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川渝媒体联合采访行|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3.1万列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44字,阅读需3分钟

1.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质量稳居全国第一,累计开行量突破3.1万列,线路增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

2.2022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连续3年开行超5000列,今年预计超5700列。

3.为此,川渝两省市携手铁路部门,建立起重庆、成都、国铁集团三方联席机制,共同制定月度开行计划。

4.此外,成渝两地将在枢纽数据发布协同、物流通道建设协同、综保区发展协同、产业招商协同、法务区发展协同五个方面深化合作,加快共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双枢纽品牌。

5.未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将继续深化两地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注入新动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川渝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共同了解中欧班列(成渝)在打造国际物流品牌上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图片
12月26日上午,成都国际铁路港繁忙而有序,一辆辆大卡车从成都的四面八方驶来,放下集装箱后又匆忙离开。一排排集装箱整齐堆放在此,等待发往中欧班列的沿线国家。
中欧班列(成渝)
开行数量、质量稳居全国第一
11月中旬,随着一列中欧班列(成渝)的开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0万列。这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贡献”颇丰。川渝两省市携手铁路部门,建立起重庆、成都、国铁集团三方联席机制,共同制定月度开行计划,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质量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开行超5000列,今年预计超5700列。
图片
据悉,中欧班列(成渝)自2021年统一品牌以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已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度“三统一” ,累计开行量已突破3.1万列,线路增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成立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一直和重庆方面加强合作,从开行规模到价格的协同,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本地品牌和产业需求。”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宁巍介绍,去年开始,成都港和重庆方面开始在欧洲境外段供应商共同选品,“重庆的欧洲站点在德国的杜伊斯堡,而我们的快线站点在波兰罗兹,两地根据不同站点的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扩大客户服务范围,同时也节约了5%-10%的物流成本。”
成渝再携手
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11月,在成渝双核联动第三次会议上,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管委会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共建成渝双枢纽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成渝两地将在枢纽数据发布协同、物流通道建设协同、综保区发展协同、产业招商协同、法务区发展协同五个方面深化合作,加快共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双枢纽品牌,加快推动形成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西连中亚西亚和欧洲、南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铁海多式联运网络。
图片
据了解,中欧班列(成渝)的合作已实现常态化。宁巍介绍,在服务成都和重庆本地制造业服务中,双方共同打造多式联运产品,为汽车及电子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供优化物流通道。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通过成渝班列统一品牌发运,其中出口俄罗斯方向的比例已达30%,而且增长势头在2024年持续强劲。
宁巍表示,未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继续深化两地合作,将会在境外资源共享和物流产品优化上,实现1+1>2的效应。双方将通过合作提升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注入新动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图片 李霞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张朝杰 审核 常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