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鸟书“许公”戈:谜一样美丽,有神奇咒语般的力量

图片


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三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往期回顾


图片

山西晚报2024年10月15日报道版面















图片


主角:鸟书“许公”戈
  

体态:通长19.29厘米、通宽8.85厘米
  

出生时期:战国
  

出生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猫儿岭
  

藏宝地:晋中市博物馆















图片


如果暂时忘记风云变幻、金戈铁马的悲壮,忘记白骨堆山、黑血塞渠的惨烈,只是将目光集中在这一件兵器上,它纯正的铜色以及附着在边缘的绿锈,还有器物表面的错金鸟形文字,以其独特的神韵告诉你,这是某位已成尘埃的工匠的炫技之作。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也许工匠工不厌精的态度背后,潜藏着一种理想:即使是一件兵器,也试图拿到王侯面前时,用这般华丽而高贵的美,让他们看到时间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惊动他们被权力操控的心。


伤害以及沉埋,是人类无法避开的命运。美好的器物最终要通过伤害他人来伤害自身,然后和它的主人一起被沉埋,被遗忘,直到重新被发现。


图片

鸟书“许公”戈

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这件战国鸟书“许公”戈,出土于晋中市的猫儿岭古墓群,当时是2012年。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猫儿岭一直就是安葬逝者的地方,就像洛阳的邙山。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在这里展开,并且不断有重大发现。


“许公”戈,得名于戈援援身和胡上的错金鸟篆铭文“许公戈”。援身“许公”二字纵向排列,另一面内上有一“左”字。戈的前部称作援,后部称为内,戈援和戈内两部分常由侧阑相接。戈援包括上刃和下刃,以及上下刃之间突出的脊。戈援下刃靠近侧阑处呈弧状弯曲下垂的部分称作胡,戈胡上接近侧阑的地方开孔为穿,用来捆缚柲,就是木柄,使戈与木柄结合为一件可以挥舞使用的武器。“许公”戈胡上可见长方形两穿,援身上扬,十分优美。


图片

“许公”戈上的铭文

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有学者将戈内和戈胡两部分结合起来,作为区分铜戈形制的类别标准,将戈划分为直内无胡、直内有胡、曲内无胡、曲内有胡、短銎无胡、短銎有胡、管銎无胡、管銎有胡八类。銎的原意为斧头上装柄的孔,与“许公”戈一同出土的另有一件虎鹰蟠蛇纹銎内铜戈,被认为是属于非实战用途的兵器。


“许公”戈的主人“许公”是谁?


图片

虎鹰蟠蛇纹銎内铜戈

猫儿岭古墓群出土

晋中市博物馆藏

图源:晋中市博物馆公众号


2002年,在“许公”戈出土10年前,河南平顶山叶县旧县乡考古发现许国墓葬,其中M4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有戈、矛、铍、镞、鐏、钺形戟、六戈形戟等。16件铜戈里其中有6件铸有铭文,铭文均在胡部,分别为“许公宁之用戈”1件、“许公之车戈”2件、“许公之造走戈”2件、“许公戈”(残)1件。M4的墓主已被确认是许国十五世国君许公宁(谥号许灵公)(前591年-前547年)。


作为西周最小的诸侯国,许国的国土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始封地在许(今河南许昌、临颍、鄢陵一带),都城为鄦(今河南许昌东),二十四世时被楚国所灭。许为姜姓,与周王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在立周平王时起了重要作用。春秋之后,夹在宋、郑、鲁、齐几个大国之间,特别是晋楚争霸,令弱小的许国无时无刻不在四处示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齐国称霸后,许国依附齐国。齐桓公死后,许国转向楚国,并且跟随楚国参加了“城濮之战”。此战晋国获胜后,许国又来依附晋国。楚庄王成为诸侯霸主后,许国再次依附楚国。在种种压力下,许国被迫迁都(国)六次。


图片

多戈戟

河南平顶山叶县旧县许国墓葬M4出土

平顶山博物馆藏

图源:平顶山博物馆公众号


公元前712年7月,鲁、齐、郑三国进攻许国,许国领土被郑国占领。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复建许国,史称许穆公。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迁国到叶地(今河南叶县),成为楚国的国中之国。公元前557年,许灵公向晋国请求迁都于晋未果,晋国、郑国进攻许国,大败楚军。公元前504年,郑国灭掉许国。在楚国的扶植下,许公成复国,传五代至许元公。战国初的公元前375年,许国终被楚国所灭,彻底结束了七百年的历史。由是,多少可以理解许灵公墓里随葬大量兵器了。公元前547年,许灵公跑到楚国请求讨伐郑国,并放出豪言“师不兴,孤不归矣”,最后死在楚国。了解了这段许国历史,再来看猫儿岭出土的“许公”戈,虽然不能确定这位“许公”是许国的哪一任国君,但它在远离许国的晋中猫儿岭出现,颇有深意。


许灵公M4里的铜戈铭文,并没有采用错金银技术。而“许公”戈却是字字流金,极其典雅尊贵。虽然与许国铜戈样式逐渐楚化的历史阶段性有关,但存在这样的可能,基于许国的颠沛流离史,“许公”戈或许是战利品,也或许是许国示好晋国的礼物。这种他国之物出现在晋地的情况比较常见,例如1961年山西万荣庙前村后土庙附近出土的一件错金鸟书“王子于”戈,张颔先生认为它可能是吴国之器。吴国是晋国为了对付楚国而在南方扶植的国家,两国是战略伙伴关系。从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上看,他国的铜器有多次进入晋国的记载和考古发现。


图片

春秋 “王子于”戈

山西博物院藏  动脉影 摄


鸟书是东周时期流行于吴、楚、蔡、曾、越、宋、徐诸国的一种艺术书体,文字形体细长,线条蜿蜒,并融合鸟形为主的动物装饰,典籍里称之为虫书、鸟虫书、鸟书或鸟篆。鸟书在春秋、战国之际盛行,战国末期趋于稀少,其兴衰与时代分裂的大势走向不无关联。戈上鸟书铭文年代可考的,还有公元前562年以前的吴之王子于(即吴王州于)戈、公元前542年至前531年的蔡公子颁戈、公元前525年以前的楚王孙渔戈、公元前488年至前464年的楚王酓璋(即楚惠王熊章)戈、公元前450年至前403年的宋公得戈,等等。


图片

楚王孙渔戈及其铭文

图源:吴文化博物馆公众号


鸟书在器物上的流行与周代尚文之风密不可分。周代尚“文”,学者指出其核心是“典礼制度之下所培育出的一种精神品质”,从礼乐制度,到文章、服饰、器物种种,均强调装饰美化。而金银错技术的发明创造,即“在铜器表面上镶嵌金银丝,构成文字或图案”的手段,使得线条的屈曲和盘绕轻而易举,极大地丰富了器物上的装饰。鸟书与金银错技术的结合,让器物更加优美的同时,附加了神秘的符号内涵。那象征着天意的错金鸟书从此有了谜一样的美丽,有了神奇咒语一般的力量,斑斓,漫漶,让强者更强,也给弱者提供了增持力量的可能。


图片


文|唐晋

图|见署名

海报题字|柴然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