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五个互嵌”切入点 促进口岸城市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主任 王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如何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边境口岸城市落地落实,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记者专访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主任王鑫。


王鑫表示,加快建设民族地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满洲里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拓宽实践路径,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逐步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


谈到如何打造具有满洲里边境口岸城市特色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王鑫说:“我们立足边境口岸城市实际,充分挖掘满洲里市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找准‘五个互嵌’的切入点,为边城各族群众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平台。空间互嵌方面,我们在‘国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边境融合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传播基地’打造边境‘五个共同’文化长廊,坚定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文化互嵌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做实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艺术展和艺术创作比赛、主题广场操舞比赛、‘民族团结杯’射箭比赛、‘民族团结·和谐苇美’诗文专题朗诵会等活动48场。经济嵌入方面,持续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2024年,市民委争取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1151万元,培育芦苇产业园、高寒樱桃等特色产业,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计划把新开河镇建设成一个智慧农业和旅游特色小镇,推出合作社共同富裕帮扶计划,聚焦解决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置业安居、守边戍边。社会互嵌方面,2023年以来,市民委陆续在‘四办一镇’打造了‘马头琴民族团结大使工作室’‘牧业养殖专家民族团结大使工作室’等5个功能型工作室,在2个社区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爱群众直达点’,在客流量大的广场设立‘石榴籽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室’,举办‘抱紧石榴籽’全市无职业人员和流动人口再就业培训班,为社区居民、流动人口、游客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心理互嵌方面,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常态化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微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大讲堂,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的知晓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新路径、创新打造新载体,使‘互嵌式社区’进一步深化为‘互嵌式社会’,促进边城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王鑫说。

通讯员王晓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闻热线电话:0470-6289002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