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同情那位被全网爆嘲的“豆豆妈”



豆豆妈




这个热点关注晚了,然而确实难评,贸然下嘴容易挨骂:

图片


前因是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周游世界,说准备在12岁之前游遍欧洲。然后其发出来的视频被一位鸡娃的豆豆妈看见了,留言后遭到了全网一面倒的diss。


怎么说呢,确实有值得批评的点:


人家发周游世界的视频,高高兴兴的,你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网友,非得在视频底下用教育的口吻训话,扫人家的兴,太没有边界感了,此其一


鸡娃族在整个社会其实真是小众且形象偏负面,不说话都挨谴责,何况跑人家地盘上痛心疾首留言不学习就毁了什么的,这不就是找喷吗,此其二


在这个时代的语境里,提倡吃苦已经是一种ZZ不正确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过时价值观,“苦总会流向能吃苦的人”是最时髦的梗。豆豆妈建议人家尽早吃苦,实则找骂,此其三


别说在外面瞎留言,就是在鸡娃圈,这种行为肯定也是不讨喜的。我们真鸡娃的其实不太爱干涉别人学不学,你们都不学才好呢(不是),此其四

图片


但说实话,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微微酸涩的——同情。很多人注意到了对线两个人的IP并高呼IP正确,是啊,既然你们知道IP正确,也就应该有那么一点点理解啊。


河南的升学和高考,不展开,大家都知道有其实际的难处所在,很多家长和孩子就是不得不陷入低端卷。非常辛苦,非常艰难,河南的家长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吃苦想法,是实际处境决定的。


不在一个处境里,就不是一个语境,互联网把不同贫富,不同学历,不同处境的维度拉扁汇聚到一起,才会有豆豆妈教富人做事的热点出现,这背后暗含的荒诞和残酷,不忍细读。


就像有的博主评论的那样:人人都嘲笑豆豆妈,但多数人就是豆豆妈。

图片


我觉得你可以嘲笑她没有边界感,嘲笑她没有眼界没有见识,但大可不必嘲笑她穷,嘲笑她还想靠自己和孩子的奋斗改变什么。


真的没有必要,有人群的地方,无论最初怎样,若干年过去后,总会有家庭穷,有家庭富。然而过去是仇富,现在是仇穷。


在最初的年代,讲吃苦,讲奋斗,是因为当时多数人不富裕,所以奋斗吃苦的语境是正确。那到了今天,讲托举,讲兜底,所以奋斗吃苦就赫然成了贬义词。


没法再往深了说了,豆豆妈固然是有着遭人嫌弃的一生和留言,但咱们单说教育,我想无论是过去的吃苦观,还是现在的兜底观,都未见得真正适应未来的社会。


未来是怎样的?没人知道。该怎样教育?我比各位更糊涂。

图片


只是隐隐觉得,三辈子花不完的钱,未必真花不完。外国好像是有那种传承数代的家族,中国历来讲的却是富不过三代,有兴趣的也可以搜搜清末首富盛宣怀。


没有恶意,纯粹的好意,我确实觉得,父母的兜底有时候未必靠得住。


小红书上经常看到这类帖子,讲实在不想鸡娃了,多给孩子存点钱,将来给孩子按月发工资。然后各种人一点点算,现在有300万够不够,600万够不够,2000万够不够。


我只想说,算也是白算。


我小时候万元户就是社会豪富的标志,还有“息爷”,就是有笔钱存银行里,不工作只吃利息。那么以30年后如今的眼光看,万元户还能兜什么底?银行还有利息吗?


你根本不知道后面的经济/金融是怎么样的,不知道你留的房子和存款,30年后价值几何以及人生有什么变数。


也许在那种比较稳定的欧洲老国,存够了钱,能许给孩子个后半生,但命运仍然充满了未知,我不信普通老百姓,谁真的能给孩子兜底。


能兜住自己老年的底不错了。

图片


孩子多少还是要学知识,建三观,有本领的,不一定非得是课内怎么优秀,但还是要有自立能力,否则将来父母撒手而去,怎么放心得下。


四柱八字里有个说法,本命弱,而财旺的,很难守得住,遇到特定的流年,反而会带来不好,自身强旺,实现动态平衡,才是好命格。


我略懂这些,并不信,但有些东西有些哲思,还是蕴含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智慧在里面的,不服不行。


结语:


就像完全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老神庙的徒弟妈妈常说的那样:他们不懂普娃的苦,所以也不会懂我的选择和操作。


豆豆妈的吃苦留言,在那个周游世界的语境下格格不入,因为完全是两个阶层,两种生活,两类思维模式,彼此像水油无法相容,像平行空间一样永无交集。


豆豆妈最大的错,可能是不该出圈发言。


而围观的千万个豆豆妈们,我们又该如何安排孩子的童年,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呢?


看完了天大的热闹,畅想了未来无数种可能,早晨不还是心疼地看孩子缩着脖儿走入漆黑的寒风中,晚上回家不还是得哭丧着脸陪娃复习期末吗?

图片 | 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