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日本政府在过去20年中通过疯狂印钞,使货币供应量达到600万亿日元,但物价水平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02然而,这些资金并未显著推动国内借贷需求,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海外,形成了套息交易。
03日元贬值与日本股市复苏之间形成了一个互为驱动的循环,使得日本政府在推动日元贬值的策略中进退两难。
042021年起,日元开始进入加速贬值通道,同时日本的外汇储备在2022年出现断崖式减少。
05尽管日元持续贬值,但日本股市并未迎来预期崩盘,反而继续延续过去10年的强势复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经济衰退,日本疯狂印钞600万亿,钱去哪了?
当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许多政府往往会开足马力疯狂印钞。
但是论疯狂程度,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日本政府都是绝对的翘楚。
自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为了让“日本制造”的辉煌重现,日本央行硬生生开动了印钞机,疯狂印钞超过600万亿日元。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资金规模如此庞大,日本的经济却依然停滞不前,这笔巨款究竟流向了哪里?它真的“不翼而飞”了吗?
今天我们一起揭开,日本印钞背后,消失的600万亿。
01. 钱去哪了?
增加收入最好的方法是开源节流。
我想很多人都已经发现了,最近的一段时间,特别是疫情之后的这段时间,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印钞,而且是不眠不休的印钞。
很多人就会害怕了,害怕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害怕手里的钱贬值,家庭资产,无形中越来越少。
对,这些确实是印钞可能带来的影响,然而,各国政府,为什么还要疯狂印钞,自然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大量增发的货币,能够刺激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为什么政府这么在意货币的流动性,为什么货币流动起来,就有赚钱的机会呢?
而一旦货币的流动性足够了,至于赚钱的方法,政府有政府的套路,平民有平民的玩法。
现在,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拆解政府思维和货币流动的逻辑。
其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不用经历生产、网红带货、销售售后等一系列过程,它只要流动起来,就能让人获得收益。
在货币流动流动的过程中,政府和民间都可以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实现盈利。
比如,一个我们经常听说的套路——carry trade,套息交易。
Carry Trade是指作为投资者的我们通过借入利率比较低的货币,然后,将这些货币兑换成高利率的其他币种,再通过投资或者储蓄,持有高息货币一段时间,从而获得利息差。
也就是说,在一轮投资中,只要你选择的两种货币,存在利息差,就有赚钱的机会。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这门国际通吃的赚钱秘籍。这种赚钱方式,简单粗暴,但是其中货币的选择,就非常讲究了。
那么,如果是你,要怎么选择货币种类呢?
世界上最快速的求解方法,永远是抄作业,哦不对,应该说借鉴成功者的经验。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过去的时间里,大佬们是怎么完成套息交易的。
进入21世纪,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基于此,各国央行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QE连招。通过疯狂印钞,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而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差异,又进一步扩大了利率差,为套息交易提供了盈利空间。
这一背景,正是套息交易的关键推动力。
央行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防止经济陷入恶性通缩。因为通缩不仅会压制消费需求,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引发经济萎缩。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央行通常会,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那么,为什么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来影响市场的物价呢?
我们知道,通货膨胀通常代表着,一个国家物价的整体上涨。但从本质上看,物价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指标,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
如果从国家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将整个国家的商品看作是一个“大集合”。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 = 货币总量 ÷ 商品总量
这个公式的基本逻辑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总量的增加,会直接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能这么说有点干,举个例子,有一个水池,水池里呢,有一些石头。我们可以把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看作是水池中的水,而商品数量,就像水池中的石头。那么,随着水的不断加入,覆盖石头的高度就越高,这也就意味着价格越高。
而在一个国家,只要人口相对稳定,没有经历战争或瘟疫等重大冲击,那么一个国家的商品数量通常是相对稳定的。这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往往是影响物价走势的主要因素。
当央行增加货币供应时,市场上流通的资金会变多,相应的商品价格也会上涨。反之,减少货币供应,会让商品价格下降。
因此,理论上,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商品价格,应该呈现出同一个方向的变化:
货币供应增加,物价上涨;货币供应减少,物价下降
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经济现象,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个逻辑吧还能反过来应用:通过观察物价的变化,我们可以间接地推测,货币供应量的动态,为判断经济运行状况提供线索。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面临了一个显著的背景条件,那就是,各国都在大规模印钞。
在正常情况下,印钞的国家通常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胀。因为货币供应增加,直接推动了物价上涨,这也是经济学中常见的“货币—物价”联动效应。
但是,我们今天的目的,不是讨论正常的物价变化,而是寻找货币流动中的bug。所以,我们要找的是,不正常的那个国家。也就是啊,央行大量印钞,但物价却没有如预期般上涨,甚至出现了下跌的国家。
那么,这样的国家,存在吗?
