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卫星护航!首次揭秘一颗卫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全文1968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吉利卫星工厂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每年量产500颗卫星,已成为吉利星座所有卫星的诞生地。

02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期间,吉利将投放950辆官方指定用车,其中350辆为甲醇清洁能源服务用车,其余为低轨卫星。

03低轨卫星将为亚冬会车辆的精准调度与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实现车规级体系的全栈建设。

04除此之外,时空道宇计划明年年在哈尔滨尚志市建立中国北部地区的卫星地球关口站,进一步完善天地一体化布局。

05卫星在吉利超级卫星工厂的制造过程中,借鉴了汽车制造的生产线模式,实现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亚冬会交车,吉利卫星工厂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吉利、领克、极氪、翼、雷达……12月17日,几十辆吉利旗下的车辆在台州湾新区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列队而行,出发前往哈尔滨为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服务。


明年2月,哈尔滨进入亚冬会时间,吉利将投放950辆亚冬会官方指定用车,除了350辆甲醇清洁能源服务用车外,吉利自主研发的低轨卫星成为一大亮点,将为亚冬会车辆的精准调度与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此次亚冬会官方指定用车交付仪式在吉利卫星超级工厂举行,这里每年量产500颗卫星,已成为吉利星座所有卫星的诞生地,还能承接国家重点项目和商业卫星制造项目。这座卫星工厂首次对外大规模参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全球低轨卫星竞赛一触即发的当下,在汽车直连卫星、手机直连卫星火热的氛围里,《IT时报》记者也一睹卫星生产试验全过程。

吉利星座护航亚冬会

汽车直连卫星成智能出行新标杆

在本届亚冬会中,时空道宇将通过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和卫星通信技术,为赛事的官方用车提供精准导航与高效连接,确保运动员、赛事组织者与嘉宾在冰雪环境下稳定安全出行。同时,赛事指挥中心可以实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状态,并根据路况与需求智能规划最优路径、精准分配调度资源,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有序和赛事服务的高效协同。

图片

汽车直连卫星已成为智能出行新标杆。“近年来,吉利在低轨卫星、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技术领域做了大量探索,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说道。


时空道宇是吉利旗下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建设全球低轨通信星座——吉利星座,该星座是吉利“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30颗在轨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应用服务。

图片

在天地一体化布局下,时空道宇的高精定位服务的精度优于10厘米,而行业内一般定位精度为20厘米。在无法接收卫星信号的隧道内或失锁场景,融合惯导技术,定位误差可以达到千分之一以内,而行业平均水准是千分之二。


要实现车规级体系的全栈建设,除了车载产品和软件产品外,还要搭建数据服务。于是时空道宇在国内布局5000多个地基数据站点,其硬件设施规模、运维保障能力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时空道宇计划明年在哈尔滨尚志市建立中国北部地区的卫星地球关口站。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天地一体化布局,同时为哈尔滨未来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王洋在交车仪式上表示。


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是自动驾驶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前提。去年,时空道宇实现高精定位规模化服务全球首次上车。同样在去年,时空道宇联合极氪发布全球最快量产卫星通信乘用车——极氪001 FR,提供双向卫星消息与卫星通话服务。目前,极氪大部分车型、吉利银河E8等多个品牌多款车型都已具备双向卫星通信功能。

图片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时空道宇也曾以航天科技为官方指定用车的安全出行护航,累计服务里程超过200万公里。也就是说,时空道宇成为全球首家同时服务亚运会和亚冬会的商业航天企业。

走进吉利卫星工厂

首次借鉴汽车制造实现年产500颗

走进卫星工厂AIT中心,抬头就能看到吉利星座的模型,进入制造产线,所有人员都要更换洁净服,进行宛如九级大风的风淋,因为卫星工厂要求十万级的洁净度。而所有进入工厂的元器件和设备,也都要经过风淋,因为很多设备非常庞大,所以风淋设备大概有2层楼那么高。

图片

每颗卫星重约100千克,星上所用元器件1万多个、部组件40多套。在分装线与合装产线上,机械臂将一个个元器件进行快速拼装,借鉴了吉利汽车成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将装配过程工序化,实现不同工序站点在统一生产节拍下流转的脉动式生产。依靠这种脉动式、柔性化产线,工厂实现每天生产1—2颗卫星,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航天制造与汽车制造的深度融合,这在全球尚属首创。


卫星出厂后直接运送到发射场进行发射入轨,一旦进入太空,卫星就要经受真空、150℃到零下150℃、宇宙辐射等各种极端环境,更无法靠工作人员去维修。所以为了在太空中稳定可靠地工作,卫星须在地面接受无数严苛的考验。


进入整个试验区域,磁试验、卫星检漏、精测、太阳翼综合测试、常压热循环、EMC、振动、真空热试等试验步骤一环接一环,精密而神秘的氛围扑面而来。


卫星的精度达到丝级,误差须在5丝以内,1丝等于0.01毫米,10丝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所以卫星的精度要求相当于一张A4纸的一半。卫星在各大试验前后的精度变化都要测量,确保卫星结构不发生变化。


在卫星精测对面是太阳翼综合测试区域,太阳能帆板是卫星的能量来源,全部展开的面积十分庞大,悬挂在空中十分壮观,这一悬挂系统为的是模拟卫星在无重力环境下的帆板展开。

图片

EMC测试的暗室非常惹眼,蓝色的尖头是吸波材料,地面有很多电磁干扰,EMC实验室模拟的是太空干净电磁环境,测试卫星与运载火箭,以及卫星在轨不同工作状态下是否会产生信号干扰。


在吉利超级卫星工厂,《IT时报》记者看到了从元器件进厂,到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直到出厂的全过程,对一站式卫星研制交付有了具象化认知。


近两年,我国在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卫星不再遥不可及,逐渐走向民用。

图片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时空道宇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