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日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发布了《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评价师评价规范(第1版试行)》。为何要制定这一《评价规范》?其出台有助于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近日,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披露能力,企业可持续披露将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
特别是在《基本准则(试行)》第四章“披露要素”中,强调了需披露“机构或者人员是否具备在执行、监督可持续风险和机遇的战略、制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胜任能力”,对具体专业技能做出了明确规定,增加了治理人员的专业要求。
随着可持续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对ESG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强ESG专业人才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刘轶芳:ESG领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应对“漂绿”现象。许多企业缺乏真实、透明的数据支持,以夸大或误导的方式宣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这不但影响了投资者的信任,也阻碍了真正负责任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环境报:
《评价规范》的特点和亮点主要有哪些?
黄继先:首先,《评价规范》权威性高、专业性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是国内权威的第三方人员评价机构,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专注于ESG领域相关研究,具备深厚的学术研究实力和专业知识储备。双方的合作确保了规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中国环境报:
目前,ESG评价师的工作薪酬如何?您如何看待ESG评价师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
黄继先: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围绕ESG也演化出了众多就业和发展方向。
例如,ESG评价师可以在咨询公司中担任咨询师,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ESG咨询服务;可以在评级机构中从事评级分析工作,参与评级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ESG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给出准确的评级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制定的专业建议和支持;可以在非营利组织、研究机构等从事有关项目的研究与管理;也可在企业内部从事ESG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环境报:
刘轶芳:
要更快成为一名合格的ESG评价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知识储备方面,熟悉国际国内主流的ESG框架和标准,以及国内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准则。
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关注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劳动权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时了解政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推出的新政策和激励措施。
同时,要拓宽跨学科知识储备。由于ESG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学习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
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要学习数据收集与分析技能,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ESG数据,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要学习评估与建模技能,掌握不同的ESG评估方法,学习构建ESG评价模型。
此外,还要具有沟通与报告撰写技能。
实践经验积累方面,要积极寻找机会参与企业或机构的ESG评价项目,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研究大量ESG案例,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参加相关的行业会议、培训活动等,与同行、专家、企业代表等进行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视野。
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要保持独立和客观的态度,在ESG评价过程中,避免受到利益相关方的不当影响,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无论是面对来自企业的压力还是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都要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此外,还要培养道德和责任感。深刻理解ESG评价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评价结果可能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社会形象、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要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对自己的评价工作负责,维护行业的良好声誉。
由于ESG涉及环境、社会和治理多个维度,可以尝试在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等多学院间进行联合培养,使学生具备多维度的视野和能力。
中国环境报: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如何培养更多ESG专业人才?未来大学或社会层面是否会有更多的培养机制?
刘轶芳:在大学层面尤其是知名财经类院校,可以在ESG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
黄继先:专业机构可以推出ESG相关的培训与评价项目,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群,提供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全方位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价,颁发相应的证书,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认可度。
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制定内部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ESG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ESG意识和能力,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的ESG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