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萨达尔·帕特尔雕像 | 图源:thestatesman.com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纳马达河(Narmada River)的岸边,矗立着一座182米高的青铜雕像,眺望着不远处壮观的萨达尔水库大坝(Sardar Sarovar Dam)。印度人民党花费298.9亿印度卢比(约合4.5亿美元左右)巨资建立的这座雄伟的人物雕像是为了纪念印度开国元勋,著名的国大党领导人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Sardar Vallabhbhai Patel,也有译为“巴特尔”),人民党命名该雕像为“团结雕像”(The Statue of Unity),以纪念帕特尔在统一印度历史进程中的丰功伟绩。138.7米高的萨达尔水库大坝是帕特尔的夙愿 | 图源:statueofunity.in
帕特尔雕像眺望萨达尔水库示意图 | 图源:statueofunity.in
团结雕像在印度的地理位置 | 制图:梵华
萨达尔·帕特尔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名字,甚至是专业的学者很多人对其也是知之甚少。其实,萨达尔·帕特尔同印度圣雄甘地,开国总理尼赫鲁一样是都是印度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建国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领导作用,对当今的印度政治,特别是印度对华关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了解萨达尔·帕特尔对理解印度人民党莫迪政府对华政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本名为Vallabhbhai Jhaverbhai Patel,他于1875年10月31日出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Nadiad市的传统印度教地主家庭,家境殷实,属于LeuvaPatidar或Leva Patel / Patil种姓。该种姓一般自认为是印度著名的罗摩大神(Lord Rama)长子Luv的后裔,归于刹帝利(Kshatriya)种姓阶层。萨达尔·帕特尔 | 图源:postoast.com
萨达尔·帕特尔16岁结婚,22岁考入大学,此后通过地方律师考试成为了律师,并在25岁时在古吉拉特邦的Godhra设立了自己的独立地区律师办公室。1910年,帕特尔前往英国伦敦深造,1913年返回印度并定居艾哈迈德巴德(Ahmedabad)。由于帕特尔出色的法律才能和出众的英伦仪表,他很快在当地声名鹊起,成为古吉拉特俱乐部(Gujarat Club)中知名人物。1917年至1924年,帕特尔成为艾哈迈德巴德市的专员(Municipal Commissionerof Ahmedabad),并在1924年至1928年间担任艾哈迈德巴德市政委员会主席(President of Municipality)。1917年是帕特尔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圣雄甘地来到古吉拉特邦宣传争取印度独立自治的政治主张,帕特尔被甘地的满腔热血所感染,毅然退出了代表英式上流社会的古吉拉特俱乐部,脱下了光鲜的英式外套,换上了印度传统的服饰,从此开始追随甘地为争取印度独立而奋斗。1928年,由于帕特尔在古吉拉特的Bardoli地区抗税斗争中的出色领导,英国殖民统治者被迫屈服,同意了受灾农民的减税要求。圣雄甘地因此盛赞帕特尔为萨达尔(Sardar),印地语中为“领袖,领导人”之意。从此,萨达尔·帕特尔(Sadar Patel)取代V. J. Patel成为印度广大人民更为熟知的名字,而萨达尔也逐渐进入印度国大党的领导核心,成为国大党右派的主要领导人。1946年的帕特尔(右一)、甘地(右二)、尼赫鲁(右三)| 图源:ThePrint.in
在印度国大党争取印度独立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帕特尔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如圣雄甘地、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鲍斯(Subhash Chandra Bose)等,并非政见完全相同,甚至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比如对英斗争的方式、对待印度穆斯林的态度、是否应该允许巴基斯坦独立建国等诸多问题,还存在截然不同的主张或重大分歧,但是帕特尔很好地尊重了甘地的权威和意见,甚至不惜将志在必得的国大党主席的领导位置让贤给年龄小他十四岁的尼赫鲁,维系了国大党的团结。由于帕特尔在对英斗争的突出表现和巨大号召力,英国殖民印度当局曾经于1930年、1932年1月至1934年七月,1940年10月至1941年8月,1942年8月至1945年6月,四次囚禁帕特尔,但这些经历反而让帕特尔在国大党内外都赢得了更多的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由于国力的严重衰退,英国退出印度已经成为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1946年的印度国大党主席选举就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显而易见,由于印度国大党在争取印度独立过程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国大党在印度独立后组阁印度首届政府将是确定无疑的结果,而国大党的主席也就意味着印度独立后的开国总理!这样的历史荣耀,谁能不为之心动?虽然甘地已经公开表示支持尼赫鲁成为国大党主席,但是令人诧异的是,1946年4月29日的国大党选举提名中,15个国大党省级委员会(Pradesh Congress Committee, PCC)中居然有12个委员会提名帕特尔为国大党主席,而仅剩的3个省国大党委员会竟然也没有提名尼赫鲁。