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 中国探秘月背的故事


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


又到岁末,这是总结盘点2024年辉煌成就的阶段,放眼这一年国内外十大科技新闻,嫦娥六号毫无悬念地都位列前茅。也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中国探月科学纪录片《飞向月球》(第三季)——《嫦娥六号》。
图片


时间过得真快,回首2024年1月初那个冬日的深夜,嫦娥六号在寒风中,从北京出发奔赴海南文昌发射场,自此,节目组也开启了全程的跟踪拍摄。然而事发仓促,此时的拍摄工作却是在无立项、无经费、无人员的“三无”状况下开启的。


图片









图片2024年1月7日凌晨 嫦娥六号出厂

探月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并持续支持。每次任务取得成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接见参研参试人员,总书记要发表重要讲话。拍摄探月工程纪录片就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国家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工程过程中,关键时间节点拍摄一旦错过,就无法补救。因此,节目组还是决定先行跟拍。



图片

图片

图片2024年1月9日 嫦娥六号抵达海


很快节目立项获批通过。于是,节目组2024年上半年基本上都是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陪伴嫦娥六号一起度过,春节、元宵、清明、五一所有假期也不例外。


2024年的6月,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并采样返回,摄制组跟随着这些动作节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四子王旗等多地,全程覆盖拍摄。


图片

图片

图片2024年6月25日 直升机搜索分队


嫦娥六号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而且过程非常顺利。但这“顺利”对于讲故事的纪录片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没有戏剧冲突、缺乏起承转合,这样的片子会好看吗?


有一句话叫,生活是由一个细节连着一个细节组成的,好在贴近一线、获得大量一手素材的我们,可从细节中挖掘故事。于是嫦娥六号发射会不会过期?大雨中消失的火箭能不能发射?飞行前方的诡异亮点是UFO 吗?钻取提芯发生卡滞,具身智能机器人“金蟾”如何拍照? 交会对接时信号消失……


这些在工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经过加工放大,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嫦娥六号不同阶段的细节


技术创新永远是《飞向月球》团队追求的目标,早在3月技术局的小伙伴们就开始研究,利用中国探月20米分辨率的全月数据,打造一个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全月球模型。历经6个多月,144组月球局部数据拆分成16227个三维模型块,再拼合成一个由超过100亿个面构成的三维月球模型。


图片图片运用嫦娥二号探测数据制作三维动画月球模型

创造这个世上绝无仅有的月球模型,为的就是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原月球的细节,感受自然的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维动画月球模型细节


别以为科学都是枯燥乏味,其实在科学事件过程中还可能有意外的惊喜。还记得嫦娥五号返回器落地后那只萌萌的小狐狸吗?


图片

《飞向月球》(第二季)第三集截图


嫦娥六号返回的时候小动物们会有什么反应呢?那我们就找找有没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场景。 

   

短视频《紧急集合 快看嫦娥


现在,嫦娥六号工程已成过往,但是它所创造的历史将被永远铭记。正如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主要负责人邓湘金在采访中说到的,“既是我们中国人,可能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第一次把月球背面的东西带回到地球,意义很大,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与众不同的时刻。”


图片

嫦娥六号国旗展开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记录了历史瞬间,让它成为永恒的记忆。100年后,当人们回看它的时候,依然会为这个时刻人类的创举感到骄傲。


图片

12月27日 21:23

《嫦娥六号》第二集《挖呀挖》

CCTV-10 首播

          

12月28日 21:20

《嫦娥六号》第三集《带回家》

CCTV-10 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