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抗中”?北约列出12项关键原料,却发现7项都被中国主导

前不久,北约公布了一项报告,列出12项关键原料,包括铝、铍、钴、镓、锗、石墨、锂、锰、铂、稀土元素、钛及钨。其中包括镓、锗、石墨等7种均由中国主导,引起了北约的强烈不安。

报道指出,中国对镓的控制最为明显,占全球产量高达98%。镓对于制造用于先进雷达系统和导弹导引平台等尖端军事科技的高性能微芯片至关重要。

图片

全球60%的锗、70%以上的石墨均出自中国,前者对于夜视仪和雷射瞄准系统等红外线光学设备来说不可或缺,后者则是直升机、导弹和其他防御平台的电池重要原料。

此外,中国掌控全球55%铝产量,铝的强度重量比特性使其成为建造飞机结构、军舰船体和导弹系统的重要材料。

对比锗、石墨以及铝,中国在钴和锂的原料生产上并不多,但却在精炼处理方面具有主导地位,占全球产能的68%和72%。这些原料对喷射发动机、无人机电池和其他军事系统至关重要。

图片

中国对钨、钛同样具备压倒性的掌控能力,钨是一种超高密度金属,可用于制造穿甲弹药;钛则因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对制造飞机结构和螺旋桨轴至关重要。

北约方面表示,这些原料的可用性和安全供应对于维持北约技术优势和整备极为重要,确认这些关键原料是北约迈向建立更强大、加强保护供应链的第一步,对盟国国防和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已对镓、锗、钨、钛以及石墨实施出口管制。美国与北约希望减少对中国关键矿物的依赖,并出台了不少政策与措施,但却收效甚微,照此说,北约拿什么来实现其“抗中”战略呢?

图片

在此背景下,北约又无端炒作所谓中国引起的“军事风险”与“防卫威胁”。前不久,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北约外长会上声称,中国存在“针对北约国家的敌对威胁行为”,并将之形容为“勒索”与“恐吓”。

“中国威胁论”是北约意识形态作战中的核心理论,但总不乏有人质疑,一个自诩为跨大西洋的所谓“防御性组织”,中国该怎样横跨欧亚大陆威胁到它?

因此,近几年北约换了一个话术,“中国威胁”依旧是存在的,不过它“威胁”的是东亚、南海、台海,同时在这个概念下加以延伸,强调北约的义务“并不止于大西洋”,而是想要建立一个“全球性安全框架”,如果中国“威胁到亚洲的安全”那就是“威胁到北约的安全”。

图片

通过这种近乎强盗的逻辑,北约勉强自圆其说,找到一个介入地区事务与“全球化发展”的理由。在此过程中,北约伙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搞了一个所谓的“北约四伙伴”的机制,算是比较显眼的表现。

只不过,这北约四伙伴同时也是中国贸易伙伴,而且各家跟中国经贸往来匪浅,都不太愿意充当北约对抗中国的走卒,大致处于一种出工不出力的状态。澳大利亚跟新西兰是光打雷不下雨,日本与韩国则是只说话不做事,对于北约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牢靠的伙伴。

北约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催生的畸形产物,在苏联与华约消逝后,它本该一同埋入黄土。只不过在美国的操弄下,北约被“续命”为维系其霸权的道具,带着几许冷战时期的腐臭,在国际社会散播着阴森恐怖,如怨鬼般敌视着中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