因此,按照国大党选举制度和正常流程应该是帕特尔将成为当时的国大党主席,并在印度独立后成为印度首届政府总理。然而,圣雄甘地希望支持世俗主义的尼赫鲁能够成为未来的印度总理,而不是持大印度教思想、对穆斯林有偏见的帕特尔出任印度总理,因此,甘地出面让帕特尔退出了竞争,帕特尔顾及甘地的威望和国大党的团结,再次隐忍退出了竞选,将国大党主席的宝座让给了尼赫鲁。一年后的1947年8月15日,印度不出所料地迎来了国家的独立,尼赫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印度开国总理。或许是对帕特尔的补偿,帕特尔出任开国副总理,并兼任内政部部长(Ministry of Home Affairs),信息和广播部部长(Ministry of Information & Broadcasting),邦务部部长(Ministry ofStates),集警察、新闻、内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印度政府中的实权派。帕特尔对印度建国初期国内的统一和建立印度政府现代文官制度居功至伟,是印度重要的开国元勋。印度刚刚独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南亚次大陆。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时期,南亚次大陆除了由英国人直接占领并统治的英属印度(British Provinces)外,还分布着553个附属于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土邦(Princely State)。这些土邦的领土属于土邦国王,内政也由土邦国王负责,但是附属于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外交由英国负责。英国是土邦的宗主国,土邦实质上就是半独立的小王国。大的土邦如海德拉巴,面积相当于法国的大小,小的土邦只有几十英亩的土地,其实就是一个小庄园,零散分布的553个土邦占据了印度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印度总人口,若按照确定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中的规定“授予土邦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原有的宗主国关系,但是得不到独立的权利”的条款,那么南亚次大陆将再次回到英国征服印度之前诸侯林立的状态,这对英帝国主义继续染指南亚的图谋是有好处的,但对印度国大党政府来说,断然是不可能接受的。印度独立前英属印度和土邦分布示意图 | 制图:梵华
作为国大党的实权派和邦务部部长,帕特尔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威逼利诱)的政策来威胁土邦国王同意归并印度。帕特尔对土邦王公们保证“土邦参加联邦后,除防务、外交和交通归中央管辖外,土邦王公仍然保留财政、税收和统治的权利”,但是如果不从,那么“将发动当地人民推翻其统治”。绝大部分土邦国王都不愿意并入印度,但是又慑于帕特尔的威逼和利诱,因此显得举棋不定。不过,也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土邦不顾帕特尔的威胁,执意选择独立或者并入巴基斯坦。1947年6月11日,特里凡特朗(Travancore)土邦率先宣布独立,6月12日海德拉巴土邦也宣告独立,8月15日,朱纳格特(Junagadh)宣布加入巴基斯坦。铁腕的帕特尔当然不能容忍这些有影响力的土邦给其他土邦树立分裂的榜样,因此指示当地的国大党组织组织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7年7月25日,特里凡特朗的首相C. P. Ramaswami Lyer(一般习惯称其为Sir CP或CP)遭到刺客暗杀,虽然迄今该案背后的主谋尚未定论,但是不少人认为是帕特尔授意对主张特里凡特朗独立的最核心领导——土邦首相CP进行了暗杀。暗杀的威慑是立竿见影的,CP遇刺之后的第二天,犹如惊弓之鸟的特里凡特朗国王Maharaja就宣布放弃独立,加入印度。这也是这个印度最南端富庶的香料之国(参见:梵华说印度(77):改变世界的印度胡椒)历史上第一次被并入南亚大陆的统一版图。1947年10月,印度军队攻入朱纳格特(Junagadh),当地国王乘飞机逃亡巴基斯坦,11月7日朱纳格特并入印度。1948年9月13日,印军击败海德拉巴土邦国王的军队,海德拉巴土邦国王尼采姆(Nizam Mir Usman Ali)投降并入印度。表情木讷的海德拉巴末代土邦国王Nizam战败后与帕特尔合影 | 图源:indianexpress.com
在帕特尔铁腕的手段下,南亚次大陆上的552个土邦(不含查谟和克什米尔)尽数归并印度,这也为帕特尔赢得了“Iron Man of India”(印度的铁腕,或者时髦的翻译为印度的‘钢铁侠’)和“Bismarck of India”(印度的俾斯麦)的称号。莫迪在2013年任古吉拉特邦长之时,在帕特尔生日(10月31日)当天为团结雕像奠基,就是为了纪念帕特尔铁腕“团结”印度各民族,统一现代印度的功勋。印度人民党给其头号政治对手——印度国大党的开国元勋立雕像,而且还是“世界No.1”,这件事本身就显得特别怪异和非同寻常。对此,我个人感觉这既是莫迪个人对偶像的崇拜之情,更是印度人民党分化对手国大党、拉拢选票的好手段。帕特尔是莫迪心中的榜样| 图源:莫迪官网
