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局2024|波谲云诡的“超级选举年”落幕:意外事件不断,分裂对抗加剧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

【开栏的话】

2024年即将画上句点。

这一年,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局势愈发波谲云诡。

中东剧烈动荡,以色列“群发”战火,叙利亚一夜变天。俄乌冲突延宕千余天,战事依然胶着。史无前例的“超级选举年”落幕,在70多场选举中,各国选民已经用选择让全球政坛大洗牌。

这一年,世界也很精彩,人们对国际交流对话的热情不减。

巴黎奥运会盛大开幕,为世界奉献了精彩、浪漫的体育盛宴;中国的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ChinaTravel”成国际热门词汇……

今起,极目新闻推出“识局2024”年终特别报道,带你回顾全球热点事件,期盼世界和平繁荣。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选举年,全球超70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重要选举。

随着一场场选举落幕,有人成功连任,有人马失前蹄,更有意外事件影响选举进行,全球政治格局已发生深刻改变。

特朗普重返白宫、普京继续执政、马克龙左中右为难、朔尔茨不被信任、苏纳克黯然下台、石破茂两度当选……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成为“超级选举年”的缩影。

图片墨西哥城某处投票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无论是改头换面的新势力上台,还是执政多年的派系屹立不倒,国际政局越来越向着波谲云诡的方向发展。

意外事件不断

按照“原计划”,各国大选的时间、人选或派别都是既定事项,民众对于哪个候选人或党派上台已有心理准备。但是,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让情况变得复杂,甚至连选举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

图片石破茂(资料图)

8月14日,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然宣布不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这意味着,日本首相又要换人了。10月1日,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接任首相,不过,这一任总统他并没有当太久。随着众议院选举失利,石破内阁随后宣布辞职。但是,在11月11日的首相指名选举当中,石破茂再度当选。42天内两次就任首相,颇为罕见。

图片

法国总统马克龙(图片来源:新华社)

类似的频繁换届在法国政坛也有体现。在这一年,法国换了4任总理。1月8日,因政府改组,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受了时任总理博尔内的辞呈,34岁的政坛新人阿塔尔接任,成为法国最年轻的总理。7月初,阿塔尔所在的执政党阵营在国民议会选举失利,他本人依据惯例辞职。当时正值奥运会举办,看守政府维持了近两个月后,马克龙最终选择73岁的巴尼耶接任。然而好景不长,在就任3个月后,巴尼耶于12月初因“强行”通过社保预算案而被弹劾下台。马克龙又不得不把总理的重任交到了另一位73岁的政治盟友贝鲁手上。

图片德国总理朔尔茨(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临近年底,原本没有选举计划的德国也来“凑热闹”。12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未通过联邦议院信任投票,这意味着德国将提前进行大选。此外,韩国方面,随着总统尹锡悦被正式停职,在野党正全力推动弹劾,如果成功,那么大选之日也得提前。

湖北省国际关系协会理事郭关玉认为,这表现出国际格局的动荡,世界经济复苏困难,民众对现有政府不满,迫切希望改变政府来改善生活条件。

图片李在明遇刺倒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不过,以上的意外还较为和平。多国还发生了许多突发的暴力事件,影响着选举的进程。1月2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遇刺,警方调查结果显示,嫌疑人称行刺是为了阻止李在明成为总统;2月上旬的巴基斯坦议会选举期间,共发生51起旨在破坏选举的恐袭事件;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遭枪击未遂;9月23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的竞选团队办公室遭枪击。此外,在墨西哥大选期间更是有80多名与选举有关的人士被害。有媒体称,接二连三的政治暴力事件已成为“超级选举年”中的常态化“戏码”,反映出各国的政治极化现状。

分裂对抗加剧

回顾一年来的各场选举,不少国家的领导人或党派即便获胜了,优势并不明显。

在野党与执政党的分歧日益加大,导致国内许多政策无法推行,更有甚者会引发党派斗争,进而使得政坛动荡。

图片哈里斯(左)与特朗普(右)(资料图)

美国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末,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俄乌冲突、非法移民、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议题上,两党立场的对立更为鲜明。民主党候选人致力于推动更为“自由”的政策,如医疗保障和绿色经济,而共和党则更多强调“传统价值”和美国优先。为此,双方候选人在电视辩论中展开唇枪舌剑的攻击。尽管最终共和党人笑到了最后,但选举过程表现出的撕裂依旧困扰着美国。

图片法国现任总理贝鲁(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是两方撕裂,法国则是三方掣肘。7月初,法国举行国民议会选举,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了193个席位,成为议会最大政党联盟,马克龙所属的中间派联盟“在一起”以164席排名第二,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以143席排名第三。由于三方席位相差不大,法国政坛步入“左中右”三分天下的局面。随后,法国开始经历“总理难产”,因为无论选哪一派,另外两派都会“发难”。

隔壁的德国亦是如此,11月12日,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红绿灯”政府正式破裂(三个党的代表颜色分别是红、绿、黄),德国提前进入总理大选阶段,朔尔茨能否继续执政成为悬念。

分析人士认为,各党派的斗争实际上也是各方民意分裂的表现,无论是“左右博弈”,还是“东西撕扯”,都表现出民众对所在国内政外交“何去何从”的不确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当然,也有国家在经历选举后,政坛稳定。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依旧是国内第一大党,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所领导的“非国大”依旧执政。

图片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印度人民党所获席位比预计的少了160个,丧失了自2014年以来长期保持的单一多数党地位,由此,莫迪不得不依赖多个中小党派的支持来组阁,被称为“虽胜犹败”。南非执政党“非国大”在国民议会400个议席中赢得159席,30年来首次未能过半,该党只得与其他政党组建联合政府。这场南非“30年来竞争最激烈的选举”,无疑成为该国政治格局的分水岭。

舆论认为,新上台的政党或与执政党不同,对选民更具新鲜感和吸引力,容易赢得对执政党、政治家反感的民众同情和支持,从而获得新的机会。

图片英国首相斯塔默(图片来源:新华社)

不过,换一个政党上台真的会给国内带来改变吗?这恐怕也是个未知数。7月4日,英国议会举行下院选举,工党赢得过半数席位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斯塔默出任英国首相。这是时隔14年后,工党再次成为英国执政党。斯塔默上台后,的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宣布将取消“卢旺达计划”,但一些民生的问题,如监狱爆满、公共服务“缩水”、医疗服务体系负担过重等,仍未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有媒体称,斯塔默政府的“蜜月”期已过,民众是否会保持耐心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超级选举年”已经落幕,无论未来如何,各国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交出了各自的答卷。对于赢得选举的领导人或派别来讲,摆在面前的困难依旧不少。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人民渴望的长期和平、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仍然任重道远。”郭关玉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