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考题:如何平衡债务、赤字与增长

全文1558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世界经济在2024年预计增长3.2%,但全球债务与赤字持续积累,对世界经济增势和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02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全球债务存量达到近32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纪录。

03其中,公共债务快速增长,IMF预计全球公共债务可能在三年内上升至GDP的115%。

04然而,全球私人债务增长相对较慢,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家庭债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0.9万亿美元,非金融公司债务约增长1.5万亿美元。

05由于债务与赤字的升高,推升借贷利率和举债成本,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即将结束,世界经济在全球高债务和赤字中,展现持续向上的“韧性”,预计将增长3.2%左右(按购买力平价核算),超出年初预期,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全球债务与赤字持续积累,对世界经济增势和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据国际金融协会(IFC)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全球债务存量达到近32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纪录。而且债务增长迅速,仅2024年前三个季度就飙升逾12万亿美元。随着全球各国央行再度放宽货币,按目前的增速,预计全球债务总额将继续快速增长。
高速的债务增长,主要是急剧膨胀的公共债务所推动的。近年来,由于全球各国政府不断举债以填补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全球公共债务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到2024年底将超过10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93%,较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高10个百分点。IMF预计,在经济增长放缓和融资条件收紧等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公共债务可能在三年内上升至GDP的115%。与之相比,全球私人债务包括家庭债务和非金融公司债务增长相对较慢。据IFC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家庭债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0.9万亿美元,非金融公司债务约增长1.5万亿美元,而政府公共债务则增长了5万亿美元。
虽然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财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缓,但在现有政治经济形势下,缩减财政支出说易行难。美国2024财年赤字达到1.83万亿美元,联邦政府总债务超过36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2034财年将达到2.6万亿美元。特朗普二次执政后,如推行大规模降税政策,将进一步加剧财政赤字。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图推行增收减支政策,在遇到“黄马甲”运动的抵制后,难有实质进展,2024年法国财政赤字率高达6.1%。欧洲其他国家也不遑多让,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债务占GDP比重均已达到10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赤字和债务也在增长。
举债没有问题,关键是不能过度负债,否则影响经济长远发展。公共债务与财政赤字是相辅相成的,不断飙升的赤字加大政府借债需求,而因此产生的还本偿息支出,将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从而形成“赤字—债务”闭环。这将对经济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发展中国家偿债利息成本攀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发展中国家有50多个国家将其总收入的10%以上用于偿债。其中,偿还外债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仅利息支付就激增近1/3,达到4060亿美元,部分国家的利息支出占比高达出口收入近40%。这严重挤压了许多国家在卫生、教育、环境等关键领域的预算。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外债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8.8万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8%。而这使得其官方的平均贷款利率提高了一倍,超过4%;私人债权人的贷款利率也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为15年来的最高水平。债务与赤字的升高,推升借贷利率和举债成本,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此外,债务与赤字的升高还会带来额外的金融风险。由于此前很多国家在超低利率期间借了大量债务,未来数年进入偿债高峰期,被称为“到期债务之墙”。尤其2025年和2026年,大量到期债务必须进行再融资或展期,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据英国《金融时报》评估,到2026年仅发达经济体到期需偿还或再融资的年度债务规模可能将“跃升”到33万亿美元以上,考虑到当前较高的利率水平和捉襟见肘的政府财力,国际金融风险将大幅升高,对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带来冲击。对此,国际清算银行(BIS)警告称,“政府债务已成为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
展望2025年,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少,包括通胀形势改善、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国际贸易与投资回暖、人工智能蓄势成长等。因此,世界经济将在当前基础上继续复苏。但经济下行的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尤其高赤字、高债务、高利率因素,并将在未来两年进一步发酵,成为拖累世界经济增长的“拦路虎”,如何平衡债务、赤字与增长,已成为考验各国政府的一道难题。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暨G20中心主任)

作者:徐飞彪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