其实,咱们的标题已经剧透了,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你看啊,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物价普遍上涨,但日本却是个例外。这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几乎处于一种“躺平”状态,丝毫不受全球通胀大潮的影响。这是一个大的情况。
我们现在再来看小的情况。
日本著名快餐连锁店“吉野家”,1990年的时候,吉野家的一份普通牛肉饭,当时的售价是400日元;2020年,同样的一份普通牛肉饭,它的售价是350日元。30年过去,售价不升反降。这在大部分国家,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
你有了解过,你小时候,在学校附近吃的炸鸡,现在要多少钱了吗?评论区可以分享一下啊。
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了。
1990年,日本的CPI是92.6;2020年1月,这个数据,你猜是多少?101.6。
也就是说,在漫长的30年时间里,日本的物价水平,仅仅是上涨了10%。再加上日本近20年,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数量连续13年处于负增长状态。这意味着,日本的商品总量,在过去20年,甚至30年时间里,都可能没有显著变化,甚至,还可能有所减少。
那么,按理说,在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日本的货币供应量也应该保持平稳,毕竟经济的其他核心变量,没有发生剧烈波动。
难道,过去这二三十年时间里,日本没有印钞吗?事实啊恰恰相反。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本是全球印钞机中,最疯狂的其中之一。
2010年时,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还只有120万亿。相比1990年的50万亿,虽然翻了一倍,但增幅算不上激进。然而,到了2024年,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飙升到了753万亿日元。这个增长幅度啊,那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当然,按照日本政府的说法,这只是“扩表”了几倍而已。日本啊,能hold住。
而事实上,虽然这样的印钞行为非常疯狂,但普通日本人表示,嗯?就这?甚至,还有很日本人,压根儿都不知道,在过去这些年里,政府的印钞机,一直在高速运转。
那么,为什么普通人对于日本政府的疯狂印钞,没有痛感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尽管央行印了600万亿日元,但影响民生的物价,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呢,也长期停滞不前。对日本的普通百姓来说,这种货币扩张,没有转化为实质的消费刺激,又或者经济增长,反而让人感觉“政府好像什么也没做”。
许多平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些年来,除了社会老龄化加剧,经济方面难道不是在一二一、一二一的原地踏步吗?
那么,问题就来了,疯狂印出的600多万亿日元,到底流向了哪里呢?答案啊,藏在泡沫破裂后的“投资焦虑”。
比如,还有什么可以投资?比如,如何保住自己的资产?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上世纪90年代。此时的日本股市,刚刚经历了断崖式暴跌。但是,这场清算,并不彻底。因为,虽然股市价格下跌,但估值依然高得离谱。
举个例子,泡沫破裂后,日经225指数的市盈率,仍然高达50到60倍。相当于,你买了60块钱一股的日股,结果每股一年最多赚1块钱。这意味着,如果当时有人买入日本的股票,理论上需要50到60年,才能收回成本。
面对这样的回报率,只要不是傻子,只要抬头看看其他国家的股市,那不是谁买谁傻X吗?因此,只要不是完全缺乏经济常识的人,都会选择把目光投向海外。
于是,随着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一边是日本股市在熊市里,萎靡不振,又待了20年。一边是日本的对外投资,开始暴涨。
根据日本银行的资金循环数据显示,日本家庭资金投入外汇的比例,占日元与外币综合结算的63%。显然,日本平民想要往外跑的决心,那比日本的金融机构还决绝啊。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35%-40%的零售外汇交易量,都是由日本人经手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已经成为了外汇交易市场的主力军了。
在同一时期,日本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增长超过800%,连续32年成为“全球最大对外净资产国”。同时,连续33年,位居全球最大债权国。
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日本国内GDP为591.5万亿日元;对外净资产为471.306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2%。
现在我们发现了,这600多万亿啊,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悄悄出国了。
疯狂印钞的日本,实际上已经通过资本流动,在海外,“买下了另一个日本”。
02. 疯狂外逃
然而,在这场史诗级资本外流的背后,隐藏着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为什么日本的钱会疯狂外逃?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被全球机构和投资者,广泛使用的秘密武器——日元。
日元不仅是一个稳定的货币,更具备了套息交易的理想属性,堪称全球套息交易的完美货币。其中关键在于,日元拥有一个“几乎等于永续”的加持Buff,那就是日本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
那就是日本央行的利率政策。
从1991年开始,日本的利率连续下降了10年,到2000年时,日本的利率已经为0了。此后,日本又将0利率政策,维持了20年。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日本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存款回报的经济环境之中。而在 0 利率的背后,日本政府其实也向日本民众,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你的钱,如果不动起来,就会贬值。
那么,前面提到的问题就又来了。如果把钱留在国内,面临的投资选择,又相当有限。
无非就是,逼人跳楼的楼市,又或者,萎靡不振的股市。显然,这两个市场都不是投资的好地方。
在国内几乎没有理想投资标的情况下,刚刚经历了经济泡沫破裂的日本民众,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海外。而这时,逐步走向 0 利率的日元,恰好成为了套息交易的绝佳工具。
借助低利率的日元,投资者可以将资金转移到高利率的货币国家;通过存款、债券,又或者是其他资产赚取利率差。比如美国,比如欧洲,比如新兴市场国家。
只要眼界打开了,整个世界就都可以变成日本投资者的ATM机。
其实,理论上,世界上有很多货币都可以用于套息交易,但为什么,偏偏日元是套息交易的最佳选择呢?
