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响起“工”味儿法治好声音

原标题:重庆城口县总整合资源,探索“工会+司法+N”,走出特色普法之路——(引题)

山城响起“工”味儿法治好声音(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阅读提示

重庆城口县总工会与县司法部门合作,共同挖掘并利用新媒体、网红效应、非遗文化、法治景观等多元化资源,使普法宣传更接地气、聚人气。

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布法律知识、邀请网红拍摄民法典宣传视频、借力非遗“三人锣鼓”唱响农村普法好声音、通过“法”“景”融合打造法治文化阵地……记者近日获悉,今年以来,重庆市城口县总工会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工会+司法+N”普法机制,走出特色普法之路。

据悉,“工会+司法+N”普法机制的核心在于城口县总与县司法部门合作,共同挖掘并利用新媒体、网红效应、非遗文化、法治景观等多元化资源,提升广大职工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上了“云端”,接了“地气”

“这种普法方式,既上了‘云端’,又接了‘地气’,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日前,城口县商户李春来将一则由该县网红以说唱形式宣传民法典的视频分享至朋友圈。

视频中,网红以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流行语言,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点赞与转发。这是城口县总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红创新普法宣传的缩影。

城口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国玖告诉记者,县总一方面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法治专栏,发布法律知识、开展案例解读、传播法治作品100余期,制作公益普法微视频20余部;另一方面,网红代表和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参与“网信领域普法·自媒体先行”主题活动,并邀请县域内知名网红拍摄法治宣传视频,开展“互联网+故事”普法征集活动,使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截至目前,城口县总利用政务新媒体矩阵转发普法信息600余件次,阅读量达30余万次;线上法律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参与职工达2万余人次。

“非遗+普法”唱响法治好声音

“广大居民们,细听说分明,法治的理论,法律为准绳……”连日来,在城口县明通镇的街头巷尾,一支由老党员、新乡贤等人组成的“三人锣鼓”非遗传承队,在城口县总的精心策划下,将法律条文融入山歌,通过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让法治好声音响彻城乡。

“三人锣鼓”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的婚庆、丧事、逢年过节常用它来营造气氛,在城口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它又被赋予传播法治精神的使命。

“我小时候一听到锣鼓声,会觉得是哪家有什么喜事。现在听到熟悉的锣鼓声,想着凑热闹,没想到是在唱法治山歌,这种方式太有意思了,听‘三人锣鼓’的同时还学到法律知识,希望以后多来点这种形式的宣传。”白台村村民陈永兵说。

为充分发挥“三人锣鼓”的作用,城口县总还组织法治山歌竞赛,吸引众多非遗传承人和山歌爱好者参与,通过他们的演绎使得法治精神在非遗歌声中得以传承。

此外,城口县总还利用网络、广播等媒介,让“法治山歌”在全县传唱开来。

“法”“景”融合扮靓城市

走进城口县修齐镇,200米的“法治文化一条街”映入眼帘,这里布置了宪法、民法典、法治格言、防电信诈骗、青少年保护等内容,市民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

陈国玖告诉记者,近年来,县总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之中,目前已积极参与并助力建成了治平小米书记工作室、鸡鸣民法典公园、建学路法治公园等多个法治文化阵地。这些阵地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市民的法律意识。

记者注意到,城口县总还将遍布大街小巷的工会驿站打造成职工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点和宣传站。走进驿站,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法律宣传手册,内容涵盖劳动权益、合同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法律援助电话被醒目地张贴在显眼位置,确保职工在遇到法律难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求助渠道。

参与建设法治阵地是城口县总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县总已参与打造13个法治阵地,并依托这些阵地举办讲座与培训、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邀请律师答疑等,开展58场次普法活动,覆盖职工3万余人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