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场景牵引 让数字社会建设为民惠民

日前,四川发布《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数字社会、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这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12月26日,《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吹风会举行。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局长顾红松介绍,将坚持场景牵引、以人为本,助力解决企业、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一批可感可知的数字化应用成果,让数字化转型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

“四川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顾红松介绍,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如成都市新津区,有老城区,也有新城区,有工业园区,也有不少农业地区,这些年通过系统推进区域全域数字化转型,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与生产模式,构筑“数字+制造”“数字+乡村”“数字+文旅”的复合产业形态,形成了全新的产业业态与发展模式,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

在促进绿色化发展方面,南充市建设嘉陵江流域综合治理监管平台,开展禁渔禁捕、秸秆焚烧、森林防火、水位水质监测等工作,在减少空气污染、长江流域生态平衡、林区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促进智慧交通方面,成都的交通运行协调中心,用数字化的手段去调度、匹配和服务群众的出行需求和出行偏好。在成都东站的LED屏上,可以看到正在候客的出租车空车数量、需要排队的时间,也可以看到周边公交的信息和到站时间,以及周边有哪些共享单车,车辆停放位置和数量。同时,系统还可以提前30分钟预测并智能调度,精准实现“人+车+数据”的实时匹配,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泰山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瑞秋 图据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