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回到莫斯科的“胜利博物馆”(位于胜利山),向大家介绍一款最著名的苏联战斗机——I-16,它与其他飞机大不相同。I-16是一款非常紧凑的单座战斗机,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能够在天空中创造奇迹。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批装备收放起落架的单翼战斗机之一。
也是本人在初级空战中最愿意使用的机型,正如介绍中的那样。机动能力是该机的一大特点,同时又附加上强大的火力系统,在同时期飞机中,I-16绝对可以与这些型一较高下。
曾几何时“I-16”我们获得的最先进的战斗机,1937年苏联决定提供142架I-16-5、I-16-10、8架I-16-UTI型号;1941年再提供75架I-16-17型,这些I-16皆用货车散装运到哈密或兰州再组装。当时苏联虽然决定供应给国内武器,但初期生产不及,部分由现役装备翻修而来,并由苏联志愿航空队操作,以便尽快对日作战。“I-16”服役之前,由于飞行员熟练度不高并没有打出精彩战绩,但随着技术与水平的提升,不断在空中痛击来犯日寇。也创造出如武汉大空战、兰州空战大捷等多次空战。不过随着日本主力机型投入空战,我们暂时失去制空权。不过惊喜来得实在是突然,我们从不能制造飞机,到今天可以同时试飞两型六代机,这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I-16的研发是在波利卡尔波夫的设计办公室中与I-15并行进行的。
为了提升飞行性能,设计师们认真考虑了空气动力学的优化。为此,他们决定将活塞星形发动机隐藏在流线型的发动机罩下。
I-16设计得轻巧且非常紧凑:翼展仅为9米。
桶状的机身长度仅为6米(也就是比梅赛德斯奔驰S级略长),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协调,但却为I-16提供了卓越的飞行性能。
从技术角度来看,I-16在某些方面略显过时。例如,机身采用了木质单壳结构,外部覆盖有厚度从2.5到4毫米不等的桦木单板。
为了简化组装,机身由两个拼接在一起的半部分组成。
机翼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机翼前部采用金属包覆,而后部则使用帆布。
起落架的收放没有使用液压驱动系统,而是通过钢丝绳手动操作。
这款战斗机(当时代号为ЦКБ-12)的首次飞行由试飞员瓦列里·契卡洛夫(В.П. Чкалов)驾驶,于1933年12月30日完成。
试飞结果表明,这架飞机性能出色,因此在1934年被苏联红军列装。
I-16的生产持续了7年,共有10个改型。这些改型通过逐步增加飞行重量、发动机功率和武器装备来提升性能,同时仍保持相同的尺寸规格。
采用功率为1100马力的M-63发动机时,理论速度应可达到525公里/小时,但实际上,其地面速度不超过440公里/小时,而在5000米高度的速度为489公里/小时。
此外,还存在其他采用不同发动机的改型,例如布里斯托尔木星(Bristol Jupiter Wright)(苏联称为M-22)、“旋风”SGR-1820 F-3(M-25)以及M-62/-63发动机,配备开放式或封闭式驾驶舱。
在不同型号中,武器配置各异,包括2挺7.62毫米PV-1机枪或4挺7.62毫米ShKAS机枪(其中2挺同步机枪安装在发动机上方,如下图所示)。
此外,还有安装2门20毫米ShVAK机炮与2挺7.62毫米ShKAS机枪的型号,或装备2挺7.62毫米ShKAS机枪与1挺12.7毫米BS机枪的版本。
I-16的首次实战是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进行的。到年底,西班牙共和国空军装备了62架I-16型5战斗机。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苏联飞行员主要驾驶这些战斗机,展现了空中显著的优势。
1937年,苏联的I-16型5和型6战斗机开始送往中国,并积极参与与日本飞机的空中战斗。
I-16还在1939至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使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条战线上服役。
正是这些飞机,组成了苏联红军空军超过一半的战机,承担了苏联对德战争初期空战的主要压力。
尽管从结构上看,I-16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但苏联飞行员仍然凭借这款飞机轻松击落德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I-16自1934年中期至1942年持续生产,生产厂包括:位于莫斯科的V.R.梅金斯基工厂(第39号厂);位于戈尔基的S.奥尔忠尼基泽工厂(第21号厂);位于新西伯利亚的V.P.契卡洛夫工厂(第153号厂);以及位于罗斯托夫的第458号厂(从1942年起在巴库生产)。
I-16 型 24
共制造了10292架I-16战斗机(包括教练型UТИ-4)。
在位于莫斯科“胜利博物馆”展览中,展示了一架I-16-10的模型,机号为61。这架飞机在1941年时,属于卡利宁前线防空部队的一部分。
该飞机模型是由AООТ“图申机械制造厂”和TОО“Avion”于1995年联合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