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 “破冰侠”

在那片被寒冰覆盖着的地方,“啃”冰能力强的破冰船正悄然驶过,它们不畏严寒,肩负起科考、资源开发、航道开辟等重任。

6月24日,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广船国际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交付,将我国的冰区科考向着系列化、多样化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冰区科考船体系。

图片

“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在海上试航(供图 / 彭永桂)


图片


“极地”号的“身份”信息



“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以下简称“极地”号)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极地科学考察船,助力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等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任务。

“极地”号的面积相当于3个首尾相连的标准篮球场,1次补给可保障60人在海上生活80天。同时,它的船舶性能十分优秀,在航行、靠泊及开展科学调查时灵活自如。

图片

(供图 / 彭永桂)


图片


多项俱强的“多边形战士”



“极地”号属于海洋科考船的一种,可高效获取水环境数据信息,为水域经济开发、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除了体格健壮、生存能力强,从战斗指数看,“极地”号更是一名“多边形战士”——海冰、三维水体、地球物理、大气等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任务,全部不在话下。

如此强悍的“极地”号,其“底气”主要来源于船上搭载的诸多高科技设备。“极地”号不仅设有通用实验室、低温实验室、数据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还将陆续搭载浅地层剖面仪和船载多波束测深系统等各类地球物理调查设备,能够承担多项综合调查观测研究任务。

图片

南极地区的浮冰(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极地”号船载的无人机可以从空中俯瞰广阔的海域,实时传回大气、海冰等数据;无人船则能够深入传统船只难以抵达的区域,为科学家提供更为全面的海洋信息;水下自主机器人更是在深海探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逐步揭开海洋深处的奥秘。“空-天-冰-海-潜”一体化的科考模式,给科学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除此之外,“极地”号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对海底进行扫描,给海底地形做个“B超”,看看水下有没有“宝藏”。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通过布放水下机器人到海底进行标本采集。

破冰船不仅仅是钢铁巨兽,更是科技进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融合。它们跨越重重障碍,为我们揭开两极地区的更多秘密。

图片

雪龙 2”号(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撰文 | 合一   彭永桂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高琳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