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形式主义的“刷子”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最近公布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披露,某县原书记在位期间,劳民伤财在农村道路两侧“刷白墙”。要“面子”不要“里子”,重“显绩”不重“潜绩”,耗费财政资金,大搞形式主义,最后可谓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纠治形式主义,是推进作风建设的一个永恒话题。稍稍回溯一下,与“刷白墙”有关的形式主义做派,并非首次上演。有的干部信奉“一白遮百丑”,把改善村容村貌简单机械理解为整齐划一,至于整体上美不美观、老百姓乐不乐意,不关心也不在意。无视“死角”和“盲区”,这种“遮羞式”的刷白墙,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从群众需求出发,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了空谈。

国家监委将“刷白墙”当作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是对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的一记警醒。这一类的“刷子”之所以能够肆意挥动,就在于有的干部只喜欢做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热衷于打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搞出成绩”,却不干实事,而是着重在“唱功”上做文章。于是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路边工程便随之鹊起,但表面被“刷”得再白,也遮不住内里的空虚。

现实当中,与“刷白墙”异曲同工的事例还有不少。比如,有的地方透支地方财政,在高速公路附近以高大宏伟的建筑粉饰门面;有的地方为应对环保检查,将裸露矿山涂上绿漆;有的城市为美化街道形象,将商家招牌统一换成“黑底白字”;有的地方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形式主义的问题就出在忘记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把风风火火的形式当成了工作的重点甚至全部,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无论表现方式是什么,只在形式上做文章,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一项工程干得好不好,不在于其外表多么光鲜亮丽,而在于惠民实效有几分;一项工程成色足不足,不只在于上级领导满不满意,更在于当地百姓脸上有没有笑容。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上表现”与“对下负责”,从本质上讲,“对下”与“对上”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在于对人民负责。离开实践基础的“唯上”、中看不中用的工程,终归是镜中花、水中月。

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进入冲刺、收尾阶段,各种督查评比、总结验收接踵而至。越到这个时候,越要绷紧思想之弦,既看总结也看平时,既看表现也看实效,让形式主义的“刷子”失去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