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曹博文)昨天下午,“观其会通——纪念吕思勉先生诞辰140周年手稿文献展”在位于上海图书馆东馆6楼的上海社会科学馆揭幕。吕思勉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他开创了现代研究历史的先河,提出了多层次研究历史的史观,编写了第一部白话文通史《白话本国史》,对史学普及推广起到了重大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精心选择了吕思勉的手稿及相关文献原件59件,95%以上展品为首次面世。
图说:展览现场。市社联供图
“吕思勉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晚年将平生大量的手稿资料从常州老家运至上海,之后新出的著作多为其家属和后学整理这些手稿而成;吕先生的著作至今依然能不断出版畅销,与其手稿能大量留存很有重要关系”,策展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耕华介绍。
图说:展览展出不少珍贵手稿原件。新民晚报记者 曹博文/摄(下同)
在现场记者发现,展陈的设计颇具巧思。为了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社科大师以及走进历史学的学科。该展在展厅的核心区域,用几组吕思勉手稿和文献演示了这位社科大师进行一项历史学研究的全过程。从阅读史料分类摘录、考订史事撰写札记,再到综合研究连缀成篇、会通各篇撰成著作。“读书笔记”式的展陈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有包括《吕著中国通史》残页等珍贵的原件展示,让普通读者在跟随大师思考的过程中,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除此学术成就之外,展览还通过吕思勉和家人亲朋的书信、书法作品等。全面呈现了这位大师的家学生平、生活爱好、与亲朋友人的往来以及他的精神世界。
图说:市民认真观展。
手稿是学者们有意识地主要运用笔和纸书写的一种文本形式,它所具有的文献史料价值不言而喻。记者了解到,目前华东师范大学正系统进行社科大师手稿的抢救工作。此次手稿文献展的策展是对社科大师吕思勉手稿文献的再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