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从制度机制层面完善对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优化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方式和配套制度,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更加全面到位。
据了解,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咨询委委员、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和法律专家学者的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1200多条。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最高人民法院经反复修改完善,并报中央政法委批准,《纲要》于12月26日正式印发实施。
发布会现场
顶端新闻记者从发布会获得资料显示,《纲要》的主要任务包含9个方面45个条目,要完善人民法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制度机制,完善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审判体制机制,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健全完善诉讼制度机制,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管理制度,加强人民法院机构职能体系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队伍和完善数字法院建设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茅仲华表示,总体上看,《纲要》最大限度凝聚了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期望和共识,最大程度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人民法院改革规划和实施推进的纲领性文件。
同以往的改革纲要相比,《纲要》涉及了较多审判业务的内容,提出了一些业务方面的工作要求。茅仲华在发布会上解释称,《纲要》提出,要全面准确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有效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对案件质量的把关,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为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避免“类案不同判”。
此外,茅仲华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司法改革更加聚焦人民法院主责主业。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是主责主业。因此,《纲要》旗帜鲜明地将各条线审判业务建设纳入司法改革范畴,以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完善各审判领域体制机制。
茅仲华举例称,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纲要》提出,要“落实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社会调查、社会观护等制度”、“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联动协同机制”。这就是从制度机制层面对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作出改革完善,优化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方式和配套制度,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更加全面到位。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