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下午,“数字时代的智库建设与舆论传播”圆桌论坛暨国发院中文官网新版发布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论坛邀请了20多位来自学界、智库界、媒体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管理者,围绕“如何提升中国智库全球治理能力与舆论传播效能”“多元化智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功能与挑战”展开深入研讨。此次论坛通过凤凰网、北京日报、百度APP等媒体平台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0万人在线参加。本次活动由《智库理论与实践》、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网、光明网和凤凰网特别支持。
开幕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致开幕辞,并发布国发院中文官网新版上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乐玉成出席并作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青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冯仕政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多元化数字技术正日益成为加速全球现代化进程、变革国际传播逻辑、影响国际交往的深层力量。势必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数字化”为我国新型智库的舆论传播与全球治理深度赋能。第一,坚持根本遵循,融合理论观点与现实需求。第二,深化局势研判,精确角色定位与能力优势。第三,立足全球视野,扩展交往平台与传播议程。
于洪君副部长发表题为“对外传播始终应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为出发点”的主旨演讲。他表示,要不断改进对外传播,努力塑造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开放开明、包容合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把诠释党执政理念先进性和我国社会制度优越性作为对外传播的核心内容。要勇于并善于全面、准确地向国际社会宣讲党执政理念的先进性和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第二,把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话语体系作为完善对外传播机制的重要任务。要善于用中国式表达和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第三,努力实现和推进新时期对外传播活动与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统一。要认真研究当今国际传播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运行规律,处理好合情与合理、合法与合规、适情与适度、传播与触达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与触达,动机与效果的完美统一。
乐玉成副部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智库“要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方案”。第一,致力于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要不断深入研究和阐释、丰富和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及精髓要义,提供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思路、方案和路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第二,致力于推动落实全球三大倡议。要广泛汇聚全人类价值共识,助力三大倡议落地落实。第三,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坚持不懈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第四,致力于推动扩大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要更多关注和重视全球南方国家,支持补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南方短板,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五,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全球治理。积极支持以联合国为主渠道推进全球数字治理,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第六,完善智库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全球治理理论研究和舆论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青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专题研讨一
如何提升中国智库全球治理能力与舆论传播效能
专题研讨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教授主持。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民族画报社总编辑杨新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教授参与研讨。
王莉丽指出,经过十年高速发展,中国智库从注重数量和规模的初级阶段,转向追求思想创新力和国际舆论影响力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继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全面激发智库思想创新活力,加强以思想为基础的舆论传播,推进双向对称的交流与对话。不断提升全球治理与舆论传播效能。
孙尚武表示,应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深化学理表达与学术阐释,发挥“智库+媒体”的叠加效应,打造更多撬动国际话语权加速提升的新支点。拓展多元传播,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流对话机制。
荆林波认为,智库建设与智库传播必须着力三个“I”:第一,“Idol”,智库做传播必须有一个偶像,标志性人物;第二,“Insight”,智库要思想穿透力,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底,从基础理论走向对策研究,两条线都得硬;第三,“Impact”,影响力涵盖四个维度,即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国内智库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尤其需要我们大力提升。
潘庆中认为,人工智能对智库建设具有跨时代的颠覆性影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应紧跟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以“技术”为核心,培养更多优质技术型人才,提升智库工作效率。以“实践”为支点,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平台,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
贾庆国表示,智库要夯实主领域研究,提升研究的客观性、深入性、专业性。积极开展真心和认真的对外交流,以“国内+国际”双向视角共商全球治理议题。探索事半功倍的有效宣传方式,优化对策方案的质量与深度。
杨新华结合民族领域和论坛主题进行分享。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民族领域是“卡脖子”工程,还是需要有人去攻坚克难。二是学媒智结合。把学媒结合的学理观点接入国际化智库的对话平台、传播渠道,更加精准地影响到海外“关键少数”,改善我们的国际舆论生态。三是培养意见领袖。现在能够走到国际舞台上去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民族故事的人还是太少,发现人、培养人,智库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王辉耀指出,中国智库需要多元的发展,包括加强民营智库建设。智库创新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第一,要提升议题设置能力;第二,数字时代要加强智库数字传播与对话;第三,智库的数字国际出版很重要;第四,要注重中国发展叙事和理论创新。
史安斌认为,应持续推动国际传播向战略传播的结构化转型,以中央外宣团队为主力,优化“数智化”网络传播能力,探索提升“好感度”的传播机制。善于利用人工智技术加大话语输出、内容输出,充分结合智库的“灵活”特性与数字技术的大模型优势。应切实关注“全球南方”的话语转向,培育能够引领“全球南方”国际话语体系的智库传播合力。
刘俊表示,中国网络文学短剧、游戏、中短视频以及玄幻类网络文学等视听内容深受西方年轻受众欢迎,但微短剧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发掘。虚拟化和虚构化正成为国际传播的突破点,应借助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网络视听渠道,探索实现弯道超车。
专题研讨二
多元化智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进程中的角色功能与挑战
专题研讨二由《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吕青主持。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曙光教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执行主编孙墨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舆论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相德宝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歧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邓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参与研讨。
刘刚表示,新华社近年来主要在四个方面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媒体型智库:第一,着力智库研究学理创新,加强高质量报告产出。第二,创新智库话语表达,提升多层次、多渠道传播。第三,培育品牌效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第四,搭建智库交流平台,推动海内外智库对话合作。
邹明认为,智库应谨慎评估专家发言,确保意见观点的正确性。探索整合智库与媒体的调查资料,促进二者深度合作。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偶像”,以个体带动整体传播成效。重视自我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想融合,以美好、善良等人类共同价值提升国际传播感染力。
赵曙光认为,国外智库的报告成果发布频率和开放程度非常值得借鉴,应着重分析美欧智库对中国政策的差别。基于全球民调监测数据,国外媒体和智库对中国的态度区别很大,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智库应在理论研究之外,注重数据分析、成果检测等基础性工作。
孙墨笛认为,国际传播格局的知识生产体系已悄然进入时代重构阶段,智库和期刊应相向而行、双向融合、协同协作,共同探讨多元化智库发展,推动知识生产体系创新和重构。
相德宝表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话语体系,完成了从借鉴到自主创造的全新历程,中国智库与媒体应增强对全球媒体、智库关于“现代化”话语框架的相关研究,制定“以我为主”的传播议程,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裹挟与障碍。
王文认为,国际传播要摆脱学生意识、传声筒意识,提升问题阐释能力。加强智库研究的“人工智能”风险应对能力,确保紧跟技术应用前沿。智库学者应超越学术“链接式”范式,提升研究的“下沉意识”。立足长期主义视野,善于、勇于参加国际思想市场的竞争。
邓勇认为,以中药,卫生健康,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为特色领域的国家中医药战略发展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咨政建言,咨询服务,媒体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应发展更多关涉医疗健康议题的中国特色智库,有效应对人员紧缺的挑战。
林坚认为,智库应提升经济竞争力,夯实经济基础。增强政治整合力,加强政治统领。增进文化支撑力,激发文化动能。提升社会凝聚力,高效聚集社会资源。深化生态协调平衡力,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凝聚人心向心力,统和人心精神。
“智库建设与舆论传播”系列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打造的品牌论坛,自2016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本届论坛邀请到来自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民族画报社、中国外文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全球化智库(CCG)、凤凰网、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20多位来自学界、智库界、媒体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管理者参与讨论,旨在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创新思想支持,发挥智库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智力资本构建和全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
文章来源:人大国发院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