因为日本央行实行的是长期低息政策,所以借入日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那么,这就可以让极大地降低投资的资金运作风险。
另外,日元作为一种稳定货币,它的汇率波动其实相对较小的,投资者不用过多担心汇率方面的风险。
正是这种组合效应,让日元成为不能说是空手套白狼,却可以称得上是白送的赚钱机会的存在。
在这个金融链条中,一边是日本政府的疯狂印钞,打造资本核动力。另一边是日本民间的全球扩张,玩命借贷,买遍世界。这样的“双引擎模式”,推动着日本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全球市场。而我们可以从数据层面上更直观地看到,日本资金是如何实现全球巡游的。
“私营部门贷款总额”,Private Sector Credit,这是一个衡量企业和个人,在国内的借贷总量的关键指标。
在1990年,日本经济的巅峰时期,这一数据大约为500万亿。
到了2020年,尽管日本央行,疯狂发动QE连招,但私营部门贷款总额在经历波动后,依然徘徊在500万亿左右。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啊,日本央行疯狂印的钱,并未显著推动国内借贷需求,愣是一点也没能留在日本国内。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了海外。
那么,日本投资者是如何利用日元套息交易,在国际市场上赚钱的呢?
举个例子,假设啊,2024年,美国的利率是5%,日本的利率是0.25%,汇率为1美元兑152日元。那么,小帅可以先借入低息日元,比如像日本银行借贷100万日元,对应的贷款利率是0.25%;紧接着,小帅可以用这100万日元,兑换到6567美元。然后,小帅可以再用这6567美元,购买美国的公司债券,又或者存款账户,对应的年收益率为5%。这样,小帅每年可以获得328美元的利息收益。如果在扣除日元的借贷成本后,小帅的净收益是差不多311美元,依然有差不多4.7%的利差收益。
显然,这样低借高贷的玩法,各位华尔街精英,应该一听就明白了,根本算不上什么复杂高明的玩法。当然,更不是日本人的专利。
所以,其实很多国外银行和基金,早就通过借入日元,开展了大规模的跨境投资操作,实现了几百倍的放大收益。
从美国债券到新兴市场资产,日元的低成本融资,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赚取了非常可观的利差收益。
每当日本以外的国家,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大量国际资本便会通过借贷日元涌入这些市场,再将获得的收益,转化为美元或欧元等高价值货币。
比如,2000年初,房地产行业就是国际资本的小宝贝。当时,许多国际基金和银行,就通过日元套利交易,在澳大利亚赚得盆满钵满。当然,这种套利交易,在推动日元成为全球融资货币的同时,也会引发了一系列副作用。
在全球市场动荡时,比如欧债危机,或者英国脱欧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国际资本往往会迅速回流至日元避险。而短时间内,巨额资金的涌入,就势必会推高日元汇率。
随后,当这些资本在完成套利交易后,又会迅速离场,大量抛售日元,使得汇率反转,日元快速贬值。
这种“来回割韭菜”的行为,不仅让国际资本从中获利,也加剧了日元汇率的波动。而在这一过程中,韭菜们往往成为机构的助推工具。
当机构推动日元升值时,散户跟风买入。而当机构开始反手抛售时,散户被迫清仓离场,承受巨额损失。这种助推效应,又进一步放大了套息交易的收益。
于是,这样的模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日元汇率波动周期。
当日元贬值到一定程度时,国际机构再次大量借贷日元,开启新一轮套息交易。随着日元需求增加,汇率逐步升值。当套息交易完成后,机构大规模抛售日元,导致汇率再次下跌。
比如,从1990年开始的美元兑日元汇率历史走势,就完美契合刚刚说的。
这就是“套息—升值—抛售—贬值”的闭环结构。
现在,我们已经搞清楚了日本疯狂印钞30年的秘密,也找到了消失的600万亿的去向。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日本的印钞行为带来了,相当于国内经济总量的海外资产。
但是,为什么仍然无法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呢?而且,更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面对这些显而易见的副作用,日本政府仍然选择一意孤行,继续坚持这种看似“饮鸩止渴”的政策呢?
