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用户用起来好就行了,还包括了情感化设计、无障碍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多个方方面面。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给大家总结的内容,有哪些是你之前不知道的。
一、用户体验思维的设计体现
在用户体验思维的指导下,设计师以用户为中心,从情感、功能、视觉等多个维度优化产品体验,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以下是具体体现用户体验思维的设计方式和产品案例解析:
1. 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通过激发用户情绪共鸣,创造愉悦体验,增强用户与产品的联系。
- 品牌个性:设计风格、配色和字体是传递品牌价值观和情感定位的关键。例如,小米商城的极简风格和温暖配色传递了“科技创新,贴近生活”的品牌理念。
- 用户反馈:在用户操作成功时,通过友好的提示信息或奖励机制增加互动乐趣。例如,支付宝在支付完成后展示的“账单到达”动画,既传达信息,又增加了趣味性。
- 故事化场景:利用设计讲述故事,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例如,QQ音乐在节日期间推出的主题皮肤和互动界面,通过场景化设计让用户感受到节日氛围的融入。
2. 易用性设计
易用性设计以直观、流畅的操作为目标,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
- 直观导航:通过清晰的信息架构,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内容或功能。例如,美团外卖的分类清晰且导航明确,用户可以快速完成点餐流程。
- 简洁交互:减少用户的思考成本,设计直观的按钮和表单。例如,拼多多的“一键砍价”功能,简化了用户参与活动的操作步骤。
- 一致性:保持界面风格和交互模式的一致性,减少学习成本。例如,滴滴出行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始终使用相似的按钮和颜色编码,提升了操作的连贯性。
3. 用户调研驱动设计
用户调研是以数据和反馈为基础优化设计的核心方法。
- 用户画像:通过收集用户数据,构建详细的用户画像,挖掘用户需求。例如,京东利用用户购买历史和搜索行为构建个性化推荐机制,满足不同用户的购物需求。
- 可用性测试:通过原型测试收集用户反馈并迭代优化设计。例如,飞书在上线新功能前,通过内部测试与用户试用,收集建议以改善最终体验。
- 行为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指导设计决策。例如,腾讯视频根据观看数据调整推荐算法,提升用户停留时间和满意度。
4. 功能性设计
功能性设计关注任务完成的效率与体验流畅度。
- 任务流畅性:为用户设计核心功能,减少干扰。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功能,以简洁操作满足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 响应速度:优化加载速度,避免卡顿影响体验。例如,淘宝通过图片压缩与加载优化,让页面切换更加顺畅。
- 兼容性:适配不同设备和屏幕,确保一致的使用体验。例如,抖音的跨设备同步功能,让用户在移动端和PC端都能无缝使用。
5.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旨在包容更多用户群体,特别是特殊能力的用户。
- 包容性:为视障用户提供屏幕阅读支持。例如,支付宝通过语音辅助功能,让视障用户能够独立完成支付和理财操作。
- 多感官体验:结合触觉、视觉和听觉提供多维体验。例如,华为智能助手在闹钟设置中结合震动和渐进音量,提供舒适的起床体验。
6. 视觉体验设计
视觉体验设计通过层次分明、情感化的设计吸引用户注意并提升品牌联想。
- 信息层级:通过大小、对比度和间距引导用户关注重要内容。例如,网易新闻的首页内容通过模块化设计突出重点新闻,信息一目了然。
- 情感化色彩:使用特定配色唤起用户情感。例如,饿了么以蓝色为主色调传递可靠感,辅以橙色强调活力和优惠信息。
- 品牌联想:视觉风格与品牌价值保持一致性。例如,滴滴出行的界面设计采用温暖的橙色,与品牌调性高度契合,强化了用户对品牌的记忆。
7. 微交互设计
微交互为产品增加动态细节,提升整体体验。
- 状态反馈:在操作完成后通过动画或提示传递状态。例如,京东支付页面中的动态加载条,让用户明确支付进度。
- 过渡动效:在页面切换时使用平滑的动画,让用户感受更自然。例如,微信在打开对话窗口时的渐入动画,营造了流畅的过渡效果。
- 引导功能:通过动画或高亮提示帮助用户快速上手。例如,B站的新手引导动画,帮助用户了解弹幕、收藏等核心功能。
8.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以节约资源和提供长期价值为目标。
- 资源优化:通过高效代码和图片压缩降低能耗。例如,支付宝的绿色支付功能,提醒用户减少纸质账单的使用。
- 长期陪伴感:通过成长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例如,Keep的健身成就系统和每周报告,为用户提供积极的成长反馈,增强持续使用的动力。
用户体验思维通过多维设计手段,不仅满足用户需求,更激发用户情感共鸣和长期参与感。结合中国产品案例,情感化设计提升了品牌亲和力,数据驱动设计优化了用户路径,而无障碍设计则体现了对社会多样性的尊重。优质的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的关键,更是品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用户体验设计的思维框架
1、用户体验设计的六个阶段
同理心
同理心是用户体验设计的起点,旨在通过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情感来指导设计决策。设计师需要运用多种用户调研方法,如访谈、问卷和行为观察等,从用户的实际体验中获取关键信息。同时,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和同理心地图,将用户的特征、目标、痛点和期望可视化。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团队“走进用户的鞋子里”,更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
定义问题
在掌握足够的用户信息后,设计的关键是将模糊的用户需求转化为明确的问题陈述。定义问题的过程需要提炼核心痛点,确保设计聚焦于最重要的挑战。设计师可以借助用户旅程图来梳理用户的完整体验路径,从中发现问题节点;也可以使用问题聚焦框架(如“How Might We”问题陈述法)帮助团队以创新的视角切入问题。这一步骤为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使后续环节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构思方案
构思是创意的集中爆发阶段,设计师通过头脑风暴和创新工具寻找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六顶思考帽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SCAMPER法则则提供了替换、改进等灵感来源。此外,组织设计工作坊能有效促进团队协作,让成员在开放的环境中共享想法,碰撞出创新火花。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发散思维,生成尽可能多的设计方案,为后续选型提供丰富的选择。
原型设计