对帕特尔了解的越多,我就越觉得能够在印度总理莫迪的身上看到到帕特尔的影子。两人都有着相似的大国雄心和统一印度的梦想。帕特尔运气不错,在世界大变革的历史转折点把握住了机遇,以铁腕手段将欲意独立的众多印度土邦全部并入印度,才成就了今天相对完整的印度。然而,帕特尔虽雄心万丈却无奈人生苦短。1950年12月15日,75岁的帕特尔因病在孟买去世,以帕特尔为领导核心的国大党右派也树倒猢狲散,帕特尔和尼赫鲁相互斗法的“双头政治”终结,印度政局正式进入尼赫鲁时代。相对于帕特尔的强硬,温和的尼赫鲁未能在其如日中天之际解决统一语言、统一文字、统一税制的问题,失去了在精神上统一印度的历史时机。此后的印度国大党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就更加没有机会了。这就给了国大党的对手——印度人民党带来了绝好的历史机遇,而迅速崛起的人民党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机遇收拢了人心,进一步壮大了人民党的政治力量。印度人民党政府的莫迪总理显然将复兴印度大国地位和精神上统一印度作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使命,希望能够成为比肩帕特尔的印度民族英雄。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强势登上中央政府宝座,仅仅一个月后莫迪政府就发布政令“在印度政府各部门和公共场合中优先使用印地语”,强推印地语,遭到印度南部和东北部一些语言邦政党的强烈反对。莫迪政府对此虽然妥协表示此举并非“强制”而是“鼓励”,但是在此后实际操作中采取了“只做不说”的方式,使得印地语在印度政府部门和公众媒体的使用比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印度普查显示印度本地官方语言繁杂,印地语尚未超过半数 | 制图:梵华
2011年印度普查语言分布统计表 | 图源:2011年印度普查报告
2017年3月29日,印度莫迪政府强势通过了全国统一的商品和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法案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统一了印度全国的税制,成为印度历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向着精神上统一印度迈出了坚实且极为重要的一步。帕特尔虽然是印度国大党的元老,表面上平等的对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本质,这同印度人民党的莫迪是极为相似的。帕特尔在开始追随甘地开始民族独立运动的早期对待印度穆斯林态度尚属中立,期望联合印度穆斯林共同争取印度的自治或独立。但是英国人的挑唆使得印度国大党同印度穆斯林联盟的关系越来越对立,特别是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提出穆斯林独立建立巴基斯坦的政治主张后,帕特尔对待穆斯林的态度已经变得十分厌恶,其内心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愈加强烈,甚至不惜支持印巴分治以“切掉印度身上的毒瘤”。帕特尔(左一),尼赫鲁,蒙巴顿,真纳(右三)等开会讨论印巴分治 | 图源:scroll.in
或许国大党精神领袖甘地早已洞悉帕特尔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这同甘地和尼赫鲁所坚持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Hindu-Muslim Unity)的世俗主义是南辕北辙的,因此甘地才多次不惜以自己在国大党中的威望,压制帕特尔退出与尼赫鲁的竞争,防止帕特尔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导致更严重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对立,避免印度走向血腥的内乱。然而,甘地最不愿意看到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血腥教派仇杀依然出现在印巴分治的进程中,作为内政部长的帕特尔也愤怒地相应祭出了一系列打压印度穆斯林的政策和法案。如极为争议的许可系统(Permit System)规定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及此后前往巴基斯坦的印度穆斯林将被剥夺印度公民身份,哪怕是前往巴基斯坦走亲访友也不行!还有臭名昭著的“撤离者财产法案”(Evacuee Property Law)规定将迁往巴基斯坦的印度穆斯林的房产、土地、商店、公司、工厂等动产和不动产没收充公,甚至只是被警察怀疑有迁巴意向的穆斯林也会被抄家,导致大量留在印度的穆斯林遭遇灭顶之灾。帕特尔要求留在印度的穆斯林必须向印度宣誓效忠,并威胁巴基斯坦“若巴基斯坦胆敢驱逐一个印度教徒,印度就将驱逐10个穆斯林予以回击”,态度极为强硬。帕特尔眼中的印度穆斯林犹如二等公民和潜在的敌人,相应采取了高压的政策和严厉的手段,这些在莫迪的执政过程中也并不鲜见。如2017年开始莫迪政府严厉推行的一系列“宰牛禁令”导致大量穆斯林生计遭到影响,很多传统从事牛肉行业的穆斯林被捕入狱,有的穆斯林甚至遭遇印度教徒私刑而亡。还有2019年印度莫迪政府推动通过的“公民法修正案”(Citizenship Amendment Bill)公然违背印度宪法,公开歧视伊斯兰教徒。特别是2002年发生在古吉拉特邦针对穆斯林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令世界哗然,当时作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的表现恐怕连帕特尔也自叹不如。莫迪政府的“宰牛禁令”威胁印度百万穆斯林的生计,挑战亿万印度公民的传统生活习俗,人为激化印穆矛盾,导致印度各地抗议此起彼伏 | 图源:Arun Sankar-Getty Images
