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双减”新成就 长株潭教育数字化赋能未来

图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为推进长株潭教育一体化发展,并分享“双减”三周年工作成效,交流数字化赋能“双减”工作经验,12月26日,第二届长株潭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暨“双减”三周年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沙市第十一中学融城校区举行。

“双减”而成绩稳定,核心在于课堂,需要聚焦“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关键词,如何才能做到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呢?株洲市隆兴中学、株洲市第五中学、攸县四中等学校给出了答案。他们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和途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工具和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教学辅助,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此外,株洲还以创新试点示范为抓手,驱动教育数字化赋能“双减”。目前,该市已有部省市级创新试点示范项目184个,部级试点示范项目10个,省级试点示范61个。有114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在全市推广。

湘潭市则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的深度融合,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通过教育数字化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和方式,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作为湘潭融合创新名师工作室基地校,近两年,九华和平小学将思维型教学与AI课堂观察双线融合研究,建构了“一体两翼五问有思”育人模式;湘机中学采取搭建集中研讨平台和开展课堂反思示范,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借助反馈系统数据,辅助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学校有22名教师常态利用该系统进行教学研究,累积了99节有效课堂报告。

图片

而作为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长沙积极探索智慧赋能“双减”的有效路径,努力实现“双减三提升”,打造教育双减“长沙模式”。长沙推进智慧教学、智慧体育,依托长沙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虚拟学校、虚拟班级,整合国家、省级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和本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环境;同时,以智慧跳绳为切入点,打造智能化、趣味化、个性化的智慧体育场景,试点推进智慧游泳、智慧足球、智慧武术等,组织开展AI体能云赛PK、大课间、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体质健康监测,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此外,长沙推进智慧研训,打破时空限制,组建20个市级网络教研联盟、276个县校级网络教研联盟、46个省市级网络名师工作室,推动线上线下教研有机整合,实现了教育教学研究的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整体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图片

“大家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的作用,为学生减负和强能做好支撑。”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甘文波表示,对于学生来说,“减负”“强能”是他们成长的关键词,即为学生腾出时间和空间,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培养强大的能力与素质。而此时,教育信息化将发挥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信息化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大规模因材施教。

这次活动由湖南省教育厅指导,长沙市教育局、株洲市教育局、湘潭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株洲市教育技术装备所、湘潭市教育技术研究室承办,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协办。来自长株潭三市教育局及所属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市直属学校(含民办)智慧教育分管校以及未来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活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