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日,在淮安市淮阴区王家营街道营东社区教师公寓小区,88 岁的老太太周秀英就成了邻里间的佳话主角。虽年近九旬,她却眼不花、手不抖,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坚持制作手工鞋。
虽已至鲐背之年,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她的头发,却未曾消磨她对手工制鞋的热爱与执着。走进老人的家,就像踏入了一个小型的手工鞋坊。房间的角落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制鞋工具,锤子、针线以及五颜六色的布料和厚实的鞋底材料,它们见证着老人日复一日的坚守。
每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窗前的小桌,老人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熟练地裁剪布料,剪刀在她手中灵活游走,不一会儿,形状精准的鞋面雏形便呈现出来。纳鞋底是个力气活,可老人却从不马虎,她戴上顶针,将针线一次次用力穿过鞋底,每一针都扎实有力,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如同岁月的印记,诉说着她的耐心与坚韧。缝制鞋面时,老人的手指上下翻飞,针线在布料间穿梭,宛如灵动的舞者,不多时,一双精致的鞋子便初见端倪。
这些手工鞋,不仅做工精细,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古朴大方的经典款式,又有时尚新颖的创新设计,深受家人和邻里的喜爱。
老人的子女回忆说,母亲做手工鞋已有数十年,这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她的精神寄托。在她心中,每一双鞋都承载着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她爱的倾注。而邻里们穿上她做的鞋,也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温情,仿佛在寒冷的日子里被温暖环抱。
如今,老人的手工鞋制作技艺已成为社区独特的文化风景。不少年轻人怀着崇敬与好奇前来观摩学习。他们围坐在老人身边,认真聆听每一个步骤的讲解,仔细观察老人的手法动作,手中笨拙地尝试着针线活,老人则总是耐心地指导、鼓励。在这一来一往中,传统手艺的火种在年轻一代心中悄然种下。 通讯员 刘须年 刘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