我这里呢,有一个猜想,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或许啊,日本政府也在挥舞镰刀,也在反向收割国际资本。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代是什么时候?
那是在1990年代之前,那是一个日本工业迅速崛起的时代。
03. 一意孤行
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日本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是横扫一切。
当时,强如美国,曾无数次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甚至强制日元升值等手段,想要扭转对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但最终,无一不是收效甚微。
日本工业的强盛,对美国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现代经济的格局,也就是去工业化的进程加速,还有金融化时代的开启。
可以说,日本工业的崛起,是美国经济结构性转变的重要推手,而在这一过程中,日元汇率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假如从历史数据看,日元在1980年代以前的汇率,我觉得用离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1970年代,美元兑日元汇率曾突破1:350,也就是1美元可以兑350日元。然而,即使是在日本制造辉煌末期的1980年代,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仍维持在1:250上下波动。
但是,就是这种长期“过度贬值”的日元,赋予了日本工业出口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让日本制造,即使在面对当年的美国制造时,依然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不过,自1990年代起,随着日元逐渐升值,这种出口优势,开始逐渐减弱。到了2023年,美元兑日元汇率攀升至1:150,日元价值翻了个倍。
这对于日本这样的出口型经济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而在日元的升值高峰期,汇率甚至曾触及1:75。出口成本的上升,让日本制造难以为继。
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30年前的日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巅峰,更是“日本制造”全球领先的象征。这不仅是民族自豪感的来源,更是国家政策制定的深层动因之一。
而日本政府显然也对30年前的日本工业,难以释怀。以至于,日本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妄图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重现日本制造的辉煌。
但是,与许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不同,日本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它对出口的高度依赖。
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经济的强盛,几乎完全建立在高效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之上。而这一竞争力的核心变量,正是汇率。
过去20多年,日本在“去工业化”浪潮中,显得格格不入。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日本依然牢牢抓住了制造业不放手。
那么,谁是去工业化做得最彻底的国家?大家应该都知道,是美国。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实际GDP中的占比,从1990年代的16%,下降到了2022年的11%。而在“去工业化”的成绩单上,日本却是个“差生”。即便到了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在日本GDP中的占比,仍然高达19%。
但是我们都知道,到了2024年,那可就是美国人在羡慕日本人了。
以懂王时期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倡议”为例,美国正试图扭转过去几十年的去工业化趋势,完成再工业化,重建工业强国的地位。而这一趋势,反衬出日本在保留制造业方面的战略优势。
日本政府始终认为,工业是日本经济的核心,是日本的立国之本。因此,日本的经济复苏,离不开工业的二度崛起。
为了给日本工业铺平道路,为了让日本的工业出口,重回30年前的巅峰状态,日本需要日元再次超级贬值。
根据大和证券的估算,日元兑美元,每贬值1日元,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润,将增加1980亿日元。具体到企业,丰田的利润约增加480亿日元,优衣库的利润约增加12亿日元。
对于日本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日元贬值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
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多年来,持续加码两大政策工具——零利率政策,还有货币超发。两个工具,一开就是20年,一印就是600万亿。
然而,尽管日本政府的策略清晰,但是相比于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日元从1:350,疯狂升值到1:75;从2000年到2020年,日元0利率印钞时代。日元的贬值速度,只是从1:100到了1:150。
显然,日元的贬值速度,远不如过去那样迅猛了。似乎,无形中有一只手,在阻止着日元,进一步贬值。
