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象冲突”到“人象共生”

全文3373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增长到300多头,其中2/3栖息在西双版纳,引发全球关注。

02为解决人象冲突问题,西双版纳人正在主动适应“人象共生”模式,如建立生物多样性胶园和修复雨林。

03然而,野象食物源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西双版纳关坪镇建立了野生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种植野芭蕉、甜竹、粽叶芦等野象爱吃的食物。

04除此之外,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负责收容、救助和繁育野生亚洲象,为日后放归野外做准备。

05通过以伞物种为保护目标开展优先保护行动,能够庇护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种,进而保护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亚洲象主要分散栖息在中国及东南亚13个国家的泛热带森林地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增长到300多头,其中2/3栖息在西双版纳。

2020年3月,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北上,引发全球关注。

图片

2021年6月7日9时27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监测任务分队监测显示,亚洲象群在晋宁区夕阳乡赖家新村山林地里睡觉休息。

如何让野象留在栖息地,是当地林草部门和诸多公益组织一直在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虽然,由于野象种群的进一步扩大,人象冲突等问题,也随之增多,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双版纳人正在主动适应“人象共生”模式。

图片

2024年8月4日傍晚,西双版纳州勐满村,一群野生亚洲象走出雨林,进入人类活动空间觅食。


野象袭扰


西双版纳香烟箐村,每当有野象出没警报,村民都会关上村口的钢铁栅栏。香烟箐村位于自然保护区边缘,是野象频繁出没的地方。

在野象频繁出没的地方,亚洲象预警员通过无人机、人工追踪等方式监测到野生亚洲象的动态与行踪,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将信息动态播报给当地村民,通知他们远离野象活动路线。

图片

8月4日,香烟箐村的村民打开村寨的大门。2米多高的钢铁防护门,防止野生象进入村寨。

2017年,香烟箐村周围建起了钢铁围栏,全方位防止野象进入村寨,成为中国首个亚洲象防护栏试点村寨。

作为食草动物,大象给人的印象是温和、憨厚、可爱,但它们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

图片

2023年9月28日,西双版纳,野象闯进居民家中觅食。(监控画面)

野象进村不仅威胁到村民的人身安全,也会对房屋、农舍造成破坏。据中国网报道,2011至2020年间,云南澜沧—勐海亚洲象种群(19头)就造成了31人死亡、50余人受伤,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图片

2021年5月30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水冲村,村民家存放的玉米散落一地,象群偷吃后离开。

而2021年,北迁象群肇事损失共申报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

图片

2021年5月30日,象群进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水冲村村民家,在门板上留下巨大的脚印。


雨林修复:给大象一个家


2024年8月4日傍晚,西双版纳州勐满村,一群野生亚洲象走出雨林,在村庄附近的农田游荡、觅食。

在西双版纳,野象群在热带雨林和人类村庄来回穿梭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虽然野象很危险,但是当地村民也早已习惯。


图片

2024年8月4日傍晚,西双版纳州勐满村,一群野生亚洲象走出雨林,进入人类活动空间觅食。


20世纪以来,亚洲象重要活动区域——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全国唯一保存面积最大、地球上分布最北的热带雨林,但数十年来深受人类生产开发活动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起,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当地推广橡胶种植,割裂了原有的植被版图,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步步被蚕食。

图片

西双版纳的橡胶林看起来郁郁葱葱,但却被人形容为“生态沙漠”。橡胶种植通常采用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导致原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

尽管上世纪西双版纳建立了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保护区相互分离,森林之间的隔离空间,野生动物的迁徙和交流依然存在障碍。

2004年,西双版纳开始规划建立“生物廊道”,旨在连接不同的保护区,分别规划建设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生物廊道。

西双版纳的基诺山是基诺族的聚居地,正好位于二号生态走廊的边缘。

图片

2024年8月4日傍晚,西双版纳州勐满村,一群野生亚洲象走出雨林,进入人类活动空间觅食。

自2017年起,西双版纳州当地农民通过接受补偿等方式,逐步替换位于三片森林之间的橡胶林,重新连接碎片化的森林区域,打通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

经过六年努力,在三片森林之间的区域修复了540亩林地。

图片

8月3日,西双版纳州勐满村,一头落单的野生小象。

“再过些年,树长大之后,三块碎片化的森林就能连在一起。三片森林加上中间地带,会是将近上万亩的一整片森林。这也算是我们的一种小小的尝试和探索。这十多年,我们一共修复的热带雨林的土地有两万多亩。”张锡炎说。


大象食堂


修复雨林,为大象等野生动物修复了栖息地,但没能解决野象的食物源问题。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要吃200多公斤,光靠栖息地自然生长的植物完全不够。

自1958年起,西双版纳开始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率,从几十年前的80%,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95.7%。

