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魅力绽放校园:大学城师生惊叹毫火针的神奇体验

一根细细针被火烧得通红,刺入身体,空气中甚至还弥漫着丝丝焦味……这不是在“严刑拷打”而是在治病,围观者心惊惊,被扎的体验者却觉得“酥酥麻麻,一点不痛,肩颈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图片

这一幕发生在12月26日上午的广东药科大学。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发展及传播,东莞市虎门中医院走进广州大学城,联合广东药科大学、东莞市文化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刘氏毫火针疗法非遗学术交流会和“非遗火针”义诊活动。

图片

会议特别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针法”省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教授,省级非遗项目刘氏毫火针疗法市级传承人刘恩明教授现场授课交流,吸引众多师生、中医爱好者参与。

据了解,岭南陈氏针法和刘氏毫火针疗法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精髓,更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每一位传承人的坚守与付出,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图片

“一般的针灸是通过机械力刺激穴位,而毫火针则是通过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治病的功效。如果把艾灸比作外灸(艾条熏烤的热量通过皮肤渗透到穴位),那么毫火针可以说是内灸,烧红的毫针温度可达600℃到800℃,刺入穴位时也将热量带至穴位深处,可以说它是靠热量,而非靠针治病。”刘恩明教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刘氏毫火针疗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和其他毫火针相比,它有针更细、刺入深度更深等特点,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医针灸领域独树一帜,备受推崇。

虎门中医院不断挖掘和传承民间中医药瑰宝,刘氏毫火针疗法便是其中之一。该院作为刘氏毫火针疗法的保护单位,一直致力于推动刘氏毫火针技术的科研、推广、传承与保护,设有粤港澳大湾区毫火针疗法培训推广中心、刘氏毫火针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全国第二个毫火针研究室,组建了毫火针联盟单位,培养传承人(弟子)近百人。

在随后进行的非遗学术会议上,陈秀华教授以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针法”的传承创新与推广应用为主题,刘恩明教授以省级非遗“毫火针在世界”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刘氏毫火针疗法”传承人霍敬贤、杜统坤为与会人员做刘氏毫火针诊疗病案分享。

此次会议不仅为针灸外治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平台,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和认识岭南陈氏针法和刘氏毫火针疗法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为非遗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培养更多优秀非遗人才。

眼见为实,只有亲身体验才有说服力!在现场体验环节中,师生们踊跃上台当“患者”,久坐加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许多人都有肩颈痛的问题。刘恩明教授和弟子们为师生施针,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图片

只见施针者将针烧红后,快速地刺入体验者的肩部,并马上取针。“针取出来了吗?我怎么感觉针还扎着的感觉,酥酥麻麻、胀胀的。”一位参与体验的学生不解地问。刘恩明教授解释,毫火针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体内,但是“针感”却可以持续两个小时。这次特别经历,让年轻学子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

在下午的义诊活动中,刘恩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玮璇等名医大咖组成义诊团队,运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现场群众施针。无论是颈肩腰腿痛、偏头痛、月经不调、痛经、重症肌无力、虚劳及各种疑难杂症,还是压力大、长期焦虑、失眠等问题,经刘氏毫火针与岭南陈氏针法的治疗,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肖炜、发展规划部部长陈麦秋、基础医学院院长李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由天辉、教务部副部长徐梦丹、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旭光,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梁宝华,虎门中医院发展管理顾问王莉莉,虎门中医院党总支书记王活明、院长何志雄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广东药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钱国强主持。

文|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洪爽 左雪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