在构思阶段确定解决方案后,设计师需要将想法转化为可视化的原型,以便快速验证可行性。低保真原型(如草图或线框图)适合于初期快速迭代,高保真原型(如交互模型)则更适合展示功能和细节。推荐使用专业工具如Figma、Sketch或Adobe XD进行原型设计,不仅提高效率,还能更直观地展示产品的功能与体验。通过制作原型,团队可以迅速识别设计中的问题,并做出及时调整。
测试
测试是检验设计成效的关键步骤,通过直接与用户互动获取真实反馈。可用性测试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和感受,发现潜在的问题。设计师需要规划好测试的关键步骤,例如明确目标、选择代表性用户以及记录测试数据。之后,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设计,确保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这一阶段是设计循环的重要一环,为最终的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与评估
设计完成后,产品的正式发布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通过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团队能够发现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同时,数据驱动的设计方法也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团队基于真实数据作出科学决策,如分析使用行为、监控关键指标等。这种持续评估和改进的循环,使用户体验设计能够不断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动产品持续进化和优化。
这六个步骤环环相扣,形成了用户体验设计思维的完整闭环。从用户调研到产品发布,每一步都以用户为中心,确保设计方案不仅满足需求,还能创造愉悦的体验。
2、用户体验设计思维框架
用户体验设计思维结合了设计思维的六大阶段与用户体验的五要素,是一种系统且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强调从战略目标到最终呈现的层层递进,同时融入了同理心、迭代优化的循环过程。以下是详细的用户体验设计思维框架解析:
战略层:理解用户与定义目标【战略层 × 同理心 + 定义】
在用户体验设计中,战略层是整个设计过程的起点。设计团队需要明确产品的商业目标,同时深刻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一阶段对应于设计思维的同理心与定义阶段。通过用户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同理用户的情感、行为和痛点,形成具体的用户画像和需求分析。接着,将调研成果与产品的商业目标结合,定义设计方向与核心问题。
例如,一款健身类App的战略层可能会明确:“帮助用户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同时实现高用户黏性的商业目标。”这一阶段的输出包括用户需求文档、用户画像和产品目标文档。
范围层:确定功能与内容范围(构思)【范围层 × 构思】
在战略明确后,设计进入范围层。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结合用户需求与产品目标,确定产品的功能模块和内容需求。通过构思阶段的头脑风暴,团队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筛选出符合目标和用户期望的核心功能,并制定功能优先级。
对于上述健身App,这一阶段可能确定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记录每日运动数据、提供社区交流功能等。与此同时,明确内容需求,如用户界面的文案设计、视频教学的素材准备等。范围层的输出通常是功能规格文档和内容需求清单。
结构层:设计信息架构与交互流程(构思 + 原型)【结构层 × 构思 + 原型】
在结构层,设计进入信息架构和用户交互流程的阶段,对应设计思维的构思和原型阶段。通过对信息的组织和交互路径的设计,确保用户能够高效、直观地完成任务。
比如,对于健身App,设计团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安排用户的导航菜单?用户如何设置训练计划?是否需要通过提醒功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此时可以通过绘制站点地图、用户流程图和低保真原型来测试设计是否符合用户期望。
结构层的输出包括信息架构图、用户流程图,以及用于验证的初步低保真原型。
框架层:设计界面布局与交互细节(原型 + 测试)【框架层 × 原型 + 测试】
框架层将结构层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进入界面布局和功能组件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对应设计思维中的原型和测试。设计师制作中高保真的线框图,明确各界面模块的布局和功能按钮的交互方式,并通过用户测试验证设计是否高效可用。
对于健身App,此阶段的设计可能包括:训练计划页面的布局(训练日历与详细计划的展示)、社区互动页面的评论与点赞功能布局等。通过用户测试收集反馈,调整不合理的设计,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框架层的输出是中高保真的线框图和原型,以及基于测试反馈的设计改进建议。
表现层:塑造视觉风格与最终呈现(测试 + 实施)【表现层 × 测试 + 实施】
表现层是用户体验设计的最表层部分,负责产品的视觉设计和最终呈现。这一阶段对应设计思维的测试与实施阶段。视觉设计不仅需要美观,还要符合品牌的调性和用户的审美需求。团队会在此阶段持续通过用户测试验证视觉方案是否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情感。
对于健身App,设计师可能选择健康、积极的配色方案(如绿色和蓝色),使用简洁清晰的字体来增强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还会制定样式指南(Design System),为开发团队提供统一的设计规范。表现层的输出包括最终的UI设计稿、样式指南和设计交付文档。
战略闭环:持续优化与迭代(实施 + 同理心)【实施 × 战略闭环】
用户体验设计思维是一个循环的闭环过程。产品上线后,团队需要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评估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些真实的用户数据反过来会影响到战略层,从而驱动产品的优化迭代。
对于健身App,上线后的数据可能会显示某些功能(如社交互动)使用率较低,团队会重新进行用户调研以分析原因,从而优化相关模块或设计。这一过程贯穿整个用户体验设计的框架,是实现用户价值与商业目标的关键。
通过将用户体验的五要素(从战略到表现)与设计思维的六大阶段结合,用户体验设计思维形成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完整框架:
- 从战略层到表现层,确保设计逻辑层层递进、系统化推进;
- 融入设计思维的同理心、构思、测试等循环迭代阶段,保证设计灵活且贴合用户实际需求。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团队在实现产品商业目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用户体验,最终实现双赢。
本文由 @ DesignLin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