图片

西双版纳关屏镇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种植了大片野象爱吃的“象草”。

然而,森林过度密集反而减少了野生亚洲象的食物来源。

亚洲象喜欢有树林、有稀疏的草场、有水源,还要能够晒得到太阳的地方,而密林并不适合它们。

图片

2024年8月4日,志愿者王晓安骑车来到西双版纳关屏镇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王晓安原本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职护林员,退休后从事野生亚洲象的保护工作。

当亚洲象走出保护区进入人类活动空间觅食,就会导致人象冲突的发生。

如果能够在保护区内恢复水源地、食物源,并在保护区边缘恢复适宜的生态环境,会有助于将亚洲象留在保护区内。

图片

2024年8月4日,西双版纳关坪野生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从自然保护区专职护林员岗位退休的王晓安在“大象食堂”修整象草。

2024年7月,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和云南大学等单位,在关坪村建起一个占地380亩的野生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俗称“大象食堂”。

从2020年12月以来,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大渡岗乡、景讷乡、勐旺乡等野象活动频繁的区域,共建起了1000多亩“大象食堂”,种植了野芭蕉、甜竹、粽叶芦等野象爱吃的食物,尽可能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

图片

西双版纳关屏镇亚洲象食物源基地,根据野象的生活习性,工作人员在雨林中间整理出一块空地,准备种植大象爱吃的植物。


大象都是“重口味”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一处水塘,这里的水比其他地方的要咸一些,大象经常会来这里补充盐分。这是一处人工硝塘。

在野外,亚洲象找盐吃的地方俗称硝塘。硝塘通常在河流转弯处,因为水流放缓,盐分会有所沉积。

图片

野象在人工硝塘饮水嬉戏。(受访者供图)

亚洲象以植物为食,食物中钠元素含量低,不能满足其需求,日常除了觅食,也要补充盐分。亚洲象会记住可以吃到盐的地方,并通过大象带小象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保护区内建硝塘,也是留住大象的重要一环。硝塘的建设比较简单,在栖息地内有水源的地方,人工挖一个半米深的大坑,将适量的食盐埋入坑内,再覆上泥土、引入水源蓄水,人工硝塘就建设完成了。

图片

2023年,村民在建设人工硝塘。(资料图片)

硝塘能为亚洲象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矿物质,维持动物体内的生理平衡,同时,大象还能在水塘嬉戏玩耍,一举多得。


生物多样性胶园


在西双版纳基诺山山脚,有一处橡胶园,与其他胶园不同的是,这里的橡胶树下套种了砂仁、望天树和羯布罗香等诸多热带特有的植物。

图片

2024年8月5日,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胶园试验示范项目基地,管理员杨鹏在照看橡胶林地下套种的经济作物砂仁。

管理员杨鹏每天都在胶园内巡视,查看耐荫植物砂仁的生长、橡胶树的产胶状况,以及其他热带树种的生长状况。

图片

橡胶林里套种的砂仁已经结果,长势良好。

普通的橡胶林看上去林深树茂,郁郁葱葱,实际上却是“生态沙漠”。单一橡胶树的种植会导致雨林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在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林草产业发展思路中提到,要着力打造生物多样性胶园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胶园试验项目就在这里开展。

图片

2024年8月5日,橡胶园里套种的柚子树也结满了果实。

“雨水多的时候,橡胶林不能吸水固土,而干燥的季节,橡胶林又会把土壤的水分吸干。而且种植橡胶树还要打药施肥,如果一个地区成片种植单一橡胶林,生态一定是不好的,”杨鹏说,“套种上砂仁等林下植物,除了固土保湿润,这些植物的落叶还能产生腐殖土,作为生态肥料。”

图片

生物多样性胶园的管理员杨鹏在检查橡胶树的出胶状况。“生物多样性胶园”项目旨在兼顾橡胶生产和生态修复。

“在关坪镇的生物多样性胶园试验基地,这几个月经常有大象光顾,而以前大象是不会进橡胶林的。”杨鹏说。


被遗弃的野象


在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一处外人禁止入内的院落,这里是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也是中国唯一以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因病、因伤、受困而落单的野象,都会被送到这里集中救治。

图片

2024年8月3日,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野象龙龙跟着“象爸爸”到野外进香野化训练。每天不少于6小时的野化训练,是生活在救护中心的野象的“必修课”。

截至2024年6月,救护中心累计收容、救助野生亚洲象23头,目前还有9头野生亚洲象生活在救护中心。

图片

象爸爸带龙龙到救护中心附近的林子里进行野化训练。

在保护生物学上,亚洲象是中国热带雨林的伞物种。

伞物种(Umbrella species)是该物种的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在保护它可存活种群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与它生活在同一生态需求中的其他同域种群。

图片

每天,象爸爸都要带龙龙到救护中心附近的林子里进行野化训练,为日后放归野外做准备。

以伞物种为保护目标开展优先保护行动,能够庇护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种,进而保护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对亚洲象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保护了热带雨林全域的生态系统。



-The End-
新京报记者 陈杰 通讯员 倪华初 摄影报道

编辑 王远征 张湘涓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