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博采众长重现“高棉微笑”——吴哥古迹保护经验谈

全文2877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02保护吴哥古迹的主要措施是与国际社会合作及援助,如1993年成立吴哥古迹国际保护与发展协调委员会。

03为此,委员会编制了《吴哥宪章》,作为吴哥保护工作者进行保护修复应遵循的理念、原则和行动纲领的技术文件。

04除此之外,吴哥古迹保护的重担最终将由柬埔寨人挑起,并世代传承,推动当地民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 (文/吴长伟 孙茵)吴哥古迹寺庙建筑群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吴哥窟是众多古迹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吴哥古迹群的建筑融合了高棉和印度风格,以描绘印度教和佛教主题的精美石刻和雕塑为特色,享誉世界。

吴哥古迹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资金和修复技术的掣肘,吴哥古迹的考古研究及文物修复工作,主要采取和国际社会合作及援助的模式进行。一部吴哥的保护修复史,可以说是近几十年国际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发展的浓缩史。

否决主题乐园方案

199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组织下,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起拯救吴哥的保护行动,成立了吴哥古迹国际保护与发展协调委员会,成员包括柬埔寨、法国、日本、中国等37个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十几个国际组织。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和援助机制来保护吴哥古迹,拉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序幕。参与各方将各自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生改善等领域最突出的技能和资源带到柬埔寨,共同推动了吴哥古迹的可持续发展,使吴哥古迹在柬埔寨上世纪内部动荡、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为当今世界文化和旅游的繁荣之地。

在吴哥古迹国际保护与发展协调委员会的帮助下,柬埔寨政府逐步完善了吴哥古迹保护的制度性框架,在一些重要的开发项目上,委员会提出了广泛性指导意见。例如,2021年,柬埔寨文化艺术部认同援助国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意见,否决由金界控股有限公司提出的在吴哥古迹附近建设主题乐园的计划。这个名为“吴哥奇妙湖泊”的项目,包括酒店、水上主题乐园、室内高科技主题乐园、运河、水上巡航景点、会展设施、文化景点、美食街和酒吧等。项目占地大约75公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该项目靠近吴哥古迹遗址的保护缓冲区,其开发规模、活动范围和概念,确实可能对吴哥古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突出普遍价值产生影响,包括其环境、周围景观和考古遗迹等。

多国参与取长补短

据曾经担任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项目负责人的侯卫东介绍,早期的吴哥保护实践体现了百花齐放。

法国早期曾对结构坍塌的建筑先进行复原研究,然后用混凝土搭起新的承重骨架,最后将原有的建筑材料拼贴在这个骨架上,使已经倒毁的建筑物在新结构的扶持下获得新生。在巴肯寺,法国工作队在已经塌毁的基台下,沿周边建成一周混凝土的基础,解决了基台的稳定问题。但混凝土的使用在各队之间引起争议。

日本工作队负责吴哥王城的中央寺院巴戎寺的保护修复工作,经历将近20年的保护后,巴戎寺的实际外观变化较少,但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对此各队的看法也不一样,有的认为日本队效率低,过于追求研究成果,也有的认为日本队的做法具有前瞻性。

印度工作队在维修以古树与石屋共舞而闻名的塔布隆寺时,使用了清洗措施,遭到参加吴哥行动各方的质疑,被认为不适当,后来印度队在解决植物与建筑遗址的共生中提出很多独到见解,也获得大家好评。

在吴哥这样一个有着显著共性而又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世界遗产面前,各国参与者如何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理念,如何能够取长补短,从而使这处价值巨大的世界遗产能够真正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又兼容管理方、旅游者以及周边城市的发展需求,是一个巨大挑战。这需要一个共同的行为规范。于是从2002年起,吴哥古迹国际保护与发展协调委员会联合参加吴哥修复的各国主要专家学者,开始编制《吴哥宪章》——一部专门讲述吴哥保护工作者进行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应遵循的理念、原则和行动纲领的技术文件。

《吴哥宪章》不仅抬高了保护工作的准入门槛,而且对国际保护模式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指导性。更重要的是,作为吴哥古迹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吴哥宪章》对培养柬埔寨专家独立完成保护与修复任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侯卫东说,虽然具体对象是吴哥古迹,但对于从事文物保护特别是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行业来说,《吴哥宪章》也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可持续性古迹保护

作为一处规模宏大,有数万民众居住其中,并对其所在暹粒地区的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的活态遗产,吴哥古迹及其周边地区的民生和发展问题,也一直被柬埔寨政府和国际社会所关注。

早期各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吴哥地区的保护多局限于维修古建筑本身,且以保护工程竣工为结束。尽管为保护与修复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就文化遗产保护而言还远远不够。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柬埔寨,缺乏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经验。吴哥古迹面临的挑战,以及古迹与社会、经济、文化如何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织专家对吴哥古迹进行研究,编制了《吴哥区划及环境管理规划》,首次在遗产保护领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吴哥区划及环境管理规划提供了坚实基础。

规划的成果在1994年通过柬埔寨皇家法令得到落实,成为暹粒省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框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暹粒城市用水急剧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已经成为危害吴哥古迹的突出因素。日本工作队积累了大量环境因素变化与古迹变化趋势的资料,提出修复吴哥地区水利系统遗存,使其恢复原有功能,与现有地域景观一起组成吴哥古迹重要环境背景并进行保护。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研究不仅服务于古迹保护工作,而且为计算与古迹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市人口以及游客数量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实现吴哥古迹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保护吴哥的重点经历了从对古迹的“本体保护”到对吴哥地区的整体环境、生态、旅游和民生等“整体保护”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当地社区应充分参与到保护项目中。

活化古迹开发“国宝”

柬埔寨政府1995年组建了吴哥古迹保护和管理机构,代表政府与国际社会协调和实施保护吴哥的各个项目,涵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社区管理、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职能。

常年与世界最顶尖的专业队伍合作,也使得吴哥古迹保护和管理机构自身力量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其能力提升,近年来已有大量吴哥古迹修复项目由该机构自主牵头开展。也正是由于以该机构为代表的本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力量的成长,在新冠疫情期间各国工作队纷纷撤离现场后,吴哥保护工作仍能有序开展,没有受到根本性影响。

吴哥古迹遗址考古与研究工作,对柬埔寨国家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为了让更多民众和国际友人了解柬埔寨文化,柬埔寨除了在暹粒、金边等重要旅游城市开展具有高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及演出外,还围绕其古代遗迹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其中,开发出来的柬埔寨皮雕艺术,又称“大皮影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高棉皮影戏,在吴哥古迹壁画中多有体现,并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与世界各国展开广泛的学术研究活动,包括历史研究、学术研讨、文物展览等,这些举措让高棉文化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普遍关注。

每逢重大节日,吴哥古迹周边都会接连举行宗教活动,展示吴哥古迹保护30年来的成就及传统艺术形式,放映吴哥古迹相关电影等,民众和游客可免费前往参加。活化古迹,使其再次成为承载宗教活动或庆典活动的场所,强调吴哥辉煌历史的延续,增强了柬埔寨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吴哥古迹保护的重担最终将由柬埔寨人挑起,并世代传承。

可以说,吴哥古迹国际保护的治理模式不仅使吴哥的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状况得到质的改善,使柬埔寨本土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还积极推动了当地民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同行在吴哥的国际大平台上展开交流合作,既分享了技术与方法,也增进了友谊,展现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对于推动民心相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作用。

图片

2024年春节期间,游客在柬埔寨暹粒吴哥古迹游览。(绍库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