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岭飞花 | 首图图源:网络
01
自研芯片的动机
1. 降本
开发费:芯片的研发投入分摊到生命周期内的全部出货量之后,核算到每一片的成本。出货量越大,单片的开发费分摊越低。
芯片BOM:每个芯片材料、加工、测试和运输成本。
2. 保证差异性和性能最优
3. 提高开发效率
4. 供应链安全
5. 其他
市面上没有合适解决方案,不得不自研。例如,特斯拉研发FSD芯片之前就是对于英伟达芯片性能不满,而一时间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芯片替代。
提升估值。自研芯片可以带来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给资本市场新的想象空间,在资本市场获得额外的收益。在许多整机厂宣布自研芯片之后,股价往往都有大幅提升。
02
自研芯片的挑战
1. 投入是否能够承担?
2. 规模是否足够大?
3. 人才和管理是否有竞争力?
整机厂的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能否持续吸引并留住优秀的芯片人才?
整机厂芯片团队负责人的能力、责任心,能否和独立芯片公司的负责人竞争?
整机厂芯片团队的整体能力、开发速度,能否和独立芯片公司的团队竞争?
对于整机厂芯片团队的绩效,能否向要求供应商(独立芯片公司)一样严格?公司内部组织之间的“留情面”,是否会成为高质量产品交付的羁绊?
4. 开发速度是否足够快?
5. 代工厂是否配合默契?
6. 工具链和生态是否完善?
03
自研芯片的案例
1. 特斯拉
HW1.0:2014年发布,采用Mobileye的EyeQ3芯片,算力为0.256 TOPS。
HW2.0:2016年发布,采用了NVIDIA 的Drive PX2平台,算力为12TOPS。2017年发布HW2.5,算力相同。
HW3.0:2019年发布,采用自研的第一代FSD芯片,该芯片基于三星14 nm工艺,单颗算力达到了72 TOPs,是当时算力最强的智驾芯片。从HW3.0开始,特斯拉采用自研的SoC芯片,全面掌握从芯片设计到软件开发的全栈技术。自研芯片支撑特斯拉持续引领智能驾驶赛道,从BEV到OCC,再到E2E。
HW4.0:2023年发布,采用7nm制程的第二代FSD芯片,算力提升5倍,达到720TOPS。
HW5.0(AI5):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整个平台的算力大概是HW4.0的10倍。
芯片需求清晰。特斯拉全栈自研算法,对芯片需求非常清晰。通过裁剪无用多余的规格需求,将算法固化在芯片硬件设计中,从而实现最优的性能和功耗平衡。
智驾架构稳定且演进方向清晰。特斯拉很早就确立了纯视觉路线,具有非常稳定的智驾架构,芯片不会因为架构调整而不断进行变更。
整车销量大,使得比较容易的分摊研发成本。
在美国,芯片相关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储备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