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8号线:这些“门”带你穿越汉唐

图片

  △西安地铁8号(环)线上的11座带“门”字站名(在网络图片基础上标注制作)

  一条西安地铁8号(环)线,连着汉、唐两座长安城。

  8号(环)线全长约50公里,共设站37座,其中带“门”字的站名就有11个。这些站名中,有的是隋唐长安城的城门名;有的汉长安城的城门名;有的是禁苑的苑门名;还有的虽非城门名,却与城门相关、与西安的城市记忆相关。

  从这些地铁站名,就可以窥见西安曾经作为都城的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也可以大致看出西安历史的发展节点。所以,这是一条可以带你穿越汉唐的地铁环线,一趟旅程中就能让你感触到西安数千年的发展史。

  1、山门口:原为“三门口”,和三条门道的安化门有关

  该站工程站名为“电子城站”,车站位置在丈八东路与子午大道路口。

图片

  在西安市丈八东路北1公里处有“北山门口村”,在丈八东路中段北侧还有“南山门口村”。这里距南山还很远,距唐长安城城墙却不远,为何会叫“山门口”?

  据《西安地名故事》介绍,相传这里唐代有村。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记载“盖京城之南,凡三门,中曰明德门,今谓之五门;西曰安化门,今谓之三门。”可知,三门口村,原以唐安化门有三个门洞而得名。清《长安县志》为三门口,《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为南、北山门口,民国二十四年《西京市平面图》讹写为山门口。南山门口村相传为嘉庆年间由三门口村迁出部分人于此建村,《两县续志》分南、北二村,民国年间将“三”改写成了“山”字。

  由此看来,“山门口”为讹写,“三门口”才是原村名。

  1986年起,北山门口地区开始建设国家级电子技术发展中心,几十家单位在此征地建设。1994年6月,原山门口乡政府更名为电子城街道办事处,原山门路更名为电子正街,第一次出现了“电子城”的称号。

  2、安化门:唐代时两条渠水穿城而过,临渠处景色秀丽

  该站工程站名为“电子正街站”,车站位置在丈八东路与电子正街路口。

图片

  安化门是唐长安城外郭城南城墙西边的城门,建于隋初。据1958年《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载:“该处尚存于地面大小不等之夯土两堆,其东西42.5米、南北10米、面积425平方米,有宽度为7.2米之门洞三个。”其故址在北山门口村以东约220米处。据了解,北山门口村东临的沙泘沱村西,曾有一座夯土台,可能就是安化门遗址,该遗址位于东仪路沙泘沱村西北的一所学校内。

  安化门东距隋唐长安城外郭城正南门、有着“大唐国门”之称的明德门1435.5米,向北与外郭城北城墙的芳林门遥遥相对。安化门-芳林门大街,是长安城西侧南北向重要干道,平行于外郭城南北向中轴线朱雀门街,被称为皇城西侧第一街。根据1963年中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发掘队的《唐长安城考古纪略》,皇城西侧第一街的北部保存较好,在街的西侧尚有水沟,东侧之沟已被破坏不清。街的南部断缺较多,实测此街残存宽(北部最宽处)108米,原宽应不止108米。

  在安化门及其西侧有两条渠水,一条是引自潏水的清明渠,另一条是引自洨水的永安渠,这两条渠水自南向北穿城而过,使安化门临渠处的景色十分秀丽。安化门内达官贵人之家多引渠水入宅,形成多处园林景色。

  唐末朱温拆毁长安屋舍迁都洛阳,五代时期出任长安佑国军节度使的韩建见长安城几乎成为废墟,以皇城为基础营建新城,外郭城逐渐荒废,安化门所在地成为村落。

  3、新开门:夹城上这座门,揭示了帝王专用潜行通道

  该站工程站名为“芙蓉东路站”,车站位置在寒窑路与芙蓉东路路口。

图片

  新开门和唐长安城的特殊建筑——东郭夹城有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龚国强2018年发表的《有关隋唐长安城城门的几个问题》介绍,“早在先天年间(712~713年),长安城东北隅的十王宅外就筑有复道夹城。开元二年(714年),建立兴庆宫,玄宗敕命在原复道夹城基础上,兴筑大明宫至兴庆宫的北段夹城,以便于在东内和南内两宫之间自由潜行往来。至开元二十年(732年),玄宗又敕命兴筑兴庆宫至芙蓉园的南段夹城,便于潜赴芙蓉园和曲江风景区。至此,唐长安城东郭夹城连通。”

