和谐共荣,交织成恢弘、斑斓、绚丽的文化画卷。走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和大运河沿岸重要节点的古码头、古港口周边,记者发现,妈祖宫庙是十分醒目的景观。▲“坐南朝北”面向大海的山东烟台福建会馆(天后行宫)。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摄天津天后宫坐落在天津海河西岸,地处漕运要道三岔河口,是河海联运的中转站。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介绍,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后,需从南方调运粮食。无论是通过大运河还是海上航线,都要在直沽(今天津)换船。因此,南方船民把妈祖信俗带到了天津,并得到了元朝廷的支持,天津修建了东庙(天妃宫)和西庙(天后宫)。在浙江宁波三江口东岸,宁波北号船商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集资创建庆安会馆(天后宫),馆名寓意“海不扬波,庆兮安澜”。“庆安会馆是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的重要文化遗产,我国海外贸易的繁荣由此可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馆员丁洁雯介绍。▲浙江宁波庆安会馆。妈祖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海丝文化交相辉映。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山东烟台蓬莱阁天后宫、山东烟台福建会馆、辽宁锦州天后宫等地,均保留着与海丝文化相关的丰富史迹。在江苏太仓浏河天妃宫内,“妈祖救护郑和”大型影壁引人关注。太仓市郑和研究会会员陈文贤说,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从浏河起锚,每次下西洋回朝都奏请朝廷对妈祖进行褒封,并对天妃宫进行修葺。▲江苏太仓浏河天妃宫内立有《通番事迹之记》碑。妈祖文化与郑和文化渊源深厚。全媒体记者 刘永辉 陈斌 摄在福建长乐的郑和史迹陈列馆内,《天妃灵应之记》碑被置于馆内“C位”。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下西洋前船队等待季风的理想地点。郑和不仅在此祭祀妈祖,还亲自撰文并刊立《天妃灵应之记》碑。“这块碑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文正文共31行,总计1177字,除了极少数文字因风化难以辨认外,其余都清晰可辨。”长乐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建新说,碑文不但记录了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的详细过程及第七次航行的准备工作,而且还原了郑和及其船队在多次危难中得到妈祖救助的经历,表达了对妈祖的敬仰与感激之情。▲福州长乐郑和史迹陈列馆内,保存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史料。全媒体记者 吴桂勇 陈可而 摄在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泉州天后宫,郑和支持修缮宫庙的善举,一直被当地人铭记。云南曲靖会泽会馆(福建会馆)的壁画也描绘了“妃立云神助郑和”场景。▲云南会泽会馆(福建会馆)绘有“妃立云神助郑和”等妈祖圣迹图。全媒体记者 杨屹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郑和故乡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妈祖文化传播历史悠久。今年,莆田市湄洲岛管委会与晋宁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妈祖文化与郑和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古城,妈祖文化与苗侗等多民族文化相映生辉。镇远县原文广局局长陶钟麟介绍,从镇远水路下湖南八百里洞庭,其间落差200多米。无论是少数民族船工还是汉族船工,每次货运起航前都会到镇远天后宫祈求平安。苗族青年田大桥提到,端午节赛龙舟是镇远盛大的民族传统文体赛事,他们把妈祖像请上龙舟祈福。▲贵州镇远天后宫正殿大门楹联与湄洲妈祖祖庙寝殿的一样。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湖南芷江的㵲水河畔,三进院落的芷江天后宫引人注目。芷江妈祖文化研究学者杨长军说,如今,妈祖文化已成为当地25个民族居民共同的精神纽带。作为抗战胜利受降地,芷江着力挖掘妈祖文化蕴含的大爱、和平等内涵,助力打造“和平名城”。芷江侗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唐成铁表示,芷江发挥妈祖文化、和平文化、民族文化等作用,架起一座心灵互通、文化互访、经济互惠的友谊之桥。芷江已举办多届国际和平文化节,并连续举办九届海峡两岸(芷江)和平文化之旅活动,组织妈祖文化交流团和抗战历史文化交流团等赴台交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南芷江天后宫内,侗族姑娘在参观。妈祖文化与和平文化、民族文化共生发展。全媒体记者 杨怡玲 摄妈祖文化通过闽商、晋商等从沿海传播至内陆山区,贵州镇远天后宫、山西太谷天后圣母庙、福建龙岩西陂天后宫等便是这一传播过程的明证。妈祖文化促进山海联动发展,推动经贸交流,活化赋能红色旅游。记者实地探访看到,多处红土地,都有妈祖文化的印记。龙岩是客家祖地,也是红色圣地。1929年5月,在毛泽东同志指导下,“太平里革命委员会”成立,龙岩西陂天后宫是当时苏维埃政府办公场所。同年6月3日,朱德同志率红四军第二纵队来到西陂,在西陂天后宫广场发表讲话,向村民宣传革命道理,当晚驻扎在天后宫。▲龙岩西陂天后宫。妈祖文化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并存交融。龙岩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章宸睿 摄云南曲靖会泽会馆(福建会馆)是会泽县革命遗址保护单位,记者在会馆内看到一块碑记上写着“中共会泽早期地方组织机构旧址”。1927年,中共东川(会泽)支部建立,以天后宫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云南曲靖会泽会馆(福建会馆)内的碑记。全媒体记者 陈沛达 摄这些妈祖宫庙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举行形式多样的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天津天后宫举行“福缘夜”游园活动,促进妈祖文化活态传承。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探寻文化传播的活性叙事,聚焦一家家“国字号”妈祖宫庙,记者真切地体悟,“走天下”的妈祖文化,彰显着强大包容性、认同感、凝聚力,浓墨添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