那么,这个阻力来自哪里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外资的干预。
在日元贬值的过程中,大量国际资本选择买入日元资产,以期获得长期收益。这种行为,一方面抑制了日元的进一步贬值,另一方面让日元资产,成为全球投资组合的重要一环。
不过,尽管日本的贬值策略遇到阻力,但过去20年的博弈,并非没有回报。
从2011年开始,日本股市进入了复苏轨道,到2021年时,已经实现连续10年上涨。
这不,把巴菲特等一众全球顶级投资者都被吸引了过来。这其中,最主要的推力就是日元的退潮效应。
04. 外资入股
退潮效应,指的就是,日元作为国际融资货币,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广泛流动时,所表现出的资金进出效应。
当日元供给增加,汇率贬值时,大量低成本日元资金被投资者借入,涌入全球资产市场。而当日元升值预期加强,或日本资本回流时,这些资金又会快速撤出,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和汇率反弹。
当大量日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上,高速流动时,会带来显著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不仅影响汇率走势,还为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套利机会。
比如,巴菲特等顶级投资人就敏锐地发现,在日本不断印钞,日元贬值,还有升值间循环的过程中,日本股市的表现与日元周期紧密关联。
事实上,日元的贬值周期,比日股本身的涨幅更重要。
随着日元贬值,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利润提升,直接反映在股市中,形成了对国际资本的强大吸引力。这不仅带动了日本股市的复苏,还促使全球投资者将更多资金,配置到日本市场。
这里啊,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尽管日本央行在过去20年间疯狂印钞,但日元却并没有如预期般大量流入国际市场。而这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种独特的资本回流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日元贬值与日本股市复苏之间,形成了一个互为驱动的循环。
日元贬值,提升了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在汽车、电子等。日本传统优势行业中,出口企业盈利的改善,就推动了股市上涨,吸引了国际资本流入日本市场。随着外资的回流,日元的过度贬值,又得到了抑制。
你看,这个循环,不仅维持了日元汇率的相对平衡,还为日本资本市场注入了活力。所以啊,外界对日本政府的这一策略,那是感叹不已啊。
天才,绝对是天才。
回看从2000年到2020年间,日本对外投资规模增长了8倍。
然而,同期日本的外汇储备,几乎没有变化。理论上,当个人和金融机构大量借贷日元,然后兑换成外币的时候,日本的外汇储备,应该会出现减少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当大规模资本流动的同时,外汇储备依然保持稳定。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当日元在国际汇率市场高速流动的时候,巨量资本借助日元的波动周期,不断流入日本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经济中的唯一亮点是什么呢?是长期低迷的股市。
我知道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要推动一个瘫痪多年、利润有限、估值虚高的日本股市呢?这确实很耐人寻味。
但经验告诉我们,耐人寻味的背后,肯定是藏着一些什么的。比如,一套精妙的逻辑。
你看啊,日元汇率的平衡,资本的回流,让日元在汇率市场上,始终保持相对平稳,阻止了其进入超速贬值通道。
对日本经济的外力牵制,外资的大量潜伏,也为日本经济埋下了隐患。一旦日元进入快速贬值轨道,巨量资本的撤离,可能引发股市崩盘,让日本经济承受巨大冲击。
这种双刃剑式的资本流动,使得日本政府在推动日元贬值的策略中,进退两难。
这种微妙的平衡,让日本在过去20年中,始终无法实现高速贬值。
然而,这一平衡,在2021年,被彻底打破了。从那一年起,日元开始进入了一个加速贬值的全新通道。
在短短两年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从1:100,猛增至1:150,吓死个人。
与此同时,日本的外汇储备在2022年,出现断崖式减少,规模接近2500亿美元,相当于25万亿日元,从日本经济中被抽离。
这意味着,那只曾经的无形大手,这一次,选择了撤退。按照这一逻辑,巨量资本撤出后,日本股市理应因资金流失而崩溃。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
在日元进入加速贬值通道后,日本股市不仅没有崩盘,反而继续延续着过去10年的强势复苏,一度突破4万点大关,甚至超越了1990年代的巅峰水平。
那么,日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留着下次再来拆解。
那么,现在可以说的是,日本通过“0利率+货币超发”的组合拳,不仅积累了与自身经济总量相匹敌的海外资产,还成功推动了日元贬值通道的开启。
更重要的是,在巨量资本撤离日本资产贬值的压力下,日本股市没有迎来预期的崩盘,反而迈向新的高峰。似乎这次的日元贬值战役,日本迎来一次全面的胜利。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日本在全球经济博弈中彻底摆脱了困境呢?
日元的持续贬值,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呢?
日本是否能在未来,进一步巩固这一“胜利”呢?
欢迎在评论区凑个热闹,分享一下你对日本的未来经济的看法。
那么,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