  《西安历史地图集》介绍,“与郭城东墙平行的复墙,中间有通道,称为夹城。全长7970米,宽约50米。由夹城往来经过城门时,要上下两侧的磴道,从城楼越过。夹城只备帝王潜行,外人不知。”

  那么,新开门究竟开在东郭夹城的哪个位置?元代李好文编撰的《长安志图》载:“后宣宗于夹城南头开便门,自芙蓉园北入青龙寺,俗号新开门”。北宋吕大防所刻长安城图碑题记中载:“宣宗修宪宗遗迹,于夹城中开便门,自芙蓉园北入青龙寺,俗号新开门,自门至寺,开敦化以北四坊各为二,此迁改之异也。”

  该如何理解李好文《长安志图》所载“夹城南头”,与吕大防长安城图碑题记所载“夹城中”的不同?徐雪强撰文《唐长安夹城复道新开门考》论证认为,李好文所言的“夹城南头”应是泛指,难以据此寻找新开门具体位置。吕大防长安城图碑题记表明,新开门应位于敦化坊东面的夹城中。唐宣宗在敦化坊东面的夹城中开辟的便门,就是新开门。

图片

  前些年随着唐城墙遗址公园向东推进,新开门复原展示工程启动。复原展示的新开门为三门道城门,门外还有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通过夹城临幸曲江的雕塑。

  4、广泰门:禁苑东墙南门光泰门,曾见证光泰门之战

  该站工程站名也是“广泰门站”,此前3号线已在此设站,车站位置在广安路与广运潭大道路口北侧。

图片

△网友拍摄的广大门村“光泰门”牌楼照片

  关于广泰门地铁站名,有网络词条介绍称:“广泰门站因处广泰庙附近而得名。广泰庙位于浐灞生态区……唐城墙广大门遗址附近……”

  广泰门站是因广泰庙而得名?唐长安城还有个叫“广大门”的城门?这些说法太过牵强。

  据《西安通览》(街道村镇地名·未央区)介绍:广大门(光泰门),位于东北郊灞河、浐河汇合处西岸,为马家湾、堡子村、窑场子等6村的统称。明隆庆年间地界碑已称光太村,以位于唐禁苑城东墙南门光泰门得名。北村有庙宇,人称光泰庙。因年代久远,北村讹为广大庙,南村讹为广大门。公元784年5月,唐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晟率军由神鹿坊强渡浐河,占领米仓村(今老人仓村)。后在光泰门北侧苑城薄弱处掘开二百步,经过激烈争夺才攻入内苑,直取叛唐称帝的朱泚驻地白花殿(今白花村),平灭了这次叛乱。光泰庙碑载:在攻城前李晟与各路将军共商大计,诸将提出“先取坊市,后攻宫城”的方略。李晟认为“不可扰民,应先取禁苑,直捣叛军中坚。”事后,民感其德,在断垣处建忠烈祠,俗称光泰庙。

  由此可见,广大门村、光泰庙均得名于唐禁苑东墙南门的光泰门,而非反过来的关系。以上文字中提到的光泰门之战,背景是唐代中晚期发生了一场由于中央政府削藩而引发的叛乱,在这场叛乱中,先后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唐德宗被逼先后逃往奉天(今乾县)和梁州(今汉中),因而被称为“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这是中晚唐藩镇跋扈、唐朝中央权威受挑战的标志事件之一。

图片

△光泰门在禁苑的位置(据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

  《陕西省志》第二十四卷《建设志》第二篇“古代建筑”中介绍:“唐长安宫廷有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皆在都城之北。其中,禁苑隋称大兴苑。东濒浐,北枕渭,西包汉长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正南阻于宫城,南面三门偏于西苑之西。傍西苑为芳林门,光泰门临浐水。”由此可知,“广泰门”在历史上的名称应为“光泰门”。

  此外,光泰门靠近浐河和广运潭,古代还有“光泰门渡”的渡口名称。而广运潭则是盛唐时期关中地区的重要漕运港口,它不仅使京城长安可以与以南北大运河为主干的全国漕运网有机联结成一个整体,还具有军事功能:光泰门外即是广运潭,沿漕渠过广运潭至光泰门就可入禁苑,因而也可起到军事要塞的作用。

