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李运熙,男,1952年腊月生于山东日照。1976年师范毕业后到了西藏。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藏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中尼友谊之路》(中国画)参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选展。《夏尔巴的喜悦》(中国画)参展由国家民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作品展览。《雪山赋》(中国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画)特邀参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书法作品参展:全国第八、九、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三、十五、十九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等多项展览。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多家报刊介绍,出版有《李运熙作品集》。书画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国家领导人纪念堂管理局、中央档案馆、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艺术中心、吉林省美术馆、天津美术馆、贵阳美术馆、甘肃省图书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授予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贡献奖”。
致敬经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艺术作品浩如烟海;然而古往今来,堪称艺术经典之作的寥若星辰。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作品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厚的精神内涵;是该事物之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是领域中最完美、最权威性的代表。它闪烁着民族精神文化的光芒,是该时期艺术成就及其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经典是通过时间的检验,经过历史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在没有文化艺术氛围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诞生出经典的。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时期的记忆,而且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迹;它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应该属于永恒;它可超越时空之价值,经久不衰。
艺术经典,是艺术发展的根基与土壤,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民族灵魂和社会精神的给养。
致敬经典,以诚敬的态度贯注其精神底色与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情感。致敬经典,用致用的方法注入时代底色,赋予时代内容与社会理想,获得时代价值。
致敬经典,以便走进经典,融入经典。致敬经典,亦非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以经典为桥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壬寅年酣春于日照 运熙
书法传承之见
大地逢春,万象更新。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书法传承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使命。
今日的信息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快速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等。如今的通信,虽在千里之遥,随时可面对面一屏之隔的交流。
打开电脑和手机,想了解什么输入搜索即可。输入晋代书法,瞬间,一幅幅尚韵之美的书法作品如出水芙蓉般映入眼帘。搜一下唐代书法,一幅幅尚法而不拘绳墨、气魄雄伟的书法作品尽收眼底。输入中国书法搜索,银屏上显示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一亿个,数目令人瞠目咋舌。
有关书法的技法、美学、鉴赏、哲学思想等内容应有尽有,琳琅满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上下五千年的书法信息唾手可得,给予我们学习书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是,时而搜索显现的内容,也不尽人意。点开中国书法图片,查看林林总总的作品,入眼的作品很少。如搜索书法的定义,显示出的数条不同答案,让你无所适从。如解释中国书法时显示出的,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这儿无行的舞还是无形的舞?
再搜寻显示的是,书法是无行的舞中行,无行其实是错的,应当是无形,正确的是无形的舞中行!相关的问题再点击出来的答案,让你更不知所可。在搜索出的内容中,时常存在结果不准确,无用信息过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人失望,事与愿违。
为发挥信息技术在书法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希望大家:在原始信息资料的收集中,要真实客观,保持原汁原味。在编辑中,要分类排序,整理归纳,臻于至善。在信息录入中一丝不苟,准确无误。银屏版面设计要简洁实用,选用更合理的字体、颜色,以达到最优效果。
应用信息技术,做好书法的广泛传播,努力完成书法传承这一历史重任;让书法艺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癸卯年春于日照运熙
我的学书之道
——平衡继承与创新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东方文化之典型,中华文明智慧之结晶,中国艺术之瑰宝。
纵观书法史,书法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书法与时俱进,就要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继承与创新这虽是个老话题,却是每一个书法家永远做不完的课题。
继承与创新,继承是创新之基础,创新是继承之目的。继承与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唇齿相依,是一项相辅相成的任务。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守文继体反而难乎为继;继承也不是击鼓传花式地依次传递,而是承前启后继古开今。创新不是自我作故另辟蹊径,不是乔装打扮标新立异,也不是盲目追求急功近利;而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推陈致新,把书法发扬光大。
平衡继承与创新,平衡不是平均取舍,不是对称均衡,而是打破,使之破茧成蝶,脱颖而出。只有破法不悖法,平衡两者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时代内涵,达到继承创新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书法给予时代,使书法承担起发展之需要,充分发挥其价值。
予为习字,学以从法。以古为形,以简为境,以灵动为象。寄情于笔,立意于墨。澄怀观道,道法自然。法依知白守黑,方圆相衬、虚实结合,开合有度。笔依点线,左右呼应,错落有致,上下贯气,藏露适宜。
融会曲直相映,贯通刚柔相济。墨生浓淡,干湿轻重相托;既要淋漓尽致,又要惜墨如金。心领神会粗与细、大与小、长与短、动与静、迟与速的哲理。遵循疏密、繁简、节奏变化之规律。
不仅注重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之技巧,还应深研书法之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只有博览群书,加强多方修养,不断提高艺术境界和鉴赏能力;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水到渠成。
甲辰酣春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