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科技+文物=惊奇

*本文为半月谈原创内容

图片

50年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一条通向2000多年前西汉世界的时光隧道由此开启——

700多件亮丽如新的彩绘漆器,代表了中国古代漆器巅峰时代的制作水平;恍若新织的衣物和绣品宝库,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中国被称为“丝国”的记载;1400余件帛书、帛画和简牍文献,被称为“2200年前的地下图书馆”;长眠地下两千多年而不腐的一号墓女主人辛追,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纪录的奇迹……

地下的不朽时光,如何在新时代获得更为灵动的生命?借力科技,拓展创意,走过五十年的马王堆汉墓文物保护事业,正在迎来一场全面“智慧升级”。
图片

一次不可思议的发掘

图片

湖南长沙东郊五里牌附近,有两座马鞍状高大土包相连,当地人称“马王堆”。

1972年1月16日,一场重大考古发掘在此启动。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重见天日。墓葬结构完好,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数以万计,全方位展示了汉代中国在经济、艺术、医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号墓女主人辛追出土时,皮下软组织柔软有弹性,四肢可自由弯曲伸展,睫毛、脚趾指纹、耳内耳膜都完好可见。

一号墓发掘后,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也为接下来二号、三号墓发掘可能出土的文物提供存储空间,1973年5月,国务院拨款兴修当时亚洲最先进、具备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并于次年3月竣工。库房总面积3510平方米,共有四层,其中三层作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专馆,1974年7月开始对外展出。这是我国文物保护史上开先河之举。

此后四十多年,馆舍经多次改扩建,2017年改建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面积9115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这些文物还多次赴境外展出,所到之处观众无不热烈欢迎。

令人欣喜的是,数字化已经为马王堆文物保护立下功劳。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已完成948件马王堆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未来一年,将完成包括残片在内的100%数字化采集,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图谱。

文物与科技的半世纪因缘

图片

女尸解剖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资料、漆器脱水研究获新突破、发现最早织入纺织品的吉祥语文字……马王堆汉墓地下世界重见天日的半世纪,也是两千余年前的璀璨文物与多学科先进科技结缘的半世纪。

辛追夫人遗体的保护在一切工作中无疑居于首位。目前,湖南博物院已构建起一套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通过使用制冷系统、液体浸泡、层流空气净化系统等方式,实施“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防止辛追夫人遗体腐烂、发霉和变色。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刘亮介绍,目前古尸皮肤弹性犹存,蛋白质降解和骨组织脱钙均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

马王堆汉墓出土漆木器1000多件,其中869件保存完整,亮丽如新。湖南博物院目前已建立漆木器保护修复室,专门负责漆木器的脱水保护、三维重建及精准修复等,初步形成了漆木器的规范化、常态化保护机制。

图片游客在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观赏漆木器 薛玉舸 摄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纺织品完整的残片有2万多件,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部分保存完好,是难得的汉代艺术珍品。其中素纱单衣被誉为“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2019年,湖南博物院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成功仿制出一件重量约49克的素纱单衣。这也是素纱单衣出土后,首次得到官方授权、经博物馆相关专家鉴定认可的仿制品。

素纱单衣的仿制过程并不容易。南京云锦研究所文物修复部主任杨冀元说,当年制作素纱单衣时,西汉人使用的三眠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代人培育的四眠蚕丝纤度却有14旦:“如今吐丝的蚕宝宝被驯化后更胖了,吐出的丝更重了。为了更真实地还原素纱单衣的面料,制作团队悉心控制使用三眠蚕宝宝,得到的蚕丝纤度仅为11旦。”

图片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展出的素纱单衣 薛玉舸 摄

与古为新向未来

图片

近年来,为了让观众获得更为丰富生动的观展体验,湖南博物院陆续完成展览配套智慧导览器、AR眼镜、AR小程序、AR名人现身导览等智慧导览项目研发与制作,最终形成免费人工讲解+智慧导览矩阵组成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多元导览体系。据了解,接下来湖南省将以“数字马王堆”建设为核心,探索打造“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

为更好实现马王堆文物活化利用,湖南博物院正积极拥抱变革,深化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更多创新路径和模式。据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今年1月,湖南博物院推出新举措,向湖南省高等院校,以及文化、科技、医药、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12家企业免费开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马王堆数字资源库”双授权,并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共同启动“数字汉生活”项目,让更多产业和创意力量与马王堆实现交流、融合。

图片湖南博物院公开发布的“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左为35岁左右,右为50岁左右

在今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发展大会上,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联合长沙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贾谊故居等多家长沙汉文化资源单位,宣布共建“数字汉生活”,以长沙出土的汉文化元素为核心数据来源,在数据开源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技术革新、设计力创意力焕活,让受众与汉文化更具交互性、沉浸式、趣味性,给体验者带来全新的“汉生活”体验感受。

来到湖南博物院四楼,一块裸眼3D大屏映入眼帘。屏幕上,“马王堆元素”扑面而来:一只只毛发细腻、眼神灵动的狸猫跃然而出,一件件精美繁复的漆器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各式各样的西汉美食以动画形式得以还原……

这是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数字汉生活”博物馆线下新场景——博物馆公园,于今年8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汉生活”项目经理孙剑琴说,希望游客们可以在参观之余吃饭、购物、体验“汉生活”,打卡两千年前“辛追夫人”同款湖湘美食,购买以马王堆出土漆器为原型设计的甜品杯,挑选充满西汉元素的伴手礼。

“2024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我们希望这一节点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段晓明说。

半月谈记者:鞠银河 张玉洁 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