  5、霸城门:对着长乐宫东宫门,此宫初为刘邦皇宫后为太后居所

  该站工程站名为“明光路站”,车站位置在凤城二路与明光路路口。

图片

  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边共有三座城门,其中最南边的就是霸城门,其他两座从南到北分别是清明门、宣平门。

  汉长安城共有12座城门,东南西北各3座,每座城门均有三个门道。12座城门中,有4座没有和城内大街相连,而是和宫城相连,其中就包括霸城门,它是长乐宫东边的城门,正对着长乐宫的东宫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振东介绍,考古发现,4座连接宫城的城门,门道之间隔墙宽14米,城门面阔约52米,建筑雄伟壮观。比其他8座与城内大街相连的城门规模要大得多。

图片

  △汉长安城霸城门遗址(“陕西文物探探探”2011年11月直播航拍照片 华商报记者赵彬摄)

图片

  △霸城门遗址附近汉城湖景区(“陕西文物探探探”2011年11月直播航拍照片 华商报记者赵彬摄)

  霸城门遗址在未央区丰景路与朱宏路辅路交叉口西460米处。遗址旁立着保护碑,附近城墙夯土还有很高,距汉城湖很近。霸城门为一门三道形制,如今丰景路通过的位置应是霸城门的北门道。从霸城门往东可直通灞河。霸城门除了规模大,门外还带阙。进了霸城门,在长乐宫东宫门外还有著名的东阙。

图片

  △长乐宫四号建筑F1考古发掘现场,柱网非常完整(从西南角拍摄,左北右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室提供)

图片

△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考古发现的壁画残块(华商报记者赵彬 摄)

  长乐宫是汉都长安营建最早的宫城,面积6平方公里,比未央宫还大,占了汉长安城面积的六分之一,汉高祖时用作皇宫,此后一直是太后居住的地方。1978年考古人员开启了对长乐宫的考古发掘,但大规模考古是2000年以后。刘振东介绍,核心宫殿区位于其西北部。“我们在这里试掘了三号遗址,发掘了一号、二号、四号、五号、六号遗址。其中,六号遗址就是文献记载的最大最重要的前殿遗址,即大朝正殿,是处理政务、接受朝拜、举行大典的场所;四号遗址是著名的临华殿遗址,这个半地下大殿很可能是刘邦使用过的,惠帝以后就是皇太后在使用这个地方;五号遗址是用于藏冰的凌室遗址。”

  6、景曜门:唐代新开辟的外郭城北墙城门,宪宗时修有夹城

  该站工程站名为“大白杨站”,车站位置在劳动北路与永宜路地块。

图片

△光化门站站台上的上下行站名(西安地铁提供)

  景曜门是唐长安城外郭城北面三门之一。因北面中部为宫城所占,北面三门开在宫城以西,中为景曜门,西为光化门,东为芳林门。这三座门既是长安城北面的外郭城门,也是长安城北面禁苑的南三门,常年驻兵把守,老百姓是不能从这三门进出的。其中,景曜门是唐代新开辟的门。

  其实,外郭城北面的城门还有宫城东边的兴安门,此门与南郭城上的启夏门遥遥相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龚国强研究员所撰文章,兴安门始建于隋开皇三年,原是外郭城十二城门之一。2009年考古发掘表明,门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门朝北,为一门三道;晚期门朝南,为一门二道。这是因为唐代建大明宫,兴安门随之缩减变化,改筑并降级成为两个门道的宫门或便门,用于出入翰林院和大明宫后宫。

  景曜门之东有永安渠。永安渠开凿自隋,由城南香积寺西南修筑的香积堰引洨河之水,一路向北过西市后,与当时城内另一条水源——漕渠汇合成池。又向北缓缓流出景曜门,在保障禁苑内的生活用水后,向北注入渭河。

  景曜门也有夹城,这段夹城修筑于唐宪宗永和十二年(817年),当时宪宗下令神策军召集二千人修建了夹城,史书记载其从韶云门过芳林门,为了方便宪宗到芳林门内修德坊的寺院拜佛。

