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民企“重生”记……
讲述人:
讲述人:市检察院第五分院 姜若云
“检察官,多亏了你们,现在我们在西藏的新厂开业了,公司已经走出困境,业绩蒸蒸日上……”前段时间,当我向某科技民企打去回访电话时,当事人熊先生向我讲述着企业的近况,并连连道谢。
数年前,因为牵扯一桩千万债务的担保纠纷,熊先生所执掌的重庆A科技公司接连遭遇企业账户被执行、资金链断裂等困境,一度濒临破产。如今,在重庆市两级检察机关的接力监督下,该公司终于卸下债务包袱,“起死回生”。本案也入选了最高检“民事检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大典型案例。
事情还要从2015年说起。
2015年3月,“科创达人”熊先生满怀信心地从A科技公司原法定代表人王某手中收购了80%的股份,成为了A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熊先生认为,A科技公司虽然规模小、盈利少,但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抱着这样的期许,正当他带领着公司的研发团队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却突然被卷入了一场法律风波之中。
原来,早在2014年6月,A科技公司的前法定代表人王某便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并代表A科技公司与担保公司签署了《保证反担保合同》。2015年4月,王某无力清偿到期的1000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担保公司按约定履行担保责任后,一纸诉状将王某和A科技公司一同告上了法庭。2015年12月,法院一审判决王某承担还款责任近1200万元,同时还一并判决A科技公司对此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听闻此消息,熊先生多次找到王某理论。但王某坚称,自己提供的房产足以负担债务,劝他不必过于担心。
这些年,A科技公司在熊先生的带领下,取得了多项自主研发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双项认证,还在成都、广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也增至180多人。
然而,让熊先生始料未及的是,这样一家前景一片向好的企业,还是被千万债务拖向了破产的边缘。王某的抵押房产因另一案件被其他法院保全,2020年解除保全后又遭遇房地产贬值,担保公司仅就王某的房产执行到300万元,便向法院申请对负有连带清偿责任的A科技公司强制执行剩余900多万元债权。
熊先生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与焦虑之中。
债务包袱一日不卸,公司发展一日不顺。2020年12月,申请再审被法院依法驳回后,一筹莫展的熊先生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我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申请民事检察监督。
我们在受理案件后,深入审查卷宗、充分研判法理、厘清监督思路。通过调查核实,我发现A科技公司在与担保公司签订《保证反担保合同》时,提供的股东会决议上仅有法定代表人王某一人的签字,这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属于王某的越权代表行为,而担保公司作为相对方未尽到应有的审查义务,因此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A科技公司不应当对该笔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检察官研讨法律解释与适用问题
2021年3月,我院依法向同级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但法院审查后认为,原生效判决认定保证反担保合同有效并无不当,故决定不予再审。
我院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及时向市检察院提请抗诉。市检察院受案审查后依法向市高院提出抗诉,成功推动案件进入再审程序。
2023年2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改判《保证反担保合同》无效,A科技公司无须再对千万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拿着法院的再审判决,熊先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重庆市两级检察机关接力监督,为科技龙头民企卸下了债务重担,也为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检察力量。
记者 叶会娟 整理
责 编:陈生容、徐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