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观众流失严重,国产电影票房果然又血崩了

被24年平安夜电影票房雪崩的新闻刷屏。

已经跌得只是11年同档期的33%。

要知道,11年银幕数只有9200块,24年是8万块。

票房如此萧条,不是从平安夜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大环境变了,而男性观众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先说说平安夜电影票房雪崩的话题。

平安夜档并非个例,端午档也是崩的。

2015年:端午档期大盘报收成功突破6亿。

2016年:端午档票房为5.86亿元人民币 。

2017年:端午档总票房为7.59亿元人民币。

2018年:端午档总票房为9.12亿元人民币 。

2019年:端午档票房总计7.7亿人民币。

2020年:由于影院停摆,端午档票房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2021年:端午档总票房超4.6亿人民币。

2022年:端午档三天票房累计超1.78亿人民币 。

2023年:端午档总票房达到9.10亿元人民币。

2024年:端午档总票房为3.78亿人民币 。

圈个重点,2024年端午档总票房不到23年同期的一半,比十年前低了两亿多。

中秋档的数据也不好看。

24年中秋档是3.89亿元,排除与国庆档重合的几个年份,2021年、2019年、2018年中秋档票房分别为4.99亿元、8.03亿元、5.31亿元,23年中秋档则破10亿。

况且,端午中秋有传统节日假期加持,平安夜档并没有假期优势,其他档期都不灵,平安夜票房数据惨烈,实属正常。

为啥2019年后,电影就不行了,我只能说受大环境的影响。

我找到近十年的观影人次,国内票房和观影人次从2019年达到峰值,此后整体下跌。

2015年:全年中国内地院线总票房达440亿,观影人次12.60亿。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

2019年:年度票房达到642.66亿,城市院线总观影人次达到17.27亿。

2020年:年观影人次为5.48亿,较2019年减少11.79亿,跌幅为68%。

2021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

2022年:全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7.12亿。

2023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2.99亿。

中国人越来越不爱看电影了,其中还有个明显特征,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下降。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2018年,24岁以下观影群体占比是38%,到了2024年,这一群体只有21%。

图片

年轻人并非不喜欢娱乐,电影不再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罢了。

娱乐方式的惯性很大 ,一旦喜欢上,就会持续买单,中国电影这些年蓬勃发展,有个主要原因就是2014年推行9.9元电影票。

观影门槛降低,然后2015年国产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迎来井喷式增长。

2013年:

• 全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人民币。

• 观影人次超过5.73亿。

2014年:

• 全年创造票房296亿元人民币。

• 观影人次达8.3亿。

2015年:

• 全年中国内地院线总票房达440亿人民币。

• 观影人次为12.60亿。

从2019年开始,观影人次——尤其是男性观众的大幅度降低,再加上纳新失败,这才是电影行业不景气,各大档期票房雪崩的主要原因。

像《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这种直男向的电影,票房预测一度是二三亿的体量,然而它却勉强过亿。

图片

年轻人不喜欢逛商场看电影吃饭娱乐一条龙吗?

未必如此!

2019年后的年轻人群体 ,他们和2009年的年轻人群体,面临的是同样的就业环境吗?

年轻人的现状,不是领导喊几句刺激消费的口号,发几篇稳中向好的文章就能解决的。

归根结底,看电影是一种消费行为,不要以为一张电影票只有三四十元,观影的隐形消费才是大头,比如饮食费用,交通费用。如果将观影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看一次电影就是至少消费三位数。

大家不要拿一百年前经济越差票房越好的现象说事儿,那时候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一百年后的今天,人手一部手机就能杀时间。不去看电影,我在家可以打游戏,刷视频,看直播,这些娱乐活动的性价比似乎更高。

雪崩发生在一瞬间,但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这个话题下,我看到一种似乎相当受欢迎的观点,把平安夜票房雪崩归咎到舔狗经济的崩塌,女性观众的崛起。

图片

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数据不支持啊。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女性观影群体就已经超过男性。

图片

而2018年的电影票房首次破600亿,2019年更是达到现在也没能超越的642亿。

2023年的《消失的她》,2024年的《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好东西》这些电影成为小爆款甚至大爆款,本质上就是女性观影群体在电影市场话语权越来越高的象征。

我统计了内地电影总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性别占比,明细如下:

图片

这个榜单中,女性观众占比超过50%的有六部,男性观众占比超50%的是四部。换而言之,女性观众对票房爆款的影响力大于男性。

为了让样本更丰富,我随机选取2019年和2024年票房排行榜前十的性别占比。

先看2019年。

图片

女性观众占比和男性观众各占比5部。这里似乎有个寓意,男女一样喜欢电影,电影市场才更繁荣。

再看2024年。

图片

女性观众占比超过50%的有7部,男性观众占比超50%的只有3部。

将女性观众崛起视为电影没落的言论,不过是祖传的红颜祸水论。

如果没有女性观众,电影票房的数据会更难看。

那些将男性视为观影目标的电影,比如《志愿军》、《飞驰人生》系列,男性观众比女性观众高约5个百分点,并没有现实中更强大的购买力。《哥斯拉大战金刚2》本榜单中唯一一部男性观众占比超60%的爆款电影,而票房并未破10亿。

图片

但凡男性观众给力,像《九龙城寨之围城》这种口碑之作,做到10亿➕体量是没问题的。而它的性别占比是,54%男性观众,46%女性观众。

投资体量小的女性题材出小爆款甚至大爆款已成事实,比如《好东西》从预期票房2亿,直接干到7亿,年度票房十二,这个成绩伤了某些男性观众的心。

图片

市场上依旧有男性题材的电影,比如《海关之战》、《从21世纪安全撤离》、《危机航线》、《扫黑·决不放弃》,这些电影的票房没有一部超过5亿。超5亿的《维和行动队》,本是男性荷尔蒙爆表的电影,女性观众占比竟然占比72.9%,远远高于男性。

目前甄子丹自导自编自演的《误判》正在大规模点映,这是男性观众的最爱的类型片,票房预测不到5亿。

图片

说到底,逐利是资本的本能。男性题材卖不动,女性题材卖得动,那么,将来像《好东西》这类女性题材会越来越多。

在消费社会,付费是对喜欢最高的表达。男性观众不喜欢女性题材,这个正常,那就多多支持男性题材,用脚投票比在网上打字发牢骚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