  景曜门城内有安定坊和修德坊。安定坊内最著名的宅子,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居所。其王宅后来被“舍宅为寺”,改造成为唐代著名寺庙——“千福寺”。最令千福寺闻名的,当属岑勋所撰、书法“亚圣”颜真卿书丹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此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7、光化门:外郭城北三门中最靠西,唐玄宗或在此置梨园教坊

  光化门位于景曜门的西边,是唐长安城外郭城北三门最西边的城门,也是禁苑南墙的偏西门。该站工程站名为“小白杨站”,车站位置在大兴东路与桃园北路路口。而提到大白杨、小白杨,就不能不提到“梨园”。

图片

△尚未开通前的光化门地铁站B口

  据《西安通览》介绍:“大白杨,位于北郊,城西北大白杨路北侧……明永乐年间以广植白杨得名。清初分大、小白杨两村。这里是唐梨园教场遗址,1984年在乡政府南侧树立唐梨园遗址碑。唐初高祖李渊在宫城左侧的掖庭宫,教宫人歌乐之艺,因左宫(今西北三路一带)遍植梨树人称梨园。后来,宫廷内歌舞乐人便称梨园……玄宗李隆基时又于光化门北(即今大白杨)置梨园教坊,亲自向宫人传教‘法曲、俗乐’并亲自参加演出,当时的演员‘号皇帝梨园弟子’,实际上是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戏曲学院。”

  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相当于校长或院长,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节目。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8、开远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见证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该站工程站名也是“开远门站”,此前1号线已在此设站,车站位置在大庆路与西二环路口北侧。

图片

  △西安地铁8号(环)线13座换乘站中就有开远门站(西安地铁提供)

  开远门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外郭城西墙北边的城门,隋称开远门,唐改为安远门。它是西边三座城门中最繁华的一座,见证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从历史地图看,开远门向东与外郭城东墙的通化门遥遥相对,中间一段是宫城与皇城之间441米宽的“横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春林介绍,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广场,皇城北边无墙,向北为宫墙,宫墙正中为承天门。承天门应为组合型建筑,是很宏伟的外朝建筑群。国家典礼、朝廷威仪都在这个地方充分体现。

图片

△丝绸之路群雕(网络照片)

  隋唐长安城是国际化大都市,作为长安城向西的通衢大门,开远门也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它距西市仅两坊距离,门外竖有里程碑,当时只要提起从长安到西域去的里程,大多从开远门计起。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从开远门出发西行,经河西走廊,出敦煌再西行,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通过这条丝绸之路,驼队将中国的瓷器、丝绸等运往西域各国及地区,而西域胡商也通过这条丝路带来了香料、珠宝、药物等货物在西市售卖。在大庆路与枣园东路交汇处设置有“丝绸之路群雕”,从1987年设置至今已成为古城西安标志性雕塑之一。

  在开远门内北侧是普宁坊,南侧是义宁坊。

  普宁坊西街曾是西汉“辟雍”旧址。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汉代辟雍已由西周时的教育场所变为“行礼乐,宣教化”的礼制建筑,建筑形制为外圆内方,四周环绕水沟。

  在义宁坊十字街东北角,有唐太宗为从波斯来的大秦国(罗马)僧人阿罗本建立的景教寺,天宝四年(745年)改称大秦寺,这是基督教在中国的最早流传。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在该寺立有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该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9、土门:是开远门遗址,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的“小香港”

  该站工程站名也是“土门站”,车站位置在丰镐西路与西二环路口。

图片

  虽然土门就是开远门,但两个名称的内涵、带给人们的记忆还是不一样的。

  2015年出版的《西安地名故事》介绍,“原为大庆路与沣惠北路交叉处的大土门村,因近年扩建二环西路已拆迁,仅留片区地名。高架路十字南侧为大土门村旧址,据武伯纶《丝绸之路》载,经考古钻探,此处系唐长安城西墙开远门遗址,唐以后废为土门,故名,并与南面金光门遗址土门相对而称为大土门。”

  提起“土门”这个名称,更多的西安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历史,而是自己非常熟悉的过往生活。