莫迪政府自2014年入主印度中央政府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不断壮大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这在帮助印度人民党增强短期选举优势的同时,却进一步激化了印度国内的教派冲突,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割裂。(参见:印度教民族主义能够统一印度吗?)我认为印度人民党花巨资给国大党元老立雕像,表面上是彰显人民党公正无私的光辉形象,实际上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深层次的主要目标还是分化打压国大党,确保人民党一家独大的政治优势,同时剑指中国。通过宣扬中国威胁论来促进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增加印度内部凝聚力,夯实执政基础。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都有着值得骄傲的文明史,但是在当代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原本旗鼓相当的中印两国差距却在不断地扩大,今天的中国已然遥遥领先。这种现状多少让见过世面的印度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感到羡慕嫉妒恨,而此前长期把持印度中央政权的国大党尼赫鲁家族则成为他们不满的对象。在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特别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浓重的社会群体,普遍对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耿耿于怀,认为是尼赫鲁的无能和对中国的轻信导致了印度的失败,从而让印度的大国雄心遭遇了重挫,一直被中国压制地抬不起头来。这种论调虽然浅薄,在印度却很有市场,加上千禧年后索尼娅·甘地领导的国大党腐败无能,让许多印度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认为印度在与中国的竞争中错失了宝贵的黄金十年,叠加了对国大党尼赫鲁家族的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很好地被印度人民党利用,成为2014年5月的印度全国大选中击败国大党的重要原因之一。尼赫鲁家族把持印度政坛数十年,印度老百姓有点厌倦了。从左至右,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尼赫鲁女儿),拉吉夫·甘地(英迪拉长子),索尼娅甘地(拉吉夫妻子),拉胡尔·甘地(拉吉夫儿子),普里扬卡·甘地(拉吉夫女儿) | 制图:梵华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看2014年印度全国大选前夕的2013年10月31日,人民党精神领袖阿德瓦尼和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为帕特尔雕像奠基就显得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当帕特尔因病去世让一直受到压制的尼赫鲁登上权力巅峰之后,尼赫鲁家族控制的国大党就几乎有意识地将帕特尔完全忽视和遗忘,尼赫鲁的光芒完全盖过了帕特尔的微光,这让很多印度人甚至是国大党人心存不满,积怨已久。另一方面,帕特尔和尼赫鲁针对中国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1950年10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时,帕特尔于11月7日写了一封信给尼赫鲁。信中提到:“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ried to delude us by professions of peaceful intentions.”(中国政府试图以和平的假象来欺骗我们)。“It looks as though it is not a friend speaking in that language but a potential enemy”(中国最新的电报看上去不像一个朋友的口气倒像是一个潜在的敌人)“Throughout history, we have been seldom worried about our North-east frontier. The Himalayas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 impregnable barrier against any treat from the North.”(长久以来,印度都很少担心东北方向,喜马拉雅山脉成为抵御任何来自北方威胁坚不可摧的屏障)。“While our Western and North-western threat to security is still as prominent as before, anew treat has developed from the North and North-east”(当我们的西部和西北部的安全威胁依然突出之时,一股新的威胁在我们的北部和东北部已经形成)。“Along with these external dangers, we shall now have to face serious internal problems aswell. Hithe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has found some difficulty in contacting communists abroad, or in getting supplies of arms literatures etc. from them. They had to contend with the difficult Burmese and Pakistan frontiers in the East or with the long seaboard. They shall now have a comparatively easy means of access to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rough them to other foreign communists.” (除了这些外部的威胁外,印度也将面临严重的内部问题。迄今为止,印度共产党很难同海外的共产党联系,并得到武装和物资等支持。他们只得困难重重地从缅甸或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或者漫长的海岸线想办法。而如今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联络中国共产党,或者通过中国取得其他外国共产党的支持)。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得中国军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和平解放了西藏,并及时赶到中印边境地区,粉碎了印度妄图依托西藏建立对华缓冲区的幻想 | 制图:梵华
