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的高发促使DR患者数量激增;据统计我国1/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DR。DR也是成年人视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预防和治疗DR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近一年来,国内外DR领域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诊断和评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对2024年DR相关的重要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飨读者。
1.DR流行病学
在过去十年中,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迅速上升。DR作为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率在T2DM青少年中也在逐年上升。针对青少年的SEARCH研究和TODAY研究发现,青少年T2DM患者DR患病率高达49%~55%。
2.DR发病机制
目前,DR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一年来,多项针对DR发病机制的研究出炉。南京医科大学刘庆淮/陈雪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乳酸化驱动的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可通过调节CDK2 mRNA的稳定性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加重DR微血管异常。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团队发现p53可通过UBE2L6增加FoxO3a泛素化水平,促进糖尿病视网膜内皮细胞衰老和DR的进展。Callan等发表的一项综述深入分析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家族参与DR发病机制的过程,指出TGF-β与活性氧(ROS)、非编码RNA和炎症介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与DR的发病机制有关。
3.DR影响因素
深入了解DR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DR的早期干预和有效管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长睡眠时间、睡眠满意度差均与DR显著相关。基于福建眼科研究(FJES)的一项分析显示,长期暴露于环境颗粒物(PM2.5和PM10)和NO2与福建省的高DR风险相关。除了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以外,药物(如降糖药、降脂药等)对DR的影响也备受学界关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韩静团队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探索了他汀类药物使用与DR的相关性,结果证实使用他汀类药物是DR的影响因素。
4.DR与其他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DR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不仅加重患者疾病负担,还可能影响患者预后。Eriksson等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T1DM)患者卒中的发生率随着DR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董哲毅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旨在评估T2DM患者DR严重程度与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DKD患者中,DR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损伤相关,存在KW结节、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和年龄较小是与更严重的DR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DR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视力丧失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被用于DR筛查。然而,基于视网膜图像的深度学习系统用于前瞻性预测DR风险的研究依然不多。2024年国内学者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系统(称为DeepDR Plus),并证明DeepDR Plus系统可基于眼底图像精准预测患者个体化风险和5年内DR的进展时间,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筛查间隔。Li等发表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集成图像和语言模型的系统(DeepDR-LLM),DeepDR-LLM系统不仅能够辅助医师进行糖尿病的个性化管理,还能在缺乏专业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实现对DR的高效筛查。西安邮电大学许学斌团队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和局部特征的多视图联合学习DR诊断模型(RT2Net),RT2Net对DR的出色分类能力可以显著帮助患者早期检测和治疗病变,并为医师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1.中药在DR中的应用
目前,中药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保护作用愈发受到关注,为DR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近一年来,不少研究聚焦中药应用于DR患者中的机制、疗效与安全性。Liang等发表的一篇综述首次对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DR的药理作用和有效成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补肾活血药可通过多渠道、多组分、多靶点治疗DR。三七皂苷是三七根部的主要活性成分,Wang等发表的研究证实,三七皂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从而缓解DR。Li等发表的一项综述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重点概述了丹参、三七、人参、黄芩等中药应用于DR患者的疗效及机制。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由丹参、三七和冰片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于2021年获批用于治疗T2DM引起的Ⅰ期、Ⅱ期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且已获得DR领域相关指南和共识的广泛推荐。一项纳入23项RCT、1824例患者的网络荟萃分析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羟苯磺酸钙可有效降低黄斑厚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
2.DR潜在治疗靶点
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DR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近一年来,有关DR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乙醇胺、α-Klotho、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NFSF15)和突变型对氧磷酶2(PON2)等靶点。许迅/张芳/王育璠团队发现乙醇胺可作为血糖控制良好仍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Li等发现α-Klotho可通过逆转巨噬细胞的衰老来预防DR。Zhao等发现TNFSF15通过与GSDME相互作用阻断细胞焦亡,从而延缓DR进展。Ravi等发现突变型PON2能够抑制糖基化、减轻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具有治疗DR的潜力。
3.DR治疗新手段
近一年来,国内外学者在DR治疗新手段方面也做出了大量探索。ASCEND-Eye研究最新结果显示,每日补充1克Omega-3脂肪酸对DR并无明显益处。江苏大学钱晖、许文荣团队发现,工程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小细胞外囊泡(MSC-sEV)通过HIF-1α/EZH2/PGC-1α途径缓解高血糖诱导的视网膜损伤,MSC-sEV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的无细胞疗法。天津大学李楠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CSGC的葡萄糖响应水凝胶,发现葡萄糖响应水凝胶可通过抑制原发性/继发性血-视网膜屏障损伤,重塑DR患者视网膜微环境,为DR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Dorweiler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糖尿病导致的神经酰胺失衡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关键作用,针对这一病理过程的抗神经酰胺抗体免疫疗法在逆转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综上所述,2024年国内外DR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从流行病学到临床诊疗,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期待未来DR研究领域的持续长足发展,推动DR的诊疗水平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