  土门片区是西安传统的老工业区,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一五”计划中的重点工业区域。当时,一大批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这里,由此也形成了繁华的居民区商圈,在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这里曾十分繁华,被称为“小香港”。几十年来,这里先后建成了西电集团、庆安集团、利君集团、新华印刷、远东公司、法士特、西钞等等重量级单位,有力促进了城西一带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甚至连不少80后、90后也开始怀念土门的小树林、曾经就读的学校、那些熟悉的街景和小吃。在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中,“土门”这个词已融入了太多感触。著名作家贾平凹就以《土门》为题写了一部小说,围绕乡村与城市的争斗展开,讲述了一个村庄城市化的过程。

  如今,莲湖区已明确将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创新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城区,土门片区被定位为“创新活力驱动区”,未来这里将形成“大庆科创核心”和“土门商贸核心”的双核驱动格局。

  10、金光门:隋唐长安城外郭城正西门,上官婉儿就住在门内群贤坊

  该站工程站名也是“金光门站”,此前5号线已在此设站,车站位置在西二环与昆明路路口南侧。

图片

  金光门是隋唐长安城外郭城的正西门,是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节点。其遗址在西二环与昆明路十字西南角原李家庄西北约130米处,新中国成立后仍有门址残留于地面。

  根据考古实测,金光门东西宽11米,南北长37.5米,面积为412.5平方米。有3个门道,均宽5.2米。

  金光门向东与外郭城正东门春明门相对。金光门-春明门大街从皇城南墙外通过,并与隋唐长安城内最繁华的朱雀门大街相交,宽100米以上。这条大街作为隋唐长安郭城的主干道大街之一,交通十分繁忙。

  金光门旁有渠水通过。唐天宝元年(742年),京兆尹韩朝宗将潏水分流,向北修筑漕渠,经过金光门入城,流于西市池中。

  金光门和开远门一样都是西出长安的主要城门。当时西出长安城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开远门西出咸阳,另一条是从金光门入骆谷。

  金光门内还有不少汉代遗迹。金光门内北侧有居德坊,南侧有群贤坊。其中,西汉圜丘遗址就位于居德坊内,这是西汉天子祭天之坛,其旧址位于今丰登南路北段。在群贤坊的东南隅,则有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住所。

  到了唐末,金光门随着新城的营建逐渐变成了村落。而金光门遗址所在的李家庄,如今已被改建为牡丹苑公园及几个大型楼盘。除了金光门地铁站,西二环上的立交桥“金光门桥”也保留这份历史记忆。

  11、延平门:唐长安城外郭城西墙南门,曾见证唐蕃会盟

  该站工程站名也是“延平门站”,此前3号线已在此设站,车站位置在沣惠南路与科技路路口南侧。

  延平门是唐长安城外郭城西墙最南边的城门,向东与外郭城东墙的延兴门相对。遗址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现已辟为唐城墙遗址公园。

图片

△唐延路唐城墙遗址公园(据《西安城区变迁地图集》)

  延平门遗址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进行过钻探。200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这是唐长安城三门道城门遗址的第一次发掘。

  考古发掘表明,其南北长约43米,东西进深20米,面积800余平方米。在基址上发现了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约4.8米。连接城墙的南门墩、北门墩与中间两个门墩相比,向城外延长了4.5米。考古人员分析认为,延伸部分可能是伸出来的阙楼地基或城门楼平台地基。在门址南边内城发现了一条宽1.5米的踏道基址,应是专门为登城而修筑。

  考古人员在遗址东南部揭示出部分唐代地面并发现有三层残留的唐代包砌砖。唐砖为灰色陶质素面长砖,长约37厘米,宽约18厘米,厚约5-7厘米,砖身留有工匠手印。在遗址内还出土了少量建筑残件,有筒瓦、板瓦、莲花瓦当等。在门道内地面还发现有唐代的车辙痕迹。

  由于门址夯土层上部被破坏,城门具体高度不清。但通过地基与高度的比例应可以推算出城门的高度。据推断,延平门门顶原为横跨梁式城门,台基上应有雄伟的门楼建筑。

  延平门在历史上曾见证过唐蕃会盟。唐中央王朝与吐蕃政权在长安曾多次举行会盟。史载,唐蕃之间总计有不少于10次会盟。《旧唐书·吐蕃传》载,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二月,德宗初令宰相、尚书与蕃相区颊赞盟于丰邑里坛所,后改于同年七月盟于京城之西延平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