尼赫鲁收到帕特尔的这封信后,并没有理睬帕特尔的意见和建议。因为站在1950年末的历史时点,务实的尼赫鲁既无力出兵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也不愿意破坏当时比较友好的印度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那么最好的办法显然就是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把邻居变成朋友,而不是敌人。然而尼赫鲁终究未能把友好原则坚持到底,遗憾地错失了一劳永逸友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最佳历史时机,50年代末更是错误地采取了前进政策并从而导致了1962对印反击战,最终以惨败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苦涩的句号。因此,2013年,印度人民党炒作帕特尔话题,借当年尼赫鲁家族对帕特尔的打压和帕特尔给尼赫鲁的这封信,在印度社会鼓噪出“当年若是帕特尔出任印度总理,印度就不会在1962年惨败”,“都是甘地的错,否则帕特尔就是印度总理,印度现在就是世界强国”,“帕特尔伟大,尼赫鲁小人”等等奇谈怪论,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意淫历史,都是为了贬低尼赫鲁,进而打压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掌管印度国大党的尼赫鲁家族后裔索尼娅·甘地及其儿子拉胡尔·甘地。这也就不难理解印度人民党莫迪政府为什么不以古吉拉特邦老乡、真正追求民族团结的圣雄甘地的形象来建造团结雕像,而是选择颇有争议的帕特尔,背后还是出于党派斗争的私心,而非促进印度各民族团结的公心。
从效果来看,人民党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这一招借力打力既分化了国大党阵营,削弱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也树立了人民党公正的光辉形象,争取了更多的选票,更加助推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扩大了印度人民党的势力。当前,印度莫迪政府对国内穆斯林的偏见和打压,对国外中国的敌视和挑衅,这种强硬的政治立场不正和帕特尔的主张一致吗?由此可见,莫迪政府近两年来对华的敌视和挑衅并不是国际形势突变而偶然产生的,这种对华不信任的政治基因其实很早就通过对帕特尔的崇拜而融入到莫迪的政治理念之中,只是此前莫迪隐藏得很好,而国际形势的突变让莫迪提前撕掉了伪装而已。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此具有浓烈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帕特尔铜像的青铜外壳,居然是由中国制造!江西桐青金属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中标该铜像工程后,于2016年9月10日正式开工,2018年3月开始现场安装总重2290吨重、总表面积22900平方米的铜铸件,2018年10月31日顺利竣工并交付印方,由莫迪总理亲自为铜像剪彩,亲洒圣水。帕特尔铜像由中国制造 | 图源:江西桐青官网
桐青团结铜像介绍视频 | 视频来源:江西桐青官网
中国和印度合作建造帕特尔铜像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在全球分工合作日趋紧密的当今时代,唯有合作才能铸造“团结”奇迹。莫迪政府妄图脱离世界头号制造强国——中国来发展印度制造业,幻想通过“自力更生”来发展振兴民族经济,实际上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并未触及真正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根源——寡头财阀对印度经济的垄断和印度政府的低效及腐败严重制约了印度中小企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和社会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最终结果就是印度制造的产业范围有限,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的历史和经验都表明,闭关锁国式地发展经济,只会加大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有与狼共舞,才能成为丛林法则的强者。
希望莫迪朝圣这座中印合作完成的丰碑之时,能够迷途知返,早日回到中印相向而行的正途。希望印度人民瞻仰这座中印工匠联袂创作的宏伟艺术精品之时,能够明白中印友好才是两个民族两千多年历史的主旋律。本文转载自“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2022年2月25日文章,原标题为《印度的铁腕开国元勋——帕特尔